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城隍庙:汉高祖刘邦大将纪信神庙
栏目分类:道教神仙 发布日期:2016-06-16 浏览次数:次
文/缪树德
我爱逛城隍庙,不仅是那里的书画、古玩中有许多乐趣,更重要的是它与我有着比较深厚的情缘。
1954年的暑假,尚读小学五年级的我,随父进城卖麦草,不但让我这个乡下孩子第一次领略了黄河的汹涌澎湃,铁桥的壮丽恢宏和省城的雄伟繁华,而且在府城隍庙亲眼瞻仰了城隍爷的高大威武。这些都在我儿时的心灵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兰州城隍庙(资料图 图源网络)
1968年5月4日,为庆祝“五四”青年节,我随甘肃师大的宣传队在城隍庙戏楼与当时的八大院校搞汇演。演出开始前,我就急不可耐地到正殿中去看望城隍爷,却不料城隍不知何处去,只见优伶舞翩跹——原来隍爷早被拆除,城隍庙已被市属剧团所驻足。1983年10月我从市委组织部调任市文化局,由于分管剧团业务,必须经常去隍庙观看剧团的节目排练。不料,1984年11月25日凌晨,城隍庙突发大火,等救火车赶来,城隍庙的戏楼和东西两排厢房已经被无情的大火烧成灰烬。后来,事故圆满处理了,但城隍庙的前半院只能成为一片空地。
命运有时真如戏剧一样巧妙。1992年8月中旬,在兰州市举办“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期间,我又被调任兰州市总工会,分管文化宫和俱乐部等业务工作——此时,文化团体已退出城隍庙。城隍庙又恢复了“兰州市第一工人俱乐部”的名称。
兰州城隍庙历史
由于我对城隍庙已经有了比较深厚的渊源和情感,故而便对城隍庙的历史做了一些浅显的探究。
经考证:“城隍”者,城就是用土筑墙;隍就是把土挖深了。高高的城墙加上没水的壕沟谓之城隍。《易经》中曰:“城复于隍”就是它最早的出处。据《礼记》讲,早在周朝就有祭祀城隍的仪式。到了唐朝,祭祀城隍的活动已经推开了。到了宋朝,各地都大兴修建城隍庙,大有普天共祭之势。
兰州别名金城,始于西汉设置的金城县与金城郡。隋代开皇元年(公元587年)取皋兰山为名,设置兰州总管府。唐代以后仍叫兰州。
兰州城隍庙(资料图 图源网络)
南宋宁宗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始建兰州城隍庙,地处金城中心,坐北朝南,占地12亩,总面积约8000多平方米。明朝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城隍庙失火,大部分殿廊付之一炬。150年后,到了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才重新修建。建起了三座大殿。南面叫献殿或享殿,中间叫正殿,北面为寝殿。
据《宋会要·方域》记载,“兰州城东西约600余步,南北为300余步”,是个小城。到了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肃王府迁至兰州,极力扩大城市建设,兰州城才扩为内城周围6里多,外廊周围14里多的规模。当时的城隍庙,五泉山,金天观等建筑都得到了扩大修建的机会。到了清朝,城隍庙又一次被修葺、加固。
康熙三年,陕、甘分省。康熙七年(公元1688),甘肃布政司由巩昌(即陇西)移到兰州,兰州自此才成为甘肃的省会。乾隆三年(公元1738),临洮并入兰州,并更名为兰州府,设皋兰县为府治。城隍也更名为“府城隍庙”。不久,朝廷裁去甘肃巡抚,将甘陕总督移治于兰,兼巡抚事。这样,兰州就成了甘肃省(包括宁、青、新及内蒙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和交通的中心。
城市地位的加强,给包括府城隍庙在内的城市建设带来了又一次机遇。据《皋兰县志》记载:“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7),通省官绅捐资重葺城隍庙,后二年始成,原为‘忠烈侯坊’,大门三间,二门上为戏台,内布享殿五间,又内正殿五间,再内为寝殿三间,最后为客堂三间,左右建附光眼、痘症二祠。享殿左右为钟鼓楼;正殿左右为六附城隍;又左右长廊列曹官祠四,山神、土地祠二。其余长廊空,壁画有荥阳捐躯事”。当年的建筑总面积就达到4000多平方米,成为一座殿堂巍峨,画栋雕梁,檐牙高啄,气势森严的宏伟建筑。
