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苦辣”与四季饮食
栏目分类:道家养生 发布日期:2016-06-19 浏览次数:次
祖国医学认为,食物与人的机体健康息息相关。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味”,就人们通常食用的食物看大致可归纳为“酸甜苦辣”四类。而人体的健康状况又受四时,即春夏秋冬的影响。自然界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之变化。寒热温凉的气候均会直接和间接地作用于人体,影响着人的生理、病理活动。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常引起人体阴阳失调、寒热偏颇,进而削减人体的抵抗力,百病丛生。欲在气候变换之际,使自己不生病或少生病,让机体长久处于健康状态,同时又收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效,重要的一条在于积极、主动地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调整阴阳,确保机体内部的动态平衡。人们采用的调理机体方式很多,应时择食,也即根据季节的变化相应地调整饮食,便是其中之一。应时择食,重要的在于根据食物的“味”——酸甜苦辣,视不同时令,适当增减,科学选食相宜食物。具体从养生保健角度出发,一般人应遵循春增甜、夏增苦、秋增酸、冬增辣的包含原则。
春增甜
春季风和日丽,万物复苏,人的精神饱满,此时应适当增加甜味食物的摄入,古代养生名著《摄生消息论》指出: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系肝旺之时,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多吃点甜食,则能加强脾的功能,以助抗御肝气侵犯的能力。但如食酸过甚,则易伤脾。多因酸味入肝,多食酸味会加强肝气的偏亢。因而,春季的饮食应“减酸益甘”,少食酸味食物,多食甜味食物。甜味食物如红糖、白糖,有补中养脾作用。就蔬菜看,宜常吃带甜味的胡萝卜、菜花、元白菜、柿子椒等。辛甘之品如洋葱、芹菜、韭菜、芫荽等可发散为阳,以助春阳,皆宜多食。但春季不可过食大热、大辛之品,如参、茸、附子等,以免耗气伤阴。
夏增苦
夏季日照长,天气炎热,中医营养学认为,炎热夏季,常遇暑湿之候,肤腠开泄,出汗较多,人常烦躁不安,口感无味,食欲不振,脾胃功能较差;夏时人体气血趋向体表,食养应着眼于清热消暑、健脾益气。饮食上,适宜吃些性味寒凉、清淡少油、易消化,尤其是带苦味的食物。《本草备要》说:“苦者能泻燥火。”中医认为,苦味入于心经,有泄心火、澡湿和坚阴作用。多食苦味食物有除湿利尿用途。夏季可多食苦瓜、苦笋、茶叶等食物。《本草纲目》载,苦瓜性寒,可除邪热、解疲乏、清心明目;苦笋性凉,具有祛暑解毒、健胃消积等作用;茶叶则“苦而寒,清热解毒,利大小便,最能降火。”现代科学研究认为,苦味物质主要有生物碱、配糖体、苦味肽、尿素类、硝基化合物等成分。苦瓜中的苦味物质是生物碱类中的奎宁;啤酒的苦味是酒花产生的;茶叶中则含有咖啡碱。夏季也不可多食辛辣温热之物,以免致心气偏亢、体内过于积热。
秋增酸
秋季天气渐凉,多秋风秋雨,景物萧条。因夏日人体津液耗损过多,往往出现精神不振,郁郁寡欢等症候。中医营养学认为,秋季饮食应以“多酸”,多食“滋阴润肺”之物为基本原则。事实证明,多吃一些酸味的东西,如柑、山楂、梅子、桃子、梨、撖榄以及新鲜蔬菜等能滋阴润燥,收敛固涩,因为肺主辛味,肝主酸味,辛能胜酸,肺气通于秋,故秋要减辛味,增酸味,以防肺气太过,损伤肝的功能。对于年老胃弱之人,可食用些酸醋,有助于开胃消食,益胃生津,排解暑毒。同时,可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
冬增辣
冬季天寒地冻,草木凋零,冬日养生之要领在于避寒保暖,以维护阳气不外泄。食物的原则是散寒健脾,益气温中,疏通血脉,运行气血,强壮筋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就食物的性味看,家适当增加“辣”类,也即带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辣类食物在中医学上属“辛”味,多为温性、热性的食物,如芫荽、胡椒、花椒、生姜、葱、蒜、萝卜、橘皮、酒等,均具有补脾益气,温中散寒、活血化淤作用。冬日食用寒凉食物时,则更应注意添加辛辣之物以调和性味。我国许多地方有冬日食“火锅”的传统,其中添加有较多麻辣调料,此食法有一定的科学性,于冬日人体保健十分有益。
总之,根据四时气候变迁,适当增加相宜性味食物的摄入,是有助于增进机体健康的。但如上述的春增甜、夏增苦、秋增酸、冬增辣,仅是相对而言的。因为食物对人体的影响是复杂的,由于各人机体特点的差异,同样食物也可导致不同效应,故根据食物的酸甜苦辣来安排四时饮食,还要考虑其他综合性因素,特别是,任何一种性味的食物都不可长久、过量食用。古籍《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曾说:“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驰,精神乃央。”这说明对任何一种性味的食物,食之均应有度,过于偏颇,则易损伤五脏六腑,引发种种疾病。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