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国学资讯 >

绵延不绝话烧香
栏目分类:国学资讯   发布日期:2016-06-21   浏览次数:

  烧香的历史至少有三千年了,遍布世界各地,烧香文化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给人类带来很多快乐,但发展至今天,也面临一些问题。

  一、烧香的历史

  自从人类学会了用火,在燃烧各种草木的过程中,会发现其中有些香气能驱除秽邪,让人宁静舒畅,此后,这些特殊的香料就被用在一些隆重的祭祀仪式上,开始人们只是烧原始的香木,后来就学会了加工香料。

  从公元前8世纪希腊人就焚烧木头和树脂,以供奉神明和祛除恶魔。古埃及、巴比伦、罗马、印度、玛雅、秘鲁、犹太人的宗教祭祀中都有焚香仪式。印度的阿里卡梅杜在公元前 1 世纪末至公元 1 世纪是印度与罗马交通和贸易的重要中心,在它的遗址上出土了香料等。基督教会于公元4世纪也开始在圣餐礼上焚香。

  中国的少数民族如:德昂族、仫佬族、纳西族、普米族、彝族、白族等,在宗教祭祀仪式上,也要焚香。

  从有文字的史料来看,中国用香的历史至少可以溯及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诗•周颂•维清》:“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禋。”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古注:禋之言烟,芬芳之祭。在距今5000-4000年前的湖南城头山遗址、上海淞泽遗址以及辽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出土了作为生活用品的陶熏炉。

  汉代时,随着“海、陆丝绸之路”的开通,东南亚、南亚及欧洲的香料也传入了中国。烧香在贵族中也流行了,从出土的大量香炉就可以证明。汉代流行的一种香炉名博山炉,又名香薰,青铜铸造,炉体呈豆形 , 上有盖 , 盖高而尖 , 镂空成山形 , 以象征传说的海上仙山“博山”。当香料在炉内燃烧时 , 烟气可从孔中散出。西汉马王堆1号、3号两墓分别出土了盛有香料的竹笥。

  唐宋以后,随着交通贸易的发展,以及佛道教的兴盛,烧香也进入民间。宋代可谓“巷陌皆香”, 用香的奢华也导致国力降低。宋代甚至成立了专门的香药管理机构——香药局,实行了香药专卖制度。最高峰时其香药的贸易收入超过了国家收入的四分之一。1974年在泉州发现的宋代海船遗迹中,主要是香料木,包括降真香、沉香、檀香等,湿重达2350公斤。香港就因为是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所以得名的。

  我们现代流行的线香,大约宋神宗时就有了,最初是计时工具。《周氏香乘》卷二十三:熙宁癸丑岁……梅溪始作百刻香印,以准昏晓。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十四》:金人合香之法甚多,惟线香可入疮科用。其料加减不等,大抵多用白芷、独活、甘松、三奈、丁香、藿香、高良姜、角茴香、连乔、大黄、黄芩、柏木、兜姜香末之类为末,以榆皮麪作糊和剂,以唧筩笮成线香。

  明清以来,黄铜冶炼技术、铜器錾刻工艺、景泰蓝工艺及竹木牙角工艺发达,使许多香具雕饰精美,宣德炉即是其中一种。

  收入《四库全书》的《香乘》《香谱》等著作,记录了大约数十种香料的产地与特性、上百种制香的配方和方法、烧香器具以及与香相关的趣闻轶事。

  二、烧香的作用

  在佛道教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烧香也成为其宗教仪式的基本内容。

  《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七十一云:“香者,以通感为用,隔气去秽。”通感就是通感天地神灵。行香斋戒诵经,上消天灾,下攘毒害。但是这要有诚心才能起作用的。《真诰》:“南岳夫人曰:烧香时,勿反顾。反顾则忤真炁,便致邪应。”不反顾,就是不要分心,要专注。

  在很多道教仪式中,上香还要持香咒,不同的香咒也能反映烧香人不同的的祈求,略举几例:

