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国学资讯 >

道家的无为学说
栏目分类:国学资讯   发布日期:2016-07-14   浏览次数:

  诸家管理学说的创造和发展,是人类文明史上宝贵财富,也是东方管理的经典,就像诸条涓涓细流,汇成国内管理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河流奔腾难免泥沙俱下,我们应当去存真,去粗取精;河流相汇以文化必然撞击而产生曲折,我们应当看到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在对诸家管理分析比较中,我们不仅可以明确道家原理的独到之处,而且可以看到道家原理海纳百川,包容大度的风范。知道这一点,对于克服国内传统管理思想中的某些缺陷和弊病,服务于现代管理是大有益处的。

  (一)最早的管理思想

  我们知道儒家“祖说尧舜,宪章文武",可谓源远流长,而道家的源头则上溯至黄帝,所谓黄老之学,加之孔子本来就师承老子,就是在自己的学说里还是取之老子之道。道家早于儒家是确定无疑的。长期以来,儒家成为显学、官学,而道学处于隐学、民学的地位,孔孟思想的承结,多有经典文献,老庄之学的承结却比较少见。可是,道家学说渗透到众家学说之中,寓于各派理论之中,恰恰成为道家是最早的管理思想的佐证。提醒注意要深刻理解“内用黄老,外显儒术”的含义。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正像人类思想发展史一样,从真正人类自己的文化角度而言,国内哲学是在摆脱原始宗教和天命的影响中,开辟发展道路的,这正是人类理性的开始。老子从直接否定天的权威为起点,立足理性思考,反对神创论,视道为根源性的存在,把道理解为宇宙间的最高法则、总规律,从而无愧地成为国内思辨哲学的开山。道家管理思想与道家学说同时产生,它自成体系,因而复始,从道出发,也以道回归。道家管理思想内涵丰富,同时,因时、因地、因人、因势、因需要,取之于道,便可以发挥成一家之说,同样道学向四面八方辐射、穿透,也必然会产生某些新的学说。儒、法、墨、农、名、兵、纵横、阴阳等学说散而为众,合而为一。所以,我们说黄帝和老子是人类最先发现和运用宇宙真理的创始人。

  (二)最高的管理形态

  “无为而治”,“不争而争”,“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些都是道家的管理方略。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易经》指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用现在的话来讲,道就是矛盾的统一,道的管理就是运用规律来正确认识和解决矛盾。道家的处世智慧就体现在对人世间一系列利害转化关系的洞察,在这种转化中去取得最大的效率和利益。道作为治理天下的大本,在此之下具体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应当以无为而白化,以好静而自正,以无事而自富,以无欲而自朴为原则,从而理乱求治,建立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的秩序,达到三者合一的管理的最高境界。道的管理原则具有强烈的现实性,老子认为人与自然失调、人与社会失序、人自身失衡,就是由于“有为”、“好功”、“有事”、“有欲”造成的。“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对于管理者说来,“上诚好知而无道,则天下大乱矣”,应当清静无为,顺事物自然本性而不用私意,天下方才真正可以治理好。综观国内的传统治国方法,道家的思想何尝不是时时处处起着作用,只是这种作用往往处于潜隐状态罢了。实际上,只要我们深入研究,就会看到道家思想起到根基性的作用。历史证明,黄帝以道的原理为指导,经营发展国家。周朝之后,至秦统一国内历经百家争鸣,交替使用各家之说。汉初返回黄、老之道,出现文景之治。唐初取道之方略,造成贞观、开元之治。治理国家必须知道、得道、循道,才能达到长治久安。但是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加之纷繁复杂的社会因素,管理的方式会适时采用兵、法、礼、义、仁、德治,也许同时几种并用。无论如何,道治不仅在每一种方略中体现,而且确实是管理的最高形态。

  (三)最深刻的人本管理思想

  道家管理学说归根到底是对于人的生命的关怀,它揭示了生命的存在、如何存在、生命的意义,天地万物与人的关系以及怎样协调和合等基本问题,以求得人本身的完善。道家以人为根本出发点,勇敢地向人外之物宣战,将人与天地平等看待,高举“天人合一”、“天、地、人一体”的旗帜,开辟了真正的理性人的发展道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①这里既讲到了道贯穿于天~地一物—人之中,又说明了都离道不得。天以“清”、“覆”呈现道的某些品格,地以“宁”、“载”体现道的另一些品格。人是地所育养,所以人法地,但并不是说不法天和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中最有灵气的当然是人。所以,道家学说的核心逻辑结构是从人出发,回归到人,最深刻全面地表现了人本思想。道家在高度概括人本思想的基础上,同时具体地指出了生活在现实世界和理想境界的人的价值取向。

  1.自爱精神

  道家认为,现实社会的不爱人,摧残人性的种种问题,源于失道。那么人应该怎么办?人只有靠自我爱护,“自爱,而不自贵”。自爱而不尊贵自我,不自私地去损害别人,那么,整个社会便能实现至爱。“爱民治国,能毋以知乎”。国家如能爱民、爱人,就可以不治而治,使民不争,民不盗,民不乱,达到“圣人之治”。人人自爱便能爱泽人人。

  2.自然精神

  人从生到死,生活在社会之中,首要的问题是维持生命的存在,首先要解决衣、食、住、行,然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维持生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奔波之累,情感之苦。在.人的生与死这一过程中,道家指出了人一地一天—道一自然,这样一个理性的途径,顺其自然,达到精神的逍遥、与道合一的自然境界。遵循自然规律,认识做人的道理,超越生死,珍惜生命,才能真正实现人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3.自理精神

  人与自然、社会存在着普遍联系而且有其内在规律,那么,人应当具有自理精神。老子好喻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居下而迎上,宽容而柔弱,任何东西水皆能包容,水又可以被任何容器而改变自己的形状,即能容人,又能适人,这就是道家的阴柔品格。不与万物争斗而给其带来利益,虽然柔弱又非软弱可欺,“柔弱胜刚强”,内含无穷无尽、不可分析的内在力量。

  4.自强精神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玄远状态是博大的基础,虚怀若谷,容纳一切,一视同仁,博大正是自强精神的体现。自强便能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强中更强。宇宙之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在此四大中,人是最重要的,天、地无人,谁知其为大;道之所以大,是以人大而存在。这样,人的地位、价值,意义在与道、天、地的比较中得以彰显。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