城隍爷其人:西汉随刘邦斩白蛇起义之纪信
据考:传说中的城隍爷是人,不是神。他就是西汉时期随刘邦斩蛇起义,赫赫有名的纪信将军。《史记·项羽本记》中道:“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于是汉王夜出女子于荥阳东门,被甲二千,楚兵四面击之。纪信乘黄屋车,传左蠹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皆呼:万岁!汉王亦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信曰‘汉王走矣!’项王烧杀纪信。”这段故事慷慨而悲壮。据说北宋时期的宋辽金沙滩恶战中,杨大郎亦曾效仿“荥阳捐躯”的故事,假扮宋王天子欺骗萧太后,宋王和八贤王等人才得以逃脱。
纪信乃甘肃成纪(天水)人,他视死如归,忠勇救主,被汉高祖刘邦封为“兰州城隍”,并为历代王朝倡导。明代初年,朱元璋取消天下城隍封号,改称城隍神,只立木牌,不准塑像。唯独兰州府城隍的封号未动,并依然保留其泥塑雕像。这便与纪信将军的事迹大有关系。
纪信将军(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兰州于民国年间正式设市。1923年8月,成立了兰州市政筹备处。后因战乱三撤三设,直到1941年(民国三十年)7月,才正式成立了兰州市。城市越来越大了,隍庙的善男信女也越来越多了。旧社会,人们把兰州城隍描绘成救苦救难,有求必应的神灵,香火十分旺盛。由于隍庙周围聚集着无数平民百姓,所以府城隍庙就成了下层社会三教九流的活动场所。烧香求卦的、说书卖艺的、听戏喝茶的、摆摊叫卖的、乞食讨要的应有尽有。每月初一、十五善男信女蜂拥而至。特别到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八日,即城隍爷诞辰那天,不但要唱大戏,而且隍爷还要“出府巡察”。
原来,在隍庙后院的马厩里还养着四匹专供“隍爷”乘骑的高头大马。这四匹马非同寻常。平时它们“养尊处优”,还由皋兰县专款支付草料,养得膘肥体壮。它们配有华丽的鞍韂、辔头,身上还有特殊标志。大凡兰州人均认识它们。所以每当它们从马厩逸出,大摇大摆地蹀躞于大街之上,或引颈而咻咻,或随意择吃货摊上的水果、蔬菜、粮食,无人敢驱赶它们。犹如当今的印度神牛上街一样。因此,过去兰州人的歇诟语中就有一句曰:“城隍爷的马——白吃”。这句话虽然是对纪信将军的绝大讽刺,但一些小商小贩还引以为荣,认为是城隍爷看得起他们,岂不愚哉!
城隍庙的演变
在党中央和第一代国家领导人的指示下,1965年,兰州市人民政府发文将府城隍庙划拨给市总工会管理,并建立了“兰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宫俱乐部”。
1966年夏,“十年浩劫”之狂飙席卷华夏大地。全国工会组织统统被撤销,于是市文化局机关和市歌舞团、市豫剧二团进驻府城隍庙。
城隍爷神像(资料图 图源网络)
1973年,党中央全面恢复了各级工会组织。兰州市委亦批准重新组建了兰州市总工会。
1976年8月,兰州市委决定将工人文化宫和府城隍庙一律交还市总工会,恢复了“第一工人俱乐部”,并于1978年正式发文让文化单位全部退出工会组织的活动场地。
1992年7月,市总工会在城隍爷的正殿内开办了职工歌舞厅。
1998年,市总工会筹资重新修建了1984年被焚的东西厢房。
1999年,市总工会二次筹资,并由市政府拨专款50万元修建了府城隍之戏台(不再是戏楼)。
2013年冬,城隍爷的正殿内又重新塑造了“城隍爷”的神像。但是,新的塑像完全不像我儿时眼中所见的隍爷。原来的隍爷是一人坐在正中的莲台上,头戴古时的文巾冠,身着黄袍,手、面涂金。而今天的城隍爷却站在正中、两边塑有两个“秘书”,头戴汉朝之宰相帽,留着山羊胡,与原来高高大大,头顶快要碰到天花板的纪信将军相差很大。
(本文由腾讯道学根据《兰州城隍庙小考》一文整理发布,作者缪树德,选自《兰州日报》,2015年5月4日。)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