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国学资讯 >

发掘民间年画传统艺术的当代价值
栏目分类:国学资讯   发布日期:2016-07-23   浏览次数:

  -------访山东艺术学院文化遗产系主任李新华

  新年将至,山东艺术学院文化遗产系主任李新华就民间年画的当代价值等话题接受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的采访。从年画的创作主体来看,尽管如天津、北京等地的年画样稿创作有部分专业画家或文人参入,但大部分地区年画样稿的创作绘制,尤其是那些反应民间生活题材类年画的样稿创作,都是由当地民间艺人创作完成的。因此,众多年画产地在历史上创作保留下来的大量年画作品,事实上是我国民间历史文化意识形态的图像资料,是我国民间历史文化研究的宝贵财富,这是传统年画在当今社会的人文价值所在。一类是艺术学界的学者,他们多注重对年画的样张、印版等实物标本的搜集收藏,通过大量实物标本比对,研究民间年画的历史及不同的地域特色,吸收传统民间年画的养料丰富自己的艺术创作。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大年,贴春联,贴年画是中国千百年的风俗。作为中国民间传统绘画中一门独立的画种,木版年画从孕育到发展,历时千年,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她生于民间,传于民间,是最贴近百姓生活的艺术形式。“贴年画”的年俗是如何兴起的?为何深得人们喜爱?如今辉煌不在的木版年画蕴含着哪些人文艺术价值?新年将至,山东艺术学院文化遗产系主任李新华就民间年画的当代价值等话题接受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的采访。

  记者:据您了解,木版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历史上的什么时期?从历史演变的角度看,年画的产生与传承在中国人的民俗生活与塑造精神世界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李新华:“年画”顾名思义,就是过年贴挂的画。年画的起源久远,但“年画”这一个名称却出现比较晚,大约是到了清末才叫了起来。我国年画的产生,与古代人们在门户上画门神驱邪避鬼的习俗有关。据东汉王充《论衡?订鬼篇》引《山海经》记载:“苍海之中,有杜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害恶之鬼,执以 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可见,传说是黄帝最早把管理杜朔山上万鬼的两位神人神荼、郁垒请来当了门神。东汉人蔡邕写的《独断》里记载说:“正月一日,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可证在汉代人那里,在门户上画门神辟邪驱鬼的习俗已普遍流行。尽管汉代人流传着在门户上画门神的习俗,但可能只有在大的宫殿衙署或达官贵人的门上才会有绘制的门神。普通老百姓是不可能家家找到画工为自己画门神的。汉代普通老白姓过年贴挂在门上的辟邪物,很可能是上面写着神荼、郁垒的名字或简单绘刻着其形象的“桃符”。

  到了北宋情况便有了改变。早在唐代就已成熟的雕版印刷书籍插图的技术,被宋代印书作坊的艺人们运用到了神像画和喜庆吉祥画的复制印刷上。这使得神像画和喜庆吉祥画在民间广泛普及变为了可能。北宋灭亡后南渡的孟元老,在其《东京梦华录》中回忆北宋京都汴梁的风俗时说:“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 南宋人周密在《前武陵旧事》中也说:“都下自十月以来,朝天门内外,竟售锦装新历、诸般大小门神、桃符、钟馗、狻猊、虎头及金彩缕花春帖、幡胜之类,为市甚胜。”可见在两宋的都城,过年前都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版印年画市场,所卖的年画内容也已很丰富。木版印刷年画,速度快成本低,画价不会太贵,两京附近的一般人家都会买得起买得到。因此,可能南北宋两京地区过年时,平民百姓人家大都贴起了这类木版年画。其后,年画印刷作坊由开封、杭州两都城不断向外扩展,使年节贴门神、灶马和喜庆吉祥画的民间习俗进一步发展普及。于是,过年贴年画逐渐成为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一种年俗。元代民间版印年画仍持续发展,但发展规模不大。明代中叶以后,年画产地在全国各地开始大量涌现。明末至清代后期,这些年画产地相继进入了它们的鼎盛繁荣期。全国众多年画产地所生产的数以亿计的版印年画,走进了各地城乡的家家户户。

  清代有位叫李光庭的民俗研究者写过一本书,叫《乡言解颐》。书中有段记述当时民间过年活动的话说:“扫除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然如《孝顺图》、《庄稼忙》,令小儿看之,为之解说,未尝非养正之一端也。”可能人们觉得用“年画”这个词称过年贴挂的画很是恰当,其后人们也就跟着统称过年所贴挂的画谓“年画”了。于是,过年贴年画成了中国人过年的重要习俗。

