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道教神仙 >

天台山上不老松 百岁道士叶宗滨大师
栏目分类:道教神仙   发布日期:2016-06-16   浏览次数:

天台山上不老松 百岁道士叶宗滨大师

《中国道教大辞典》名人录部分第373页载:“叶宗滨,近代道士,生卒不详。民国十一年至三十年(1922一1941年)在浙江天台桐柏宫主持道务。精通医术,常救助病人,乐善施诊、施药,为周围乡民所敬重。他还引领道众广募资金,用于修缮殿宇,协办学校,兴建石桥,同时三修‘金纂大斋两宣’宗坛规律,使桐柏宫的香火日益兴盛。”

天台山上不老松 百岁道士叶宗滨大师

叶宗滨107岁时登山留影 资料图

走访道教界传奇人物叶宗滨

1994年12月1日,笔者专程走访这位德高望重的道教界传奇式的古稀老人。

在平桥镇后村的一家院子,院子里朝西南的房间门开着,随门望去,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双手捧着一本《天台风物》,躺在一把竹椅上,没戴眼镜,正全神贯注地在看书,带路的村民说,那位就是叶大师,笔者随身带的相机当即按下了快门,留下了一张难得的老人看书的照片。当笔者向老人说明来意后,老人热情地向家里招呼道:“来客人啦!”一边忙给笔者端凳让坐。因朋友预先已有电话告知他,此时老人正在家里等候。他说,他这是第一次接受采访。

“一切顺其自然,不强求于人”

叶宗滨大师1896年6月2日(阴历)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他祖籍温岭,4岁失去父母,靠乞讨过日,9岁时被温岭方岩羊角洞道士收留,出家做了小道士。25岁来到中国道教南宗祖庭天台山桐柏宫,主持道务20年。解放后,在天台县平桥镇后村落户。叶大师平时生活俭朴,平易近人,饮食起居有规律,用老人自己的话说:“一切顺其自然,不强求于人。”这是他一生修炼的座右铭。

学识渊博精医术 协办学校为人赞

他没进过学堂,凭着顽强刻苦的自学,能写一手好字,学识渊博,精通道家各派经典和历史典故。他是道教上清派的继承人,崇尚南宗时期司马承祯、吴绮创立的自然人性论学说。司马承祯游弋道教70年,长期隐居天台山桐柏宫修炼,善于对一些历史课题凝神思索,他所理解的道德体系,以自然人性论为基础,注重心性灵魂对道德价值的慧悟,自然天真之性与道德境界的契合,并第一次提出神仙却是道德真性复归于自然的人。叶宗滨大师修炼的,也正是这样“自然天真之性”,一切顺其自然,道德真性的慧悟。一生从不强人所难,强求于人。相反,去从自己精通医术之专长,从桐柏宫到后村,他“乐善施诊,施药,常救助病人,协办学校,兴建石桥气为乡民办的善事几百上千件,从不收一分钱。因此,深得乡民的敬重和爱戴。

曾接待康有为和国外名道

1924年3月,康有为偕同屈秧光、张翅、袁祥兰、张锦文同游桐柏宫时,由叶大师主持进行热情款待,康有为留下了一首诗:“桐柏全庭绕九峰,夷齐遗像自清风。不必首阳采薇蔗,琼台双阉有仙蓬。”这“自清风”之句,不仅仅是对伯夷、叔齐的回忆,也是对叶宗滨大师的高度评价。同年3月,他又盛情接待朝鲜名道士朴正熙,朴深表感激。这是叶大师在桐柏宫(也是天台山近代)主持道务期间接待的最高层次的人物和外国友人。

年至古稀 仍竭力重振天台山道教文化

这位古稀老人,当谈到重兴天台山道教文化时说,现在政府非常重视宗教,投资兴建寺观。天台山是“佛宗道源”,中国道教南宗的祖庭,不能就废在我们手里。现在关键的是要建一座像样的道观。桐柏宫是古宫,应该恢复,它是天台山道源的标志。现在旧地虽然沉在水库底下了,可是,玉霄峰之上有一处福地洞天宫旧地,自叶藏质结庵后,徐灵府、朱霄异、陈募言等高道在此修炼,陆游、孟浩然等诗人都留有墨迹。如果在那些地方建观,后有青山作背,前有水库作天池,确是理想的仙境之地。振兴道教,发展我县的旅游事业就有希望。他表示在有生之年,要为重振天台山的道教文化尽力。

坚持抄写道教经典

几个小时的长谈,老人精神一直很好。这时有位村民告诉笔者,别看他是百岁老人了,他还在走村挨户为群众看病撮药呢!从来不收一分钱。他房间的桌子上放着文房四宝和道教经典,一般有空就在家里抄书练写。如遇上历史文物等史料书籍,老人会如获至宝坚持抄写。他说:“抄写自有一番乐趣,一能养性,二能理解文意。”这些年来,老人已抄写了几千万字的各种经典、史书和各代的诗词。老人一直坚持悬臂写字。以致现在握笔书写自如,手不抖,字苍劲有力。说着他就在一张普通的白纸上书写了一首“松下间童子,言所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唐诗送给笔者留作纪念。这抄抄写写的乐趣加上宽宏大度的性格,也许就是叶大师长寿的秘诀吧。叶大师是天台山上一棵不老松。祝愿他长寿再长寿!

(原题《天台山上不老松——记近代道士百岁老人叶宗滨大师》,原载《中国道教》1995年04期)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医学 道教资讯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