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国学资讯 >

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国学?
栏目分类:国学资讯   发布日期:2016-07-16   浏览次数:

  

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国学?

  

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国学?

  

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国学?

  

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国学?

  

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国学?

  

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国学?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知不觉间,本市少年儿童中掀起了一股学国学的热潮:部分小学“跑步”开设了国学课,社会上各种国学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其间也不乏“形式大于内容”、过度商业化的情况。放眼全国,这股热浪相当炽烈,尤其在孔子故乡山东曲阜,当地每个村子都配有儒学老师,向农民们推广学习“子曰诗云”。公元2014年前后为何会兴起国学热?国学究竟该学什么、怎么学?国学热如何才能持久热下去?

  津城掀起

  国学热

  12月的北国气温骤降,寒意袭人。5日,南开大学附属小学,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正在举行。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

  悠远时代的话语,从童稚的嗓门里抑扬顿挫地道出,给人别样的感受,貌似穿越,却是传承。

  这原来是一场国学诵读大赛。

  比赛只是为了促进孩子们学国学的激情。事实上,每天清晨,该校很多班级都会传来诵读经史子集文选的朗朗读书声—

  每天7点50分,三年五班的教室里,就会有一个学生领诵国学文选,从“孝为根本”“克己复礼”到“忠”“恕”。“从9月开学到现在,已经学了9篇文选了,我们全班几乎每个同学都会背诵。”渠佳音,这个班里的小女生自豪地告诉记者。

  “说实话,看到孩子有模有样地将这么多篇拗口的《论语》文选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真的很开心,甚至不由得有点儿佩服她。”渠佳音的爸爸笑着说,这位南开大学经济史博士不得不承认,同一篇《论语》文选,他虽然比女儿理解得快,可背书的本事跟孩子没法儿比,“背诵讲的是童子功。孩子虽然现在对于经史子集所讲解的道理还不全懂,甚至一知半解,但没关系,只要她背下来了,长大后会慢慢懂的。退一步,哪怕纯粹从习文的角度来看,也是有益的。”

  “真心觉得小学开国学课很有必要。当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定的古典文化修养,成为一个文质彬彬的好孩子。”三年五班另一个女孩王嘉宁的妈妈对记者说。

  在市内六区,有很多小学迄今并没有开设国学课。和平区一所小学的五年级学生张佳琳的妈妈,听说南开区有小学开设了国学课,觉得很好奇,“请把课本拿给我看看好吗?学了国学,孩子有变化吗?如果时间允许,我会考虑带孩子参加课外国学培训班。”她在微信朋友圈里热切地写道。

  家长的期待,点燃了社会上的国学培训市场。

  一个月前,全国最负盛名的国学教育机构—童学馆在津开业,在圈内引起不小反响。在11月8日的开馆仪式上,孩子们穿上汉服,有模有样地展示敬师礼、形体礼,诵读《弟子规》,表演了茶道、童学拳等,并遵循古礼拜笔。天津知名民俗专家罗澍伟到场为孩童们点朱砂开智,整个过程再现了儿童古礼开蒙仪式。

  另一些国学培训班显然没有童学馆这一全国连锁机构的气势与抱负,他们或侧重于茶道、棋艺等中国传统技艺,或专注于引导孩子们背诵经典,在巧妙营销之下,他们的“生意”倒也经营得有声有色。

  学校方面

  开设国学拓展课的学校,主要以《小学国学经典教材》为基本读本。其中:

  一、二年级主要学习传统蒙学的内容,包括《弟子规》、《三字经》、《笠翁对韵》(选);三、四年级系统学习《论语》(选)、《大学》(选)、《中庸》(选)、《孟子》(选);五、六年级重点学习《老子》(选)、《庄子》(选)、《史记》(选)、《资治通鉴》(选)、《历代美文选》。

  这套教材的编辑部认为,这些经典是经过众多专家学者反复论证,“从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中选取的历史上最具代表性,至今仍具有旺盛生命力,同时又适合少年儿童学习的内容。”

  童学馆方面

  认为,作为扎根、筑基的教育,不是立竿见影,而是立德树人,“童蒙养正”。

  其教学内容上写着“新六艺”,即德行、国文、国艺、数算、静定、记忆。课程按年龄分阶,其中,3岁—6岁的“君子淑女必修课”,包括了文言诗词、人伦美德、数学概念、几何等分、东方审美等等。其中,“吐纳入定”“茶道敬心”“家规家务”“美德动画”,以及“六艺混学”即让孩子接触古琴、象棋、书法、国画、篆刻、剪纸,感知太极八卦、天干地支、辨识节气等,都带有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6岁—12岁的课程,要求以竖版诵读形式,熟诵《论语》《大学》《中庸》等,另有对联训练、声律训练、盲棋等难度较大的内容。“内容是有选择的,立足点是让孩子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能更好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社会生活。”

