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玄门讲经 >

道门大德:唐代高道的职位和封号
栏目分类:玄门讲经   发布日期:2017-06-18   浏览次数:

文/知乐斋主

中国古代以“大德”尊称德行高尚的人,如《礼记·中庸》云:“故大德必得其位。”《孟子·离娄上》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佛教传也以“大德”(梵语为“婆檀陀”Bhadanta)尊称年长德高的僧人。《翻译名义集·释氏众名》谓:“婆檀陀,《大论》:秦言大德。《毘柰耶律》云:佛言今日后,小下苾蒭,于长宿处,应唤大德。” 后世遂以“大德”泛指称德行高尚、擅长经义的僧人,在对著名的高道的称号中,也常见有冠以“大德”之名的。

道门大德:唐代高道的职位和封号

大德玄奘(资料图 图源网络)

唐代“大德”具有一定职位

唐代时“大德”一度成为僧官职位。唐初高祖时代不置僧署,曾以十位“大德”纲统僧务,大德的人数有一定的限额,凡有阙即补,成为定例,实际上已经具有了僧官的性质。 唐玄宗时始有道官“道门威仪”之设,故此前的京城寺观道士等,可能也同佛教一样,是由一些道门大德“实纲统之”。

道教中获得“大德”称号的都是为帝王宠幸的著名道士,在道门中享有一定的权威。唐代的道门“大德”,也经常被授予一定的名位,或者赋予大德“纲统”道门事务的权力,故此唐代的道门“大德”也具有“道官”的性质。

“大德”人员产生的形式

唐代对“大德”的候选人有着严格的要求。据《旧唐书·职官志》“鸿胪寺卿条”称:“凡天下寺观三纲,及京都大德,皆取其道德高妙、为众所推者补充,申尚书祠部。” 佛教和道教在京城俱有“大德”的任命,推举的大德的任务是鸿胪寺卿所负责的,候选人必须是“道德高妙、为众所推者”,推举的大德最后报由尚书省祠部来审核,由此“大德”从一种僧人道士的尊号演变成为唐代的僧道官。

道门大德:唐代高道的职位和封号

盛唐(资料图 图源网络)

除了按照上述程式推举之外,“大德”职位也有以皇帝钦赐的形式产生的,如唐高宗时,昭成观尊师张若讷,“文明元年(684年),属上皇上升,卒哭之日,沦言度人,尊师入道,常有规矩,举为大德。” 此后被赐予“大德”的道士渐多,以京城景龙观的大德最多。据《道家金石略》的统计,中宗景龙年间,景龙观即有“大德”曹正一 ;开元初,“东京道门威仪”张探玄诏补“西京景龙观大德”,开元间,景龙观还有“大德”杨琬 。

开元间,景龙观法师田仙寮,“择仙侣之疏明,奉祖庙之禋洁,以先生为大德,实纲统之” ;僖宗“恩赐阳平山主吕延紫衣,仍补内殿焚修大德。” 此外唐代又有“讲论大德”、“陪位大德”、“赐紫大德”、“供奉大德”等称号,如道门威仪郗玄表曾为“三教讲论大德” ,文宗开成年间,道士王云居“入道内供奉,讲论大德” ,僖宗中和四年(884年),“赐紫大德曹用言诏准斋醮” 等。

具有实权的道门官员

从“诏补”、“补”、“举”、“纲统”等词来看,“大德”之号并非仅为“尊宿”之称,而是遵从选授制度、掌握一定实权的道门官员了。如果说早期的许多僧道“大德”,还能够严格地按照“道德高妙”的要求来产生,到了唐宪宗时,“大德”称号已不能反映僧道的实际名望,大德的产生也不受名额的限制,而且不再是由鸿胪寺推举、祠部申报等的程序来严格考核,僧尼道士如果得到能够帝王的特别垂青,都可能轻易地获得“大德”的赐号。

道门大德:唐代高道的职位和封号

唐代吕洞宾(资料图 图源网络)

据《因话录》载:“元和以来,京城诸僧及道士,尤多大德之号。偶因势得进,则得补署,遂以为头衔,各因所业谈论。取本教所业,以符大德之目。” 由于受到世俗政治文化的影响,僧尼道士追求权势利益的风气日渐浓厚,许多僧人道士以“大德”为一种官衔名号,“各因所业谈论”,穿梭于宫廷衙门王宫贵族之间,成为游走于政治权利之间的“政治僧道”。元和以来的大德,则不过是“偶因势得进”的投机僧道,从“道德高妙者”转而成为官僚政治的俘虏。

唐代的道门大德的职责主要在讲论教义或者三教论衡,这是皇帝经常在宫中举办的学术活动,也带有礼仪和娱乐的性质。京城还聚集了许多道士作道教的研究工作,道门大德实际上是其中的重要核心成员。唐玄宗诏编修道藏,在《一切道经音义序》中有:“爰命诸观大德及两宫学士,讨论义理,寻绎冲微。” 大德在寻访道经、编修道藏等工作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腾讯道学独家稿件,编辑/怀霜)

长安道教访古丨桃园美景遮不住刘禹锡的忧愁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知乐斋主,腾讯道学专栏作家。)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医学 道教资讯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