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玄门讲经 >

滑落的底线与坚守的红线 道教戒律与国法之现状反思
栏目分类:玄门讲经   发布日期:2017-06-16   浏览次数:

文/刘嗣传

教戒法制,欲说当年好困惑

不同的政治背景和文化环境产生了宗教敏感的话题,许多宗教事件也被弄成了热门话题。事件本身的问题是一回事,是否脱敏又是一回事。一部电影能成为热门话题,还不是我们道教人变相地帮别人炒作宣传了的原因吗?这进一步暴露了自身水准,即眼光有限、脱离实际、内斗自耗,乃至修养不固,反成笑柄。

滑落的底线与坚守的红线 道教戒律与国法之现状反思

加强道士自身的修养

在网络媒体对道教负面事件的炮轰,我不想高雅地说是文化战略和价值观混战的当代写照,也不想世俗地认同这是寺庙与景区利益以及官府与教职人员的名利较量,只想就宗教自我修持、自律教规,小到庙堂持规,中到日常教外生活的形象、以及周边环境对自身影响和改变的程度,大到遵纪守法的公民自主的权力、责任及阶层代言等做一些描述性的探讨,并由此做些反思。或有偏颇诸君教之。

宗教戒律,全凭修养悟功夫

宗教是一个有信仰、有理想的组织,我们既然选择和加入了宗教,那么理解宗教教义和遵守宗教教规,参加宗教活动,坚持宗教修持,就是义务和责任。同样作为公民的我们自然要恪守公民的公德和法律赋予的责权。宗教教规和戒律是宗教的特色和要务,要严格持守。宗教信仰者不要介入政治和政权,那是人类的悲剧。宗教与诸多上层建筑领域同类,互补而构成社会整体,正信的、成熟的天理人伦化的宗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共同体。

道教戒律以遵守国家法律为前提和基础,道教戒律与国家法律在基本精神上具有一致性,而且道教戒律有助于国家法律的贯彻落实。如果我们强化法治意识,与当代法律和管理结合来梳理道教的清规戒律,积极与国家法律相适应,制定出台新的、既有信仰基础、又有人权保障、还能适应现代生活的修持准则,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尽管当初我是被传统道教的道术、功法等文化所吸引,但当真正接触几千年积淀的传统宗教时,就有了很多、很深、很真切的认识。

在具体的宫观(任何一个合法合格的宗教场所),我认为持守戒律是第一前提。

首先要严格自我约束,端正信仰风尚;然后合理作息,有规律地按科范进行宗教生活,体验宗教(庙观过日子)。遵守清规戒律最关键的是个人修养,为人做事方式、待人接物的方法,都要符合自己的宗教规范和戒律。不知、不熟可以学习和体悟,反感的、不愿意参与的也要应付和正确对待、以至适应和遵守。

修道就是要提高修养、修练自身,要守住清静心态,想和做的事都要是道教戒律和修炼允许和有利的,然后按道教派生的各种住庙制度,也就是现代单位的各种规章,吸收古人的修炼时间,结合现代生活作息时间,去体验宗教生活。

如果效仿古人修道,那十二时辰都不可须夷离道,静坐,不外想,不多想,更不想非份之想,这样自然就能经受戒律的约束。相反我们的宫观管理制度不严,日常作息时间不规范,八小时以外有人外出胡作非为,破坏教规、戒律,影响自身形象和宫观名誉。好的榜样和正能量是这样的:早晨早起练功,清理、早课,上班殿堂值班服务祖师香火,接待香客游人,解答客人相关问题,空闲时间看书,写字、练功,念经、乃至打坐,完成日常事务,晚上学习、看书和打坐,再休息睡觉。

滑落的底线与坚守的红线 道教戒律与国法之现状反思

早上要上早课(资料图 图源网络)

道教的早课告诫修道人:“早穷易道之言,晚造神仙之诀”。早课经文的意义就是提醒自己按祖师示训,对照修行。晚课则有消灾禳灾、超度亡灵等功德。教徒必做的这些功课就是修行最基础的标准,一个连早晚功课都不做的道人和宫观都不是好的宗教类。

既然是有信仰,就有敬畏心,敬天敬地敬人民,敬畏教戒、敬畏祖师,敬畏尊长,也就是经文上的“恭敬一切”。也许宗教会有恐惧感,古代宗教用恐惧来威吓是其教化作用的一种,而实质上是教人持守戒律。用现代生活的说法就是,清规戒律是宗教的红线,法规法律是国家的红线,任何红线都不能越过。

只要坚持日常的修炼方式,按时做功课,时常静心冥坐,体悟道教思想和修炼原理,每天念经拜忏清除罪孽,同时为众人排忧解惑,在合法的场所里做好日常服务性工作,我们的会长、住持、监院、当家就能以身示范、正人者先正己、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学习经典、纯正信仰,起到引领作用,树立法治意识,强调以戒为师,从严治教,把好入教进人关。探索建立符合当代实际的清规戒律,建立自我监督机制,增强自我约束能力。要按照国家法规规章,遵循道教仪范戒律,既做到依法依规办事,又做到如法如仪活动。言传身教地弘法阐教。