  学校方面

  本市尝试开设国学课的学校,如南开大学附属小学、天津大学附属小学(一、二年级开设),都是由语文老师来教授国学课。

  童学馆则有专职的国学老师授课,“这些老师基本都是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接受过系统的国学知识培训,非授课时间会认真备课。”天津童学馆馆长胡志红告诉记者。

  其他培训机构

  更多的培训班则是外聘的兼职老师,这些老师或为一些学校的语文、历史老师,或索性是部分协会、民间商业机构的成员。记者曾旁听过水上公园附近一家不定期教授茶艺的培训班的活动,授课老师是从福建来的一位女士,在给学生及家长耐心讲解了建盏的来龙去脉、鉴赏知识之后,就开始大谈建盏的收藏价值、市场行情,并顺理成章地推销起产品来。

  学校方面

  南开大学附属小学相关负责老师告诉记者,古代私塾的方法相对简略、机械,现在的孩子学习会感到枯燥,难以产生兴趣。中国古人不太讲究学习动机激发的教学艺术,因此直接照搬到现在的教学环境中会水土不服,难以为继。

  她说,“读”是国学拓展课的主旋律。南大附小是国家古诗文诵读优秀学校,在古诗文诵读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我们认为国学知识讲解必须以生动、有趣的形式进行”,授课时,老师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结合学生的实际,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或将古人的情景置换到当下的生活,或引导学生从当下的语境回到古代的语境,“先让学生身临其境,然后再进入诵读。”朗读时会设计不同方式让课堂活跃,让学生乐读、好读。教低年级的老师通过领读、拍手读、变换节奏读、配乐读,甚至有的老师发挥自身特长,用学生熟悉的歌曲换成国学课程的课文唱出来等形式,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我们也是边开发边实施,边研讨边授课,互补互利。”

  童学馆的教学也比较活泼。天津童学馆馆长胡志红说,新时期的国学教育一定要借助心理学,一定要借用脑科学,一定要借用西方人的教学技术手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否则,很难吸引当下少年儿童。记者观摩童学馆教学发现,授课过程中,诵读、游戏、体验、角色扮演、量化训练、竞争比赛、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和手段混合使用,同时还利用多媒体动画、视频、软件、电脑、液晶电视等,孩子们基本都能乐在其中。

  其他培训机构

  另有部分国学培训班,则更注重礼仪形式方面的内容,或让学员练习茶道动作,或教孩子如何接人待物,做个“文质彬彬素质高的人”。

  本版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刘耀辉 摄

  学什么

  [问一]

  谁来教

  [问二]

  怎么学

  [问三]

  得快 他们怎么看?

  孩子:原来古代有这么多有趣的人

  记者采访一些学国学的孩子。三年级的王先然说:“我背会了好多《论语》的句子,知道了孩子应该孝敬父母,一个人应该仁爱、修身,做一个君子。”

  另一名叫孙伟恒的男孩子的回答把周围的几个小学生都给逗笑了,他说:“学了国学才知道,原来中国古代有这么多有趣的人,他们起着稀奇古怪的名字,叫孔子、老子、子贡、孟懿子等等,他们天天琢磨做人的道理,他们说话的方式跟现代人都不一样。我可以把他们的话给背下来……”

  家长:在孩子最佳记忆年龄里多学点

  记者采访了一些家长,他们绝大多数认为小学开设国学课很有必要,有的家长还想周六日酌情给孩子选择一个适宜的国学培训班。部分家长感觉孩子学国学后比以前稳重多了,“国学的内容让孩子感觉到做人要有许多责任,不能像野马似的疯来疯去的”“孩子在最佳记忆年龄里多背诗文总是好的”。

  南大附小三年级学生王嘉宁父亲的观点引起很多家长的共鸣,他希望孩子尽量背诵《论语》和《道德经》,“做一个有良知的人”;背诵一定的古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希望孩子能适度接触琴棋书画,“人立于世,心有所归,情有所好。因此,好恶不如好善,近俗不如近雅。”总的来说,家长们认为学国学一是增进孩子修养,二是以后作文断句时能信手拈来,但都希望国学要有选择地学,不宜强化那些被时代淘汰的观点,要有新解,以免桎梏了孩子们的创造力。

  老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品行素养

  南大附小负责国学课程的李松颖老师说,国学课程不等同于语文课,“我们告诉孩子们不要有思想负担”,学校开设国学课最大的目的就是希望同学们了解古人的思想,熟悉古人的写作方式,通过我国古代沿袭下来的优良传统,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规范自身言行,提升品行素养。同时也是希望通过该拓展课程帮学生打好汉语言文字基础,提升孩子们的诵读能力,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

  国学为何现在热起来?

