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国学资讯 >

黄大仙信仰的文化内涵
栏目分类:国学资讯   发布日期:2016-06-26   浏览次数:

  神仙信仰是道教的基本信仰,道教为人们描绘的神仙世界和流传的神仙故事,在中国民间世代相传、家喻户晓。黄大仙是道教史上著名人物,东晋道士,是道教中的得道真人之一,对信仰者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黄大仙信仰的历史起源

  1 、黄大仙的民间传说和文字记载

  历史上,浙江金华地区的道教氛围十分浓厚,出现了不少的道教人物和道教遗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是黄大仙(黄初平)了。根据清光绪《金华县志》记载,与 黄大仙有关的自然遗迹和人工建筑就有将近 30 处。唐杜光庭编的《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中也有这样的记载:“金华山,金华洞元洞天,五十里,在婺州金华县,有黄初平赤松观。”关于黄大仙的传说在民间流 传颇多,如“救人引虎”、“仗义取银”、“避雨遇道”、“补垄”、“惩贪官”、“刀劈珠宝山”等等,所有这些传说无一不体现了黄大仙“扶正祛邪、济世劝 善”的品格。其中最为著名的还属“叱石成羊”的典故。这个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神话传说,在一些历史文献中都有所记载。据考最早记录此事的是东晋葛洪的 《神仙传》,而后在唐孟松年的《仙苑编珠》、宋乐史的《太平寰宇记》、宋倪守约的《赤松山志》中都载有牧羊人“叱石成羊”的故事。《中国文物图注》中也有 关于“叱石成羊”的记载。一直以来,“叱石成羊”的传说,不仅盛于民间,还是我国神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史料记载,古代我国的许多帝王对黄大仙都 要顶礼膜拜。金华牧羊儿“叱石成羊”的典故,历来也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早在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曾为金华牧羊儿抒写情怀:“金华牧羊儿,乃是紫烟客,我愿 从之游,未去发已白……”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也曾为黄初平歌咏:“先生养生如牧羊,放之无何有之乡,止者自止行者行,先生超然坐其旁……”清代李渔也有诗 曰:“此羊仙洞赤松山,一日双眸数往还。犹自未穷千里兴,送云送过括苍间。”不仅如此,历代画家也喜用“叱石成羊”为创作题材,风格各异,精彩纷呈。据北 宋《宣和画谱》载,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就曾作过《黄初平牧羊图》。

  

  2 、黄大仙的来历

  黄大仙的传说在浙江金华、兰溪一带流传颇多,而其人其事见于记载最早的应是晋代葛洪《神仙传》卷二语:“黄初平者,丹溪人也。年十五而家使牧羊,有道士见 其良谨,使将至金华山石室中,四十余年然,不复念家。其兄初起,行索初平,历年不能得。后见市中,有一道士善卜,乃问之曰:‘吾有弟名初平,因令牧羊失 之,今四十余年,不知死生何在,愿道君为占之。’道士曰:‘金华山中有一牧羊儿,姓黄名初平,是卿弟非耶?’初起闻之,惊喜,即随道士去寻求,果得相见, 兄弟悲喜,只因问弟曰:‘羊皆何在?’答曰:‘近在山东。’初起往视,了不见羊,但见白石无数,还谓初平曰:‘山东无羊也。’初平曰:‘羊在耳,但只自不 见之。’初平偕往寻之,乃言:‘叱叱!羊起!’于是白石皆起成羊,数万头。初起曰:‘我弟独得神仙道如此,吾可学否?’初平曰:‘唯好道,便得耳。’初起 便弃妻子,留就初平,共服松脂茯苓。至五千日,能坐在立亡,行于日中无影,而有童子之色。后乃俱还乡里,诸亲死亡略尽,乃复还去,临行以方教南伯逢。易姓 为赤,初平改字为松子,初起改字为鲁班。其后传服此药而得仙者,数十人焉。”后来的《金华府志》、《兰溪县志》等,多为转引《神仙传》之语。从五代吴国建 造赤松庙起,在金华民间就盛行祀奉黄大仙。从这些记戴中可见黄大仙本名黄初平,号赤松子,东晋金华丹溪人(今金华兰溪),生于公元 328 年,自幼家贫, 8 岁牧羊。据《金华府志》记载,他曾在放羊时随道士到金华山洞中修炼道法,其兄黄初起四处寻找,不知下落, 40 年后才在山洞外相见。从前的羊群早已化成了满山的白石,但初平一声呵叱,石头立即变成羊群,这就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黄大仙“叱石成羊”的故事。黄初起惊异 万分,神仰其弟之功法,亦立志修道。从此,黄初起留在洞中跟随弟弟一起修炼,不食人间烟火,每天以松籽茯苓充腹,最终得道成仙。黄大仙擅长炼丹和医术,得 道之后在民间惩恶除奸、劝善扬善、赠医施药,有求必应,为世人敬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因为民除害兴利,泽被一方,所以民众遂为他在金华山修建黄 大仙祠,又名赤松观,世代祀奉。从此,各地信奉黄大仙的,均以金华为“仙乡”,以赤松观为“祖庙”。之后祀奉他的庙宇遍布东南沿海一带,以至东南亚及美国。

