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被遗忘的国学大师
栏目分类:国学资讯 发布日期:2016-07-20 浏览次数:次
一套名为“小书馆”的丛书,将20世纪初以来绝版或者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价值的通俗文史作品重新发掘出版,自第一辑出版一年来,在大众读者之中备受喜爱。
据“小书馆”丛书主编柯琳芳介绍,“小书馆”目前已经出版14种,其中,最新面世的《文言浅说》,是继两位民国大家——湮没已久的文史大家瞿蜕园、现代颇富诗才的女画家周紫宜的《学诗浅说》出版之后,又推出的一本文史佳作。
《文言浅说》的作者之一瞿蜕园本是“遗少”,为晚清名臣瞿鸿禨之子。早年师从湖湘诗派的领袖王闿运等名宿,后入北京译学馆主修英文,并同时学习德文、法文、俄文等语言。而另一位作者周紫宜是近代著名的画家和诗人。早年先后师从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朱孝臧和徐悲鸿的岳父蒋梅笙等名师学习书画诗词。其人才貌双全,高雅风致,人称“金闺国士”,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文坛、艺坛最活跃的才女之一,与当时著名的女作家苏青、张爱玲、潘柳黛等齐名。
今人对瞿蜕园已多不知
“小书馆”丛书主编柯琳芳接受采访时表示,今人对瞿蜕园已多不知,但近年来,他已受到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甚至有学者认为瞿蜕园应该是与梁启超、王国维和陈寅恪齐名的国学大师。他们那一代的学者从小受到严格和规范的旧学教育和熏陶,这样一种国学‘童子功’,是当代人儿童时零星地读几篇古典诗文,根本不能相比的,他们对国学的阐释和叙述,也更有古典的意境和国学的真味。他在《故宅志》一文中写道:‘一生所得文史安闲之乐,于此为最。每当春朝畅晴,海棠霏雪,曲栏徙倚,花气中人。时或桐阴藓砌,秋雨生凉,负手行吟,恍若有会。’你看,多么令人向往的古典之美,他们信手写来,就自然地流淌出来。因此,多读这些文史大家的作品,对于我们获得纯正的古典素养是大有裨益的,是一条很好的途径。不少读者也留言说,他们是和孩子来共读这套书的。”
这套书中,还有很多作者是令我们仰止的人物,多为一派之宗,于他们各自的领域开山立派,影响着当时的思潮与风尚。诸如新理学的创立者冯友兰,中国民俗学之父娄子匡,与王国维、吴梅并称戏曲三大家的齐如山,开美术史一代流派的俞剑华,等等。
努力打捞稀缺版本
柯琳芳透露,该系列丛书目前已出版14种, “本系列以汇集民国的图书为主,今后,我们这套丛书将不仅仅限于民国的作品和文史哲内容,也会陆续推出国外的一些人文作品,内容上也会涉及更广泛的门类,也不仅仅限于以前的作品,也会有更多的现代人的、未出版的作品。”她强调,出版的速度不会很快,“因为我们每一本书都是精挑细选,百里挑一,有的拿到底本颇费周折,且编辑校对的工作也比较费时。”
因为出版的图书多是年代久远的,有的寻找起来颇为不易,柯琳芳告诉记者,据瞿蜕园的弟子、文史学者俞汝捷回忆,早年他随瞿蜕园学习时,看到过一本书,书名是《文言浅说》,和已出版的《学诗浅说》,可谓姊妹篇。“但这本书我们查了很多图书出版目录,也找了很多大型图书馆,都没有查到这本书。后又经多方寻找,才在日本一家大学图书馆找到了,可谓不易,但历经曲折后能发现和找到一本好书,而且它几十年来就静静地躺在世界某一个角落里不被人知,现在它就要让世人重新看到、读到,对编辑来说,欣喜之情也伴之而来。”柯琳芳说。
再现民国学人风貌
柯琳芳介绍,之所以以民国的人文类作品为“小书馆”丛书主要方向,是因为这段时期的中国处于一个大变革时期,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有激烈的冲突和变化,因此,这一时期产生的作品和之前的作品相比,具有不同的质地和视野。“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面临的很多社会和文化问题,许多仍然摆在我们的面前。比较典型的是《中国政治二千年》和《曾国藩治学方法》两书。单单读作者的序言,便会感慨现实与历史竟是惊人的相似。”柯琳芳说。
“当然,我们不是研究民国文化的专门学者,对这一时期的文史作品有哪些特点,谈不上有深入的见解,也不一定对,我们只是在编辑这套书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印象:一是具有宽阔的文化视野。在当时西学东渐的背景下,这些学者多有留学的经历,他们的学术眼界更广阔、更开放,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经史子集的理论观点,而多是以西方的学术理论来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二是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民国之际,社会动荡,风雨飘摇,民族可危。这些学者虽经欧风美雨的浸染,但骨子里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对历史、国家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三是具有深厚的旧学素养。那一时期的学者,从小是读旧学长大的。”
柯琳芳说,“我们这套书把这段时期一些被湮没的、布满了厚厚的时间之尘的作品,再重新挖掘,系列的出版,这也是我们向那一代中国学人表达缅怀和致敬的一种方式。”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