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国学资讯 >

嗜书如命毛泽东 爱不释手是《老子》
栏目分类:国学资讯   发布日期:2016-07-15   浏览次数:

  老子大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年长于孔子。作为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他不仅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老子所著《道德经》亦称《老子》,以“道”为核心,构建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宇宙观、社会观和人生观,虽然只有短短五千余言,但超过与之同时期的无数鸿篇巨制,可谓博大精深,一字千金。

  一生嗜书如命的毛泽东,早在青少年时代对《老子》一书和老子思想即已非常熟悉。他在《讲堂录》里便记有:“《老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早期游学:“最好的《老子》注是王弼作的”

  1917年暑假,毛泽东与同学萧子升一道“游学”时,在湖南宁乡境内拜访了一位隐居的刘翰林。在同刘翰林谈话中,很自然地提到《老子》一书。毛泽东说:“我们读过《老子》”,“最好的《老子》注是王弼作的”。在1917年下半年至1918年上半年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的批语中,毛泽东说到没有“大同之境”存在时写道:“是故老庄绝圣弃智、老死不相往来之社会,徒为理想之社会而已。”其中所概括的,便是《老子》里的话。《老子》第19章云:“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第80章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共产党方针第一条:老子哲学“不为天下先”

  1945年4月24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中,在谈到面临的困难和应对的方针时,毛泽东说:“我和国民党的联络参谋也这样讲过,我说我们的方针:第一条,就是老子的哲学,叫做‘不为天下先’。就是说,我们不打第一枪。”他引用了老子“不敢为天下先”的名言,意思就是先弃后取,先退后进,先让后争,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实践证明,毛泽东的这一战略决策是非常富有远见的。​

  直至晚年,对《老子》爱不释手

  建国之后,直至老年晚年,毛泽东依旧常读《老子》,在讲话、谈话、文章中每每引用老子名言,并十分重视老子思想的研究。​

  毛泽东对《老子》爱不释手,每到一处必带《老子》。例如,1959年10月23日,外出前他指名要带走的书籍中,便有“关于《老子》的书十几种”。1959年,有关部门搞了一个学术界讨论老子思想的综述材料,题为《关于老子哲学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问题》,送到毛泽东手中。毛泽东在日理万机中认真读了这个材料,读后极为重视,在材料第一页批示道:“印10份,交我为盼。”这件事是当时任毛泽东机要秘书的高智办的。

  毛泽东最看重老子的朴素辩证法

  《老子》首先是一部哲学书,毛泽东对《老子》一书最看重的,便是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即有关对立统一和矛盾转化的论述。老子第一次提出了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美丑、损益、刚柔、强弱、祸福、荣辱、智愚、巧拙、大小、多少、生死、胜败、攻守、进退、静躁、重轻等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概念,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矛盾转化方面,老子认为“反者道之动”,一切事物都是向相反方向转化的。他举出的诸如“物壮则老”,“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等例证,说明事物都会向它们的对立面转化。所有老子这些朴素辩证法思想,都是一代哲人毛泽东最看重的,而且批判地继承扬弃,从中受益匪浅。

  对于孔子哲学,毛泽东说,“我八岁起就厌恶儒家”,“我这个人就不那么高兴孔夫子”,还说“孔学名高实秕糠”,在晚年甚至发动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批孔运动(也许别有用意)。而对于老子哲学,毛泽东一生都怀有极为浓厚的兴趣。据不完全统计,在《毛泽东选集》中直接引用《老子》名言至少有八条之多。扬老抑孔,这一点是耐人寻味的。我以为,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惟一真正读懂老子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毛泽东就是一部《道德经》。我以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老子《道德经》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智慧来源之一。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