  

  二、黄大仙信仰的历史发展

  黄大仙信仰最初发源于黄大仙的故乡浙江金华,金华北山曾在晋代建有赤松观,规模宏伟,为江南道观之首,后来慢慢发展成为东南沿海地区的普遍信仰。据说南宋 末年,元兵攻攻陷临安。宰相陆秀夫,带着黄大仙神像护着皇帝逃到广东佛山。因元兵紧追不舍,就与皇帝在山崖边跳海而亡,黄大仙的神像就留在了佛山。当然很 难考证这个说法是否属实,可近代随着华侨的外出谋生,黄大仙信仰逐渐传到香港以至海外,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香港有个很著名的黄大仙庙,那里每天香火鼎 盛。香港的黄大仙庙最初是从广州传过去的,由于当时匪盗骚乱,军阀混战, 1915 年住持梁仁庵道长携同黄大仙的画像、灵签和药签从广州南迁至香港,并于 1921 年建成香港黄大仙庙。自从 1915 年在香港植根后,几十年间,不但在香港得到蓬勃发展甚至传播至东南亚及美加一带。

  黄大仙祖庭位于浙江金华双龙风景区附近的金华山上。金华山具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自汉末以来长达两千多年,是中国道教名山,列为三十六洞天。东晋以后,这里就 成了旅游观光的胜地,她的灵魂即是由黄大仙传说所形成的文化内核铸就。金华山高峰林立,山峰突兀秀丽,诸如芙蓉峰、玉女峰、大盘山等。金华人有“三天不见 芙蓉峰就掉泪”的说法,足见金华山的人文意义。

  金华黄大仙祖宫坐落于黄大仙景区的中心,祖宫内祀奉的是名扬海外的中国道士黄大仙。整个祖宫呈九进阶布局,从南向北依次为山门,石照壁,祠牌楼,灵官殿, 钟楼,鼓楼、祭坛、赤松宫、三清殿、祈仙殿等。整个布局错落有致,体现了道观建筑庄重的宗教氛围。祭坛是宗教法事活动的主要场所,祭坛还有个非常神奇有趣 的现象,每当游客站在坛中央鱼形太极图的中心喊一声,就能听到四面传来较大的回音,人犹如站在谷底。殿内的黄大仙神像座坛高 1.668 米,像高 5 米,整个神像由香樟精心雕刻彩绘而成,散发出阵阵清香。大殿左右两壁仿青铜的根木浮雕展现了 1700 年前流传至今的黄大仙升仙的传说故事,从出生到得道成仙再到香港显灵,分别为“玉帝赐胎、初平牧羊、叱石成羊、赠桃度仙、大仙行道”等 26 个故事。

  黄大仙信仰的背后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时至今日 , 其独特的文化形式在新的历史时期得以保留和进一步充实 , 并作为精神文化的一部分服务于现代社会 , 对当地民众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那些生动有趣的黄大仙传说所反映的,金华人信奉黄大仙,是敬佩他乐善好施的优秀品格,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黄大仙已成为金华人的美好化身。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宗教不再是过去我们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种慰藉心灵的精神剂,它更是一种文化,尤其 是在 21 世纪的今天,它的文化价值更是有待挖掘利用。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