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 揭秘帝王茅山情结
栏目分类:道教神仙 发布日期:2016-06-16 浏览次数:次
情结者,深藏心底的感情也。
大自然造就了山,人与山就有了深深的情结。这情结,或传奇或悲壮或浪漫,如诗如画如歌,耐人寻味。
茅山充满灵气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茅山这座充满灵气的山,聚集了历史上众多声名显赫的人物。穿越时空,探秘昔日帝王与茅山之间的故事,品味茅山的神奇。
吴王夫差:茅山山水博红颜一笑
西施
夫差与茅山的故事,无关寻仙问道,无关士大夫精神,只是一个男人用他领域内最美的山水取悦他最心爱的女人的故事。
南国夏夜,苏州灵岩山馆娃宫里,铜勾玉槛,金碧辉煌,美人西施依旧愁容南展。夫差焦灼之际忽忆起句曲山林湖叠翠,麋鹿成群,且终年云雾,清凉宜人。他便派能工巧匠,到此处修建避暑别馆——梧宫。梧宫用金砖砌成,美玉饰之,墙里墙外,遍布梧桐,江风吹过,桐叶沙沙。登上高台,极目远眺,茅山碧林蓝天,便尽收眼底。
西施在梧宫度过了两个夏天,传说吴王每次凯旋,在新秋桐荫的掩映中,总能第一时间在高高的梧宫上看到她凭栏等待的身影。
现如今,昔日富丽堂皇的梧宫早已变成断桓残壁,被茅山烟稠丛林埋藏于历史深处。如今行走在茅山之巅,谁又曾料想在那千年不惊的平静山水中曾发生过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
李世民:茅山开示大唐盛世之道
李世民
二千五百年前,老子李聃骑着青牛出函谷关仙去。一千多年后的唐朝,他的弟子已充斥大都小邑,名山幽谷中道观几乎无处不在。在众多弟子中,有一位特殊的人物——李世民。他师承茅山宗师王远知,并诏书天下尊崇道教,为道教史留下了一道至为辉煌的“国教”生涯。
公元621年,李世民同房玄龄一道到茅山拜会王远知。王远知在曲林馆接见李、房二人,他双目炯炯闪光,说话声若宏钟,动作灵活刚健。他对李世民说的话,影响了大唐命运,甚至可以说也间接打开了贞观之治的序幕。
茅山之行后,李世民似乎忽然间觅到主心骨,班师回朝后,开设文学馆,与高人畅谈文学、探讨治国之道。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上皇位,改元贞观,然视“骨肉相残为古今大恶”令他始终倍受心灵折磨。一方面亦励精图治安天下的功德去救赎;另一方面,找见王远知进京相谈。
王远知似乎也料定有这一天,谈话同样像第一次那样简单直接:
王:“圣君当日何所决断?”
李:“为江山社稷舍生不悔。”
王:“若果舍己以慰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克己以爱人,与苍生同悲同喜,泽被天下,何罪之有?”
一席话终,李世民茅塞顿开。在日后的治国之道上,李世民积极广施功德于百姓,并逐渐形成”清静无为“的统治思想,戒奢从简,开启大唐盛世。
宋徽宗:敕赐八宝,为之作画
茅山镇山之宝
“玉印、玉圭、哈砚、玉符”为茅山镇山之宝,从古至今,它们给茅山增添可不少绚丽色彩。它们背后蕴藏着一段历史故事,蕴藏着一段帝王与茅山的情缘。
宋元祐元年,宋哲宗赵煦皇后孟氏身患喉疾,举国上下无人能医。茅山道士刘混康用茅山道家秘传符箓和丹药医好孟氏喉疾。哲宗深感茅山道士医术神奇,赐号刘混康“洞天通妙法师”。
宋徽宗继位后,没有冷落茅山道教。初继位的徽宗诏请刘混康道长赴京,未到一年刘屡告回归山清水秀的茅山修炼。徽宗见久留不住,便遣派使者陪送刘混康道长归山,不久先后于敕赐茅山八件珍宝。八宝历经沧桑,屡遭劫难,如今只剩下四宝。
宋徽宗在文化上是一位高雅之君,他热爱绘画艺术,继承崔白风格,以精工逼真著称。他尤为重视宗教绘画,而茅山因为得到他亲笔绘制的道画,传为千古美谈。
大美茅山
诗化的山水,亘古的大美,无边的静绿,茅山以一种特殊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留恋的目光。他们在这里,将思想放飞在悠远的时空里,生生不息……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