  专家:面对现代西方文化冲击的自我坚守

  南开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王力告诉记者:“当前的国学热或许有某些缺失,但其方向完全正确。必须看到,重温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面对现代西方文化冲击的一种自我坚守。”

  王力认为,严格地说,国学不是“学”,而是中华传统价值理念的文化载体。我们说某人知书达理,是指他读过圣贤书。知书就是为了达理。相形之下,今天的科学是一种学或术,我们称其为学术。前者是形而上的,后者是形而下的。为人师者要传道授业,“但传道在先,授业在后。”他说,都说现代人的生活流于浮躁、奢靡,不少人见利忘义、寡廉鲜耻、背弃了做人的道德准则。为什么会这样?值得深思。

  他认为,少年是播种期,不是收获期。国学对儿童的影响,就在于其中的“道”。中国人讲文以载道。我们从国学中学到的,就是支撑一个民族长久存在的内在精神。

  业内人士:为人心寻找归宿

  童学馆的创始人李广斌上大学时学的是教育学,毕业后曾下海经商十年。他告诉记者,在十年市场经济的摸爬滚打中,看到了很多生意伙伴,特别是很多有钱人起起落落,他们很焦虑、很痛苦,生意做得死去活来,家庭经营得也死去活来,“我就想为什么呢?一定是教育出了问题,才有这样的人格,人格梳理必须靠教育。”

  “德行教育一定要越早越好,等到长大出问题再来纠正,不仅事倍功半,而且效果不好,而恰恰目前阶段我国少年儿童的心理教育是没有人管理的。”李广斌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断层,人心逐渐失去了归宿,才导致了种种问题。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重新唤醒人们对国学的思考,重温经典。“学国学是恢复中国传统文化,换个角度来看,又何尝不是一种心灵建设的新的解决方案呢?”

  如何让国学热持续热下去?

  新千年前后,曾经兴起过一阵国学热,但很快一阵风过去了。当前正在兴起的新一轮的国学热,能否持续热下去呢?记者采访了一些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学老师。

  知名民俗专家罗澍伟认为,国学所讲授的内容与时俱进才有生命力。他说,目前不仅仅是传承固有文化,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创新精神。说到底,是中国要融入世界,而不是让世界来融入我们。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进一步探讨融入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该如何保持本民族的独立性。所以,必须对国学热有个全方位的理论思考,要“冷”思考。他表示,国学课作为拓展课、选修课是好的,但千万不要纳入考核。必须看到,经史子集中的一些价值取向,在十七世纪时是一种创新,但目前已是二十一世纪了,一些当年的创新已成糟粕,比如“非礼勿动”,这个礼,是君臣父子那一套的礼俗,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必须扬弃。而且,礼节不能替代法律,礼信忠恕不能与现代契约精神相违,这些在教给孩子们时候都必须说清楚。“重温经典绝非盲目复古,国学从内容上要有所选择。唯如此,这股热才能持久。”

  天大建筑学院博导徐苏斌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的女儿青木馨在天大附小就读,孩子上一二年级时曾有国学拓展课,三四年级就没有了,她觉得小有遗憾。徐苏斌曾在日本留学生活多年。据她观察,日本中小学普遍教学中国的国学,如古文、唐诗等,“中国很多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远不如同龄的日本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们对国学的重视度不及人家,另一方面是教学方法不及人家活泼。她说,千百年前积累的国学,刻有农耕时代慢生活的烙印,放在如今这个一切都追求短平快的网络时代,似乎很难让年轻人亲近。因此,革新教学方式方法就很有必要了。比如,日本的年轻人喜欢漫画,日本人在讲授、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时大多以漫画的形式来呈现,因此很容易赢得年轻人的心。那么,中国在教授国学时是不是也可以通过卡通片、漫画等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传播呢?如果吸引不住人,还何谈长“热”不衰呢。

  社会上涌现的一些国学培训班鱼龙混杂,不乏“形式大于内容”、过度商业化之流弊,会不会“劣币驱逐良币”影响了国学热的蔓延?天津童学馆馆长胡志红认为,与各种应试性的培训班相比,国学培训班热还没有太疯狂,“大家还都在摸索,谁都想把事业做好。市场竞争不是坏事,而最终的选择权在学生和家长手里。”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