  古代中国人创造的艺术,从创作群体和服务对象角度约略可分三类:一类是宫廷艺术,一类是文人艺术,再一类就是民间艺术。宫廷艺术是由御用文人创造的,专供帝王贵胄享用,老百姓粘不着边。文人们满肚子里是些学问,又是诗文,又是历史,又是经书,又是功名,再有的就是牢骚、积怨、逸兴,大部分的情绪都用诗歌艺术散了出去,偶尔作些画儿消遣,则墨淡意远,玄之又玄,自己陶醉是入了道门,老百姓看不甚懂。只有老百姓们自己创造的民间艺术,老百姓们见得着,看得懂,也符合他们的意愿,因此也就最受老百姓欢迎。“年画”便是产生于民间,最受老百姓欢迎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至于年画在古代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大约有三。其一是,在我国,“年”是一个喜庆祥和的节日,年画所表现的吉庆内容及欢快热烈的色彩,使年这一盛大吉庆的节日沉浸在欢快祥和的氛围中,这年画最客观实际的功能。其二是,在整个以农业生产为主导的封建社会中,年画所表现的内容代表了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阶层的生活意愿。他们的生活愿望可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国家吉祥,生活安定;风调雨顺,生产丰收;夫妻团圆 ,家庭和睦;健康长寿,子孙繁盛;登科进仕,多财富足。其三是,通过这种普及最广百姓又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继承传导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实践中所形成的民间文化观念,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感。

  记者:在我国不同地域,木版年画的题材、技艺、艺术风格各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时至今日,进入现代工业文明,如何看待木版年画的人文与艺术价值?

  李新华:年画在明清繁荣时期,是普及非常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除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四川棉竹、山东潍县杨家埠等全国最著名的年画产地外,其他如河南朱仙镇、陕西凤翔、山西平阳(今临汾市)、湖南滩头、湖北均县草店、福建漳州、广东的佛山以及北京等地都有规模不同的年画产地。从年画的创作主体来看,尽管如天津、北京等地的年画样稿创作有部分专业画家或文人参入,但大部分地区年画样稿的创作绘制,尤其是那些反应民间生活题材类年画的样稿创作,都是由当地民间艺人创作完成的。任何一种人类艺术创作活动所产生的作品,其本质都是作者精神观念的一种物化。通俗地说,年画所表现的题材内容其实是作者对当时现实生活认识和向往期盼的图像化显现。因此,众多年画产地在历史上创作保留下来的大量年画作品,事实上是我国民间历史文化意识形态的图像资料,是我国民间历史文化研究的宝贵财富,这是传统年画在当今社会的人文价值所在。

  尽管年画作为一种过年装饰品的实用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逐渐消失,但其在长期的流传发展中,由不同地域不同民间艺人创作形成的那些丰富独特的绘画语言和形式风格,依然是我们民族美术生存发展可资借鉴的重要资源。同时,作为一种传统艺术样式,如同剪纸、皮影、刺绣、唐卡等众多传统艺术形式一样,是保证当今文化艺术多元化发展的重要组成元素。这是年画在当代社会的艺术价值或潜艺术价值所在。

  记者:近年来,木版年画吸引了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艺术学等不同学科的关注。据您了解,目前学术界对木版年画的研究主从侧重哪些研究角度、理论、方法?您本人对木版年画侧重于哪些方面的研究?

  李新华: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对传统文化意义的重新定位,传统文化形态逐渐得以回复。这些被逐渐回复并继承发展着的传统文化形态,近些年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国家建设及乡村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再次面临着因生态环境的消失而迅速消亡的危险。于是,再次引发了各界对一些具有独特民族个性的文化品类的关注,并形成了从学界开始的保护热潮。冯骥才先生倡导发起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着力最重的就是对民间年画的搜集、整理和保护。

  近年来,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艺术学等不同学科对木版年画日益关注,研究的角度大约有如下几类。一类是艺术学界的学者,他们多注重对年画的样张、印版等实物标本的搜集收藏,通过大量实物标本比对,研究民间年画的历史及不同的地域特色,吸收传统民间年画的养料丰富自己的艺术创作。第二类是社会学和人类学者,他们多关注对民间年画的题材内容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的研究,挖掘其包含的人类文化内涵。而民俗学者则更多地关注“年画”自身作为一种民俗事项的历史发展以及其年画中所记录反应的历史民俗事项。我本人的专业是美术理论及学民间美术研究,研究角度自然首先是民间年画自身的艺术规律,艺术特色;其次是年画的历史及其在村落社会中的文化意义。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