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文学史上的十个“一字师”佳话(上)
国学资讯2016-07-23
一字之师,指改正自己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人物。这一字师的说法,后来就成了一段历史佳话,世人纷纷遵循和效仿。很多文人把给自己修改过作品的普通人都赞为一字师,以显示他们的虚心谦让。 本文讲述中国历代10个经典一字师的佳话。 一、唐朝著名诗人高适(700765,今河北景县人),有一天任官赴外地视察,路经杭州清风岭,观月赏景,诗兴大发,就在僧房里写了一首诗: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翔松露湿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闲竹房。写完之后,高…
-
基于文本的思想阐释——董平《老子研读》介述
国学资讯2016-07-23
阅读《老子》这样的经典,不外乎四种方式。一是训诂的方式,注释考订,疏通句义,提供可读的文本,方便后学理解文句方面的意义。二是理论的方式,一般借鉴西方学术规范和研究方法,界定《老子》的思想观念,建构形而上的体系。三是体悟的方式,不执着于文本的原始旨意,着重从个体的当下需要出发,寻觅启迪人生的智慧。四是释读的方式,首先落实文本理解其本旨,再抽象提升其意义,作理论性的阐述。这四种方式的价值意义都不能低估,但是相比较而言,…
-
儒学与科学——山东省科协第9期泰山学术沙龙综述
国学资讯2016-07-23
近日,山东大学承办了山东省科协第9期泰山学术沙龙传统文化与中国科技的命运,近20位知名学者就儒学的人文资源与科学展开了深入讨论。 一、格物致知与科学。长期以来,学界对于格物致知与科学的关系存有争论,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格物致知是否与科学有关;二是格物致知对于科学所起作用怎样。在本次沙龙中,山东大学马来平教授考查了格物致知概念的两次重大转向,进而提出格物致知概念对于科学是有亲和性的。中国科学院尚智丛教授从认识论的角度探…
-
“大圣”猴年春节“住”首博
国学资讯2016-07-23
2月1日,以大圣来也为主题的猴年生肖展在首都博物馆展出,这是首都博物馆连续第九年举办生肖文化展,展览将持续到3月13日。 …
-
云南省举办第二届宗教界人士学历教育班
国学资讯2016-07-23
云南省第二届宗教界人士学历教育班 1月28日在云南民族大学开班。124名宗教界学生将分别接受为期5年和3年的本、专科学历教育。 云南省政协副主席马开贤出席开班典礼,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杨谊群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 本届宗教界人士学历教育班由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和云南民族大学联合举办。云南民族大学专门为学历教育班量身定制了教学计划,专业设置为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上,除专业课外,还增设了民族学、宗教学及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等内容。省民族宗…
-
赵法生:何谓乡村儒学?
国学资讯2016-07-23
编者按:近日,全球未来论坛微信群举行了一场主题为乡村儒学的缘起与意义的在线讲座。主讲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室主任赵法生,主持人徐治道。 赵法生是近年来相当活跃的中生代儒家学者。他观照乡村与底层,致力以儒家道德重建乡土文明,坚持身体力行,在山东尼山圣源书院发起乡村儒学大讲堂,定期向村民宣讲儒学,在其儒学同仁中可谓独树一帜。 为什么要发起乡村儒学实验?在追求现代化和城市化的今天,重新认识乡土文明的意义何在…
-
中国历代是怎么喝茶的:陆羽与茶道审美
国学资讯2016-07-23
郑培凯在上海图书馆的讲演 郑培凯 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辅修历史,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教于纽约州立大学、耶鲁大学、佩斯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1998年在香港城市大学协办中国文化中心,并担任主任及教授。著有《中国历代茶书汇编校注本》《茶道的开始》等。 日本的确保存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可是也有一个缺点,即只保存了其中一支、一种,而中国是多元多样的。我觉得中国未来的发展,应该把自己传统里多元多样的东西都发展起来。…
-
发掘民间年画传统艺术的当代价值
国学资讯2016-07-23
-------访山东艺术学院文化遗产系主任李新华 新年将至,山东艺术学院文化遗产系主任李新华就民间年画的当代价值等话题接受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的采访。从年画的创作主体来看,尽管如天津、北京等地的年画样稿创作有部分专业画家或文人参入,但大部分地区年画样稿的创作绘制,尤其是那些反应民间生活题材类年画的样稿创作,都是由当地民间艺人创作完成的。因此,众多年画产地在历史上创作保留下来的大量年画作品,事实上是我国民间历史文化意识形态的图…
-
海峡两岸共同研讨炎帝文化
国学资讯2016-07-23
近日,山西高平神农炎帝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嘉璐出席研讨会并讲话。研讨会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文化厅、晋城市委市政府等共同主办。 研讨会以传承神农炎帝文化、增进中华民族认同为主题,通过对高平炎帝文化的丰富内涵、独特优势和深厚的神农炎帝文化资源加以研讨论证,大力弘扬和传承炎帝精神,切实增进海峡两岸、全球华人的文化认同。 专家认为,山西高平分布的炎…
-
中国文化的“变”与“常”
国学资讯2016-07-23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虽经历了千难万险,百转千折,而仍延续不绝,奔流不息。《诗经邶风》云:何其久也,必有以也。中国文化之所以经数千年之久而未中断,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此中必有其内在的精神支柱、思想基础,这可谓中国文化的常道。在此数千年间,中国文化也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局,如从尧舜禅让的天下为公到夏、商、周三代的世及以为礼(《礼记礼运》),这是从大同到小康的一次变局;从夏、商、周三代的封建制,经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诸侯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