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教对我国玉文化的影响
国学资讯2016-06-26
玉,石之美者,集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汇聚成具有灵气之物,玉石独特的自然魅力,超脱世俗的魅力,让人们一直都对他青睐有加,在玉石历史文化上,我国的儒释道三家对玉石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大大提升了玉石的内涵和价值,尤其是道教,影响极为深远。 在道教的发展中,我国玉雕的选材范围有了很大的拓展,道教自身流传的传说、故事、人物等成为玉雕题材的重要来源,在后来对这一时期玉石考古中也有很大的体现,想人们喜闻乐见的玉帝、寿星、金…
-
传统文化中的三大智慧
国学资讯2016-06-26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我们从传统文化中能够汲取哪些智慧呢?本文简要叙述三个方面的智慧:其一、修身立业的智慧;其二、管理用人的智慧;其三、平安生存的智慧。下面分别简述之。 一、修身立业的智慧 1、修身为本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这就告诉人们三四十岁是决定人一生最重要的阶段。儒家常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的终生奋斗目标,而三四十岁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时段。修身,齐家…
-
包容越多,得到越多
国学资讯2016-06-26
生活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人与人之间,多一份理解就会少一些误会;心与心之间,多一份包容就会少一些纷争。 人往往把自己看得过重才会患得患失,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和认知去评论一个人,其实心有多大,快乐就有多少;包容越多,得到越多。 不要背后说人,不要在意被说。一无是处的人没得可说,越是出色的人越会被人说。世间没有不被评论的事,也没有不被评说的人。 有些事,需忍,勿怒;有些人,需让,勿究。嘴上吃些亏又何妨,让他三分又如何。水深不…
-
道家十层境界
国学资讯2016-06-26
1、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如果一个人能保持淳朴本性的话,那他就是这世界上最完美的人。 2、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主观偏见会妨碍对真理的追求,花言巧语容易掩盖真言。 3、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最大的快乐就是摆脱了世俗所谓的快乐,最高的荣誉就是摆脱了世俗所谓的荣誉。 如果我们能把世俗的钱财、美色、权利、荣誉都放下,也许就会体会到生活中真正的快乐了。 4、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即使全世界的人都称赞他,他也不会…
-
不能把信仰当作谋生的手段
国学资讯2016-06-26
说到出家,对于2021世纪的人来说,尤其是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家庭的时代,说起出家这个词,对于每一个家庭成员来讲,都是让人心寒畏惧的词语。可现代人为什么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而选择出家呢?我相信,有一部分人是真的有信仰,就像当年玄奘大师出家参加考试,考官问他,你为什么出家?他只说了八个字,远绍如来,近光遗教。如果是这样出家,理由正当必当为弘法做出贡献。可前不久偶然间的一幕却让我心生胆怯。有一个大学生来到一个庙宇,见到一位年…
-
人生最值得七笑
国学资讯2016-06-26
吃亏的时候坦然一笑,是一种豁达; 被人误解的时候微微一笑,是一种素养; 受委屈的时候淡然一笑,是一种大度; 无奈的时候达观一笑,是一种境界; 危难的时候泰然一笑,是一种大气; 被轻蔑的时候平静一笑,是一种自信; 觅得好茶的时候舒心一笑,是一种知足。 …
-
人生最美的状态
国学资讯2016-06-26
静 生命的魅力在于静。外表的宁静给人以美,内心的宁静给人以慧。外表宁静,因安稳而给人静穆之美,因无争给人以祥和之美。内心宁静,因淡泊而不受诱惑,因凝神而思远,因镇定而从容,因而智慧常在。静,不是单纯的平静,而是人生沉淀在灵魂深处的智慧,是人生最美的状态。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要想大智大慧,大彻大悟,必须由静做起。 度 做人做事,讲究适度。物极必反,亘古如斯;适度的人生,才走向成功:人在顶峰,迈步就是下坡…
-
荣辱不惊的老子
国学资讯2016-06-26
老子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无不具有教学的风范,比如有一位自认广闻博学的士成绮,他经常听别人赞叹老子具有超然高尚的智慧,心想:难道还有人比我聪明、比我更有智慧?但是,大家对老子的评价那么高,因此,他就登门拜访老子。 当他来到老子的住处,一见老子,他就说道:「我经常听人称赞你是大智慧的圣人,所以,不畏路远,迢迢地到此拜访。但是,我见到的和听到的却不一样,走进你的住处,我觉得好像进入老鼠洞一样,满地丢弃的蔬菜,一片杂乱,你不…
-
做人的最高境界:抱朴守拙
国学资讯2016-06-26
糊涂的智慧:表面上似乎什么都不知道,其实内心里比谁都清楚 糊涂的人一般呐于言,不是不会说,防祸从口出。闲聊80%的话都是废话。即便这样,不知不觉中,加进了感情色彩,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祸从此始。有些人断章取义,把一些危言耸听的话到处传,让你百口莫辩。不如不去说,那样别人就不知你的深浅,也就不敢对你轻举妄动,糊涂呐于言的智慧由此可见了。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 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
-
孔子对"以德报怨"怎么看?
国学资讯2016-06-26
《论语宪问》载: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是,有人向孔子请教,以恩德去回报仇怨,怎么样?孔子反问如果报答仇怨要用恩德,那么,受人恩惠之德又将何以报之?可见,孔子不主张以德报怨,而是主张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的核心价值是讲仁爱。他说:仁者,爱人。以此出发,似乎理所当然会认为孔子赞同以仁爱的宽容精神对待结怨者。但是,孔子所说的仁爱并非无原则的爱,而是有着鲜明的原则性。孔子的仁爱落脚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