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武当传说 >

保户安民 上海“城”与“隍”
栏目分类:武当传说   发布日期:2017-04-29   浏览次数:

“城隍”者,“城”,就是城池、城墙;“隍”是干涸的护城河,“城”和“隍”都是保护城市安全的军事设施。那么,上海这座大城市,其“城”和“隍”又在哪里呢?

上海建城以来一直没有城墙。原因大约是宋元时期当地土著多以闯海谋生,养成粗豪尚武之习,无须借城墙自卫,也不大喜欢受城墙约束。入明以后,民风逐渐转向尚文,但仍固于旧习,不肯为修建城墙而麻烦。

上海的“城”与“隍”

抗倭战斗

嘉靖三十一年(1552),大量海盗、倭寇来中国沿海掳掠。这年四月,倭寇连舰数百,蔽海而至,大举攻掠浙江沿海,攻破了黄岩县城。尝到甜头的倭寇变本加厉,下一年闰三月,海寇再次攻掠浙江沿海,至四月又攻掠江南苏、松一带,上海受害尤其惨重。1552年为壬子年,因此此事件又被称为“壬子之变”。

“壬子之变”以后,新任巡按王忬力图推行沿海全面兴建县城的计划,打算由政府筹款,地方仅负担建筑劳役,不料遭到强烈反对。上海人只是在自己的县城被倭寇一再洗劫之后,才省悟到,要想在大动乱中自保,就需要有城墙。海寇刚退,上海全城人民动员起来,由热心公益的地方士绅带头,自动出钱、出地、出力筑城。

上海的“城”与“隍”

上海旧时城门

从嘉靖三十二年十月兴工,十二月筑城完竣。城围九里,高二丈四尺,有门六座,东名朝宗,南名跨龙,西名仪凤,北名晏海,跨龙门迤东为小南门,名朝阳,朝宗门迤北为小东门,名宝带。另有水门三座,东西两门跨肇嘉浜,小东门跨方浜,都与城濠相通。城上有敌楼2座,雉堞3600多个,城外有濠环抱,长1500余丈,宽3丈。从此,上海“城、隍”兼备,得城隍尊神护佑,保海疆平安数百年弥久不变。

历经岁月变迁,如今黄浦区的许多地名,依然能够使人感受到城墙的存在,例如“老西门”、“新北门”、“小东门”、“小南门”、“宝带桥”等,而在如今的人民路大境路口,还保存有如今上海唯一的一段长近50米的古城墙和建在古城墙上的大境阁。现如今为上海市道教协会所在地。

上海的“城”与“隍”

大境阁

沧桑历史巨变中,唯有默默伫立的城墙,向申城百姓诉说着无声地历史。

上海的“城”与“隍”

(本文由腾讯道学根据《探秘上海的“城”与“隍”》一文整理发布,选自上海城隍庙微信公众号。)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