气功真相(三) 《巢氏病源》启示现代功法
栏目分类:丹道修炼 发布日期:2017-05-15 浏览次数:次
《巢氏病源》,即《诸病源候论》,由隋代巢元方等撰写于大业六年(公元610年)。该书在论述疾病病因、病理与证候的同时,论治不载方药而专附导引,是中医气功疗法体系基本成熟的重要标志,在气功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古代之导引有广、狭两义:广者包括动功、静功在内的整个气功;狭者仅指动功。《巢氏病源》的导引为广义的导引。
《巢氏病源》标志中医气功疗法基本成熟
辩证施功:导引要对症
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核心,在气功疗法中称为辨证施功,《素问(遗篇)·刺法论》虽有相关的论述但系宋人所补。真正意义上的辨证施功始于《巢氏病源》,书中的导引法均附于相应的病证(候)之后。其中不少体现了辨证施功的特点。如《卷一·风四肢拘挛不得屈伸候》谓:
“此由体虚腠理开,风邪在于筋故也……其经络虚,遇风邪则伤于筋,使四肢拘挛,不得屈伸……养生方导引法云 :手前后递,极势三七,手掌向下,头底面心,气向下至涌泉、仓门,却努一时取势,散气,放纵。身气平,头动,髆前后欹侧,柔髆二七。去髆井冷血,筋急,渐渐如消。”
这是一例素体虚弱、复感外邪而致四肢拘挛的“中风(中经络)”案,案中临床表现(“四肢拘挛不得屈伸”)、病因病机(“经络虚……风邪则伤于筋”)、治则治法(“散气……去……冷血、筋急”)、操作方法(“养生方导引法云……”)等,辨证施治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基本俱全。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候”案的病机有“虚”,但在治疗时没有直接补虚,这是因为该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拘挛不得曲伸”,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当以祛风而使四肢得以曲伸为先。
补、和、通:导引三特点
《巢氏病源》中导引法的作用,主要体现为补、和、通三大特点。
其中的“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具体导引法中“补”的直接表述。如“养神”、“补虚劳”(《卷一·候》),“补气”(《卷三十·候》),“津润六腑”(《卷十四·候》)等。二是通过“候”病因病机中的“虚”间接表达。全书附有导引法的“候”,其病因病机中绝大多与“虚”有关,如“:脏腑虚”、“体虚”、“偏虚”,病邪“随其虚处而停滞”、“荣气虚”、“气血虚”、“人体虚”等。根据“虚者补之”的治病总则,可以推测这些“候”下面的导引法,均有补益作用。
书中对“和”的应用仅次于“补”。如 :“调和”(《卷一》),“去来和谐……去腰背前后筋脉不和、气血不调”“,能除口苦,恒香洁,食甘味和正”(《卷三》),“调和心气”
(《卷四》),“去五脏不和”(《卷五》),“五味调和”(《卷五》)等,涉及和脏腑、和气血、和阴阳等多个方面。
至于“通”,有“(使)气流通”(《卷九》),“通脉”(《卷二十七》),“除瘀血、结气”“除两胁下积血气”(《卷三十六》)等,体现出了导引所具有的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作用。
八段锦有《巢氏病源》导引法的影子
传承古功法
《巢氏病源》对导引(功)法的传承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完整地保留一些优秀功法,如六字诀;二是将古代气功中的某些要素保留在相关的“导引法”中,即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如“蛤蟆行气,正坐,动摇两肩……”(《卷三》),“以两手承辘轳倒悬,令脚反在其上元”(《卷二》),分别融入了五禽戏(《养性延命录·导引按摩篇》),“熊戏者,正仰,以两手抱膝,举头……蹲地以手左右托……”、“猿戏者,攀物自悬……以脚拘物自悬……”的成分。再如行气之“瞑心,从头上引气,想以达足之十趾及足掌心……谓上引泥丸,下达涌泉是也”(《卷一》)中,继承了战国文物《行气玉佩铭》“……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的铭文经意。《卷十五》的“思脾黄光……心内赤光……肝内青绿光”,继承了晋代《黄庭内景经》中的存想法。
《巢氏病源》对功法学的贡献,还体现在该书对后世功法创编的启示。隋以后直至近、现代的许多优秀功法,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巢氏病源》的影响,特别是至今仍然广受欢迎的八段锦、保健功中的一些操作明显地与《巢氏病源》导引法有关,国家体育总局组织创编的健身气功功法中也可以找到许多《巢氏病源》导引法的“影子”。
完整论述六字诀
如上所述,《巢氏病源》完整地保留了六字诀等传统导引法并将其应用于具体的病“候”。此外,该书还从理论上对此类导引法的应用作了论述,且丝丝入扣,堪称经典。
六字诀是一典型的传统导引法,始见于《养性延命录》:
“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其一者,谓吸也 ;吐气有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
但《养性延命录》对脏腑与六字的对应关系表述不太明朗。《巢氏病源·卷十五》曰:
“肝脏病者,愁忧不乐,悲思瞋怒,头旋眼痛,呵气出而愈……心脏病者,体有冷热。若冷,呼气出;若热,吹气出……脾脏病者,体面上游风习习,痛,身体痒,烦闷疼痛,用嘻气出……肺脏病者,体胸背痛满,四肢烦闷,用嘘气出……肾脏病者,咽喉窒塞,腹满耳聋,用呬气出。”
这里隐含了五行生克理论及“实者泻其子,虚者补其母”治则对于导引临床应用的指导作用。
五行生克理论
先从五行相生看,肝(木)为心(火)之母,“肝脏病”属实证者,治应泻其子(心)之火,呵为心之本字,故用呵以泻心治肝实;肺(金)为肾(水)之母,由于“肾脏病”多为虚证,治应补母(肺金),呬为肺之本字,故用呬以补肺实肾;“心脏病”中的“若冷,呼气出”的用法,也是这个意思。
次从五行相克看,肺(金)为克肝(木)之脏,病理状态下可以发生肺(金)遭肝(木)反克的相侮为病(木火刑金),“肺脏病”而兼见“烦闷”即为木火刑金所致,嘘为肝之本字,用嘘泻肝木以减轻对肺金的过度克乏而治肺,所谓“衰者行其克己字泻之”(素问玄机原病式》);“心脏病”时“若热,吹气出”,其理同。
再从三焦学说来分析,中医的三焦学说非常难懂,上海中医药大学凌耀星教授认为,它包含了两个系统,其中之一为气化系统,与水谷精气津液的生化、布散、调节以及废物的排泄等整个代谢功能有关。 “脾脏病”出现“痛”、“痒”、“闷”,系水湿困脾胃所致,与三焦有关,嘻为三焦之本字,用嘻激荡三焦的气化功能,以治疗脾湿之病。
总之,《巢氏病源》所收载导引法数量之多、临床应用之广、理论阐述之深,对后世影响之大,在同类书中可谓“绝无仅有”。
本文由腾讯道学根据《古代医学名著中的气功(三)——《巢氏病源》中的导引》一文整理发布,作者黄健,选自《现代养生》期刊,2011年03期。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