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语录(二)
栏目分类:道家养生 发布日期:2016-06-21 浏览次数:次
宇宙与生命之[道]——养生之本
据《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载:[大道玄寂]无所不在,为[虚无之系,造化之根],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与主宰者,天地、阴阳、四时、五行等无不由[大道]所化生。
道的本原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①;名可名,非常名②。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③。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④。此两者,同出而异名⑤,同谓之玄。玄之有玄⑥,众妙之门⑦。(《道德经》第一章)
【注解】
①道可道,非常道:第一个“道”为名词。《老子》的“道”论中,此“道”指世界的本体,是亘古不变的世界本原;第二个“道”为动词,用言语解说之意;常,恒久不变。作为欲走万物本原的大道,具有时间与空间的整体性,对道的概念思维无法代替对道的整体体悟,所以道无法解释和论证。人类本来就是道的产物,如果站在自我的角度去谈天论道,实际上已经造成了主客观的对立,如此认识道,必定不能合于道。整句是说:道作为世界的本原是不可言说的,如果道可以用语言讲解,就已经不是那个永恒不变的大道了。
②名可名,非常名:第一个“名”为名词,意为概念、名词;第二个“名”为动词,称谓,叫得出之意。意为如果“名”可以叫得出,就不是恒久不变的概念了。
③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没有任何该男的原始状态,就是天地形成的初始;已形成有概念的物质,就是生育万物之母。《老子》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句,在最初道的阶段不可言说,没有概念,是万物的开始,以后混元一气逐渐分化、研进,便有了阴阳、万物的概念,万物也就由此得以化生了。
④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ao):常无,以“无”的境界运用意识,就是“无所用心”、“无为”之意,心与道的虚无合一。妙,王弼注“妙者微之极也”,荀(xun)悦《申鉴》:“理微谓之妙也。”意为用无为的心态去观察微妙之道。常有,有为,人为地调整意识,用各种方法。徼,后世借为“皎”,光明,指事理的显明昭彰。意为用有为的方法去观察事物的显明昭彰之理。
⑤同出而异名:韩《解老》:“始,谓之出。”所以出油开端、始萌之意。意为两者都是道这个本原的产物。
⑥玄:《说文》:“玄,幽远也。”又玄,深黑色。用玄形容道的本性,幽远深邃难以窥测度量。
⑦众妙之门:门,门径,必经路径。所谓万事万物的生化转变是奥妙难测现象的必经之路。
【译文】
道,如果可以言说,就不是恒久不变的道了。名,如果可称为名,也就不是恒久不变的名了。没有概念之前的道死天地的开始,有了概念之后便成了化生万物之本原。所以常无用心,观察道的微妙玄通;常有意用心,观察万物的显豁变化。这两者,同出一原而名称互异,但都可称为幽远深邃的“玄”,它是万事万物奥妙变化的门径。
【养生感悟】
道,是老子体察到的客观实有。所谓体察,即是切身感受,而非语言文字所能表达,所以老子说“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道可以体悟而不可言说,不是泯灭概念,而是要超越概念,因为道非概念所能限制拘执。
养生的上乘法门,正是需要斩断杂念,无思无虑,返还自然的生生之机。如同儒家教人守“中”,是守“喜怒哀乐之未发”时之“中”;禅宗当头棒喝,也是喝断人的思念之流,使身心消融于天地自然。打坐时妄想纷纭,概念正如瀑流下,身心自然合于大道,这恰恰是养生的最佳手段。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