教制规范,可惜保障不健全

保持和传承淳朴的道貌道风,按道教仪范持修的道风,是体现我们道风的基础和关键。按道教戒律和当代道德规范修持的为道品格,是道风展现的突出形式。当代恢复宗教活动后的三、四十年,良莠不齐的传承在当代有恶性循环之象,因此老一辈修行人的示范和引领很重要。道教界缺少长期持守戒律、合格按科范行道的道教人才,这个问题当代一直未能解决好。传承不够严谨,管理不细致不规范,高层领袖人物表率也不足堪楷,加上培养不足和流失严重,还有不同师承之间的团结及关系问题,都直接影响道教风气和形象,进而影响道教的弘扬和发展。加之由于道教正一散居道士的管理有难度,以至新出现了民俗宗教、以及个体行道的江湖道士的问题,这样使我们的道风在教制、戒规方面往往是一个空壳。

在市场经济下,由于道教管理体制和全真道士仪范及修持不健全,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我们重视了名山道场、旅游道场、香火道场,综合经营道场与特色道场,却忽视了持修道场、戒律清修道场的建设。

滑落的底线与坚守的红线 道教戒律与国法之现状反思

旅游道教如火如荼(资料图 图源网络)

当然有大家众所周知的问题:道场文化活动与商业操作有联系;道教组织在自己的教义思想、神仙体系、教制机构、丛林制度、组织管理方面都没有统一的模式,清规戒律也是不古不新,既不是古代传承严格的清规,也不是现在单位(公司)的纪律制度,约束力不强,惩罚度不严;属地管理的体例地方性、随意性过强,地方协会机构政府化、管理人员官僚化,导致有些道观、协会虚有其表,这些应以真正道士为主的活动场所和协会,道士精神和教戒都难发挥真正的作用;有的基层道士忽视修炼,重视科仪与道术,持守戒律不足,松散自由有余。

好在道教优势是关心一线的民众,在中国老百姓心中,道教教义思想深入,但形式上无章法。道教有既实际、又简单能用的,极具功利性的“法”和“术”。但过份功利化后被骗子利用,或者说,这些道术没有“德”支撑,戒律的约束以及修炼的功底是不可能有好的道术显现的,当前存在鱼目混珠的困境是可想而知的。

面临改革开放的浪潮与市场经济的冲击,道教界在近三十年的发展变化是巨大的,纵向比较是进步的、成绩是明显的,但横向一看,我们是弱势群体。

我们感受到的是大环境之下的压力和危机感,自身的从教人数、人员素质、人才的水平、弘教的方式和规模等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自省。在开放和市场运作的杠杆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腐蚀我们的肌体,影响我们的道风、道教教制面临严峻的挑战,道教界少数人追名逐利,信仰淡化,戒律松弛。

在组织建设方面,一些宫观疏于管理,财务制度、人事制度不健全,个别道士纪律涣散,违法乱纪,这些都极大地损害了道教的形象和声誉。我们感叹社会人心不古、世风日下、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等等的同时,我们也要反省自己的清规戒律遵守的问题,我们道观的管理和制度问题。

我们“不差钱”,“差道德”

法律是强制性约束,道德是弱柔性、内行的精神支撑,宗教是敬畏和感恩的教化,政治导向、人文教育、社会影响等集约而潜移默化造成了当下的不同“信仰”。我们的社会急切追求物质与经济发展,同时忽略了对基本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特别是我们的教育忽视了做人的价值与意义,我们“不差钱”,“差道德”。

道德的滑坡,诚信缺失,没有法律之外的敬畏心,丢掉了古人讲究仁、义、礼、智、信,以及忠恕和孝道。我们的古人偶尔还信点儿鬼神,做了坏事怕遭报应。这些真正的内涵被忽略,造成了国人的精神信仰空虚苍白,精神领域贫乏,拼命追求物质财富,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滑落的底线与坚守的红线 道教戒律与国法之现状反思

规范宫观管理(资料图 图源网络)

看到“被承包”、“被经营”、借教敛财等乱象,我们痛心疾首。我们要抵制商业化影响,规范道教宫观管理。我们要维护道教界合法权益,树立道教清静庄严形象。法律真正在保护合法,但一些相关部门在制止非法宗教活动上不力,打击用宗教进行犯罪活动力度也不够。要对合法的定位清楚,教内对违反教规的行为,要协同政府相关部门建立相应的惩戒制度,切实改变有规不循、违规不罚的状况。

我们要正确把握国法与教规的关系,把爱国与爱教真正有机结合起来。道教事业健康发展面临新的考验,我们能不能持守戒规,就关系到道风正不正的问题。我们要鼓励道教教职人员排除名利诱惑,潜心学经,注重修行,以内在证悟推动实修风尚,以良好的道风道貌、严格的宗教操守赢得信教群众的信任;引导教徒和信众,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维护国法的权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触碰;协同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要依法行教弘法,不断提高自我管理的制度化水平。

当代道教界人士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开展宗教活动,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抵制各种非法违法活动;同时也建议国家机器对非法、违法的活动要打击、制止、严肃处理,纯洁队伍,深化道教思想与当代进步思想和先进文化建设,加强宗教教规制度建设和实施,坚定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和健康发展的道路。

滑落的底线与坚守的红线 道教戒律与国法之现状反思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作者刘嗣传,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医学 道教资讯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