  天辅无私,干象通微。无幽无冥,无感不知。佩带符图,神兵任呼。我道上皇,位登仙都。急急如律令。——这是请神的。

  玉华散彩,九炁凝烟。香云密罗,径冲九天。侍香金童,传言玉女。为臣通奏,上闻帝前。所祈所愿,咸赐如言。——这是祈愿的。

  丹元守灵,内外守真。左右三七,助吾天成。急急如元阳主者律令。——这是修心的。常焚心香,得大淸静。——这是守戒的

  在章奏上香时,还要以指虚书、或以目光虚书信香符。

  制香有不同的配方,焚香也有不同方法,另外《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正一威仪经》等经中还有许多烧香威仪。

  世间人求世间事,存善念诚心,也必有感应。修道人,所求是道,所烧的香便是心香,非只有形之香。《上清灵宝大法·斋法宗旨门》:“夫香者非木也,乃太真天香八种。曰道香,德香,无为香,自然香,清净香,妙洞真香,灵宝慧香,超三界香也。道香者,心香清香也。德香者,神也。无为者,意也。清净者,身也。……”

  香之所以能在宗教中广泛运用,正是因为它能让人的身心舒畅,这在医药上也有体现,很多药方中都有香料,这里也举一例——出于《 和剂局方 》的苏合香丸 。药物组成:白术、青木香、犀角、香附子、朱砂、诃子、白檀香、安息香、沉香、麝香、丁香、荜茇各 60 克,冰片、苏合香油、乳香各 30 克。功能分析:方中苏合香、麝香、安息香、冰片芳香辟秽,开窍醒神,为主药。青木香、香附子、白檀香、沉香、丁香、乳香,诸香合用以行气解郁,散寒化浊,兼行脏腑气血之郁滞,为辅药。荜茇配诸香以增强温中散寒止痛,行气开郁之功,并取犀角解毒定惊,朱砂镇心安神,白术燥湿化痰,诃子温涩敛气,与诸香合用可以防辛香走窜,耗散太过,损伤正气,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芳香辟秽、温通开窍、行气止痛之功。为治疗寒湿痰浊气郁,闭阻神明,寒闭神昏的代表药物。

  正是因为香的辟瘟驱邪效用,所以宫室、朝堂、议事厅必焚香。到后来香料普及,人们也用香熏衣、驱虫,民俗五月端午,要在房中烧芸香,要给小孩挂香囊,以驱邪恶。

  “明德惟馨”,美德则是人的心性之香。屈原《九歌•山鬼》就有: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石兰、杜衡都有香气。琴书记载“...浮暴粗厉之气不除,则不得平和淡静之性。能得清淡平和之性,方能悟得琴中之趣。”故而琴家操琴之时,往往要洁身、焚香。茶道也同理,好香能让人摒弃杂念,气定神闲,超然物外。陆游有诗:“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焚香贵在意境,明《焚香七要》:烧香取味,不在取烟,香烟若烈,则香味漫然,顷刻而灭,取味则味幽香馥,可久而不散。

  三、当代烧香面临的问题

  今天的世界,人口有七十亿,生产、交通、贸易、经济能力空前地强,而自然资源有限,且不说天然香料不易得,即便其它天然原料也面临枯竭。前些年有一则报道,传统制线香的方法中以榆树皮作为粘合剂,而某个地区的榆树皮竟然被制香者剥光了。那么现在的制香原料,多是普通草木粉屑,加化学香料和胶水, 产生的烟气,难以让人气定神闲不说,还有危害。国内有多篇报道称燃香会释放颗粒物质、甲醛、苯系物等多种空气污染物。在这个时代,人们的财力越来越厚,烧的香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某地一庙,用建炼钢炉用的耐火砖建的大香炉,每年都要翻修一次。

  我们纵观烧香的历史,分析烧香的功用,我们只了解到烧香贵在真诚,贵在宁静,贵在慈爱,看不到有烧香越大、烧香越多就越好的依据,这个依据只能是出于制香人和售香人。而在制香能力超强、烧香能力超强的今天,烧香造成的空气污染,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了,这是每一个人的事情,应该怎么做,我想每一个人都应该明白。我们若把给售香人的钱捐助给那些急需帮助的人,烧慈爱、清静、真诚的心香,也许我们能与神灵更加亲近。在买鱼虾放生、烧纸、燃灯诸事上,原理也一样。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下一篇:送灶与接灶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