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武当传说 >

庙堂有多高,江湖就有多远:葛兆光《屈服史及其他》
栏目分类:武当传说   发布日期:2017-04-30   浏览次数:

一、该书的内容、思路和创见

该书作者葛兆光,主要研究领域是宗教史和思想史,硕果累累,开一代风气。该书可以说是其《道教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一书的继续和完善。该书由《内编》、《外编》和《附录》共15篇文章组成。作者注意到道教中的某些仪式、方法、技术,在后来知识阶层眼中成了纯粹的“迷信”,其实是“以今日之是,定昨日之非”。这些在古代思想世界中本来合理的知识在后代失去其原有的合理性,是一个“权力”与“知识”之间不断纠缠的历史过程。

庙堂有多高,江湖就有多远:葛兆光《屈服史及其他》评介

葛兆光先生(资料图 图源网络)

作者选择三个问题来讨论这一现象。

第一个是道教组织形式方面的变化。早期道教“领户化民”、半行政半军事的“治”、“方”等组织样式,在六朝时期逐渐消失了,变成了后来基本上以道观为中心的架构。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宗教权力始终不可能与世俗皇权并峙的问题。(内编《从张道陵“军将吏兵之法”说起》)

第二个是早期道教的斋醮仪式的变化。早期道教在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把自己和世俗的节庆祭祀活动分开,那种“圣”与“俗”的界限,是后来宗教神圣化过程中逐渐划出来的,它一方面使得世俗和超越分出了轩轾,使宗教似乎拥有了神圣的意味,另一方面也把世俗世界拱手让给了世俗皇权。(内编《从“六天”到“三天”》)

第三个是“过度仪”逐渐在道教中消失。(内编《黄书、合气及其他》、《〈上清黄书过度仪〉的文献学研究》)

六朝隋唐时代,在这三方面对道教都有激烈地抨击,而道教并没有进行反驳和抵抗,被斥责的宗教自身自觉自愿地与批评者协调,主动地修正自己的思想、知识和方法,去趋近主流意识形态和官方政治立场。到了隋唐时代,这种“知识”屈从于“权力”的历史,差不多已经走完了全程。(内编《最终的屈服——开元天宝时期的道教》)

中国道教史研究,从许地山、傅勤家、王明、陈国符到任继愈、卿希泰等人,都对道教与政治的关系多少有所涉及。该书作者阐释问题的理论思路,多少受福柯权力控制和扩张理论的影响。不过福柯主要分析和批判的是现代社会中那种权力无处不在的弥漫效应,对于封建社会中的权力,福柯则倾向认为是趋于任意的和模糊的。

庙堂有多高,江湖就有多远:葛兆光《屈服史及其他》评介

福柯《知识考古学》中译本书影(资料图 图源网络)

葛兆光《屈服史》则是对封建社会中道教史上“权力”与“知识”关系的变化以至“知识”最终屈服“权力”机制的揭示,与福柯的洞见具有同样的经典案例意义。研究思想史和宗教史上那些曾经存在而后来消失的内容和现象,与研究那些不断出现和增添的现象同样重要,甚至可以揭示思想史和宗教史的一些更深层次的本质。作者着力分析了六朝隋唐时期的道教,创造性地使用“减法”和“屈服”两个比较有特色的概念。但关于“减法”和“屈服”的新思路、新范式,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二、“减法”:关于民间宗教与道教

作者书中叙述的六朝隋唐道教思想史的这种转型和变化,实质上涉及的是民间宗教和道教的关系问题。民间宗教与道教的关系是动态性质的,它们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与周围环境张力的大小不同。这多少类似于西方宗教学研究中的小教派与大教会的关系。大教会都是小教派演化而来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小教派都能演化成大教会,绝大部分小教派始终停留在小教派异端的地位,与社会之间的张力一直很大,这些小教派不断地衍生和消亡。个别小教派降低了与外部的张力,成功地吸引了更多的信众,也就成了大教会。

庙堂有多高,江湖就有多远:葛兆光《屈服史及其他》评介

宗教社会学著作《信仰的法则》中译本书影(资料图 图源网络)

道教组织化、制度化以后,仍然存在很多宗教异端和小教派,并不是所有的宗教团体都演变成了国家官方认可的道教团体。无论是六朝还是隋唐,始终存在着张力不同的道教分层现象。很难说一些不合主流的东西彻底地通过减法消逝了。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自然崇拜、民族宗教、世界宗教等形式,后一种宗教形式虽然比前一种一般要精巧高级一点,如基督教之于犹太教,但是后一种宗教形式产生之后,前一种宗教形式仍然存在。

道教的组织化、制度化过程,是这样的一个不断降低与周围环境张力的过程。如此解释比起葛兆光用“减法”一词更为全面准确,逻辑更为严密。

三、“屈服”:关于政教关系

关于道教发展与政治的关系,不能片面的以“屈服”来概括六朝隋唐时期道教转型的本质。道教可以根据与社会和政治之间的张力不同分为好几个层面,本身较为庞杂,性质并非单一;因此论断道教是屈服于政治还是对抗于政治,都不难找到支持的论据。

道教存在于现实社会之中,它要生存和发展,就要跟周围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政治搞好关系。但这有一个临界点的问题。道教与现实政治过分密切,一时依靠政治权力或许可以攫取大量的资源而出现繁荣现象,但这也马上到了抛物线的顶端——当道教完全匍匐于权力脚下而庸俗化世俗化的时候,自身的宗教吸引力也会消失,由此也会丧失它满足社会需要与个人宗教情感的功能,道教走向衰落也就是必然趋势了。这时道教内部又会出现与社会和政治张力较强的教派以吸引更多的信众,它与社会政治之间的张力又会增强。

庙堂有多高,江湖就有多远:葛兆光《屈服史及其他》评介

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资料图(资料图 图源网络)

道教的发展过程不能简单的说是一个直线的走向屈服的过程。隋唐以后的全真道等道教教派,都是重新出现的与社会政治张力较大的教派。多数宗教群体之所以具有较高的宗教吸引力,就是因为存在一个相对高度的张力。严格的群体之所以强只是因为他们能够在信徒中激发起很高度的委身。发展到唐代高度官方化的道教,表面看是道教屈服于政治,其实政治高度控制下的只是道教的一个躯壳,因此,说道教没有屈服也行。(供稿编辑整理/白水)

庙堂有多高,江湖就有多远:葛兆光《屈服史及其他》评介

(本文由腾讯道学根据《读葛兆光著〈屈服史及其他〉》整理发布,作者孙向中,《史学月刊》2008(1)。)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