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道教神仙 >

江南武当丨世间两座武当山 “移星换斗”显圣迹
栏目分类:道教神仙   发布日期:2016-06-16   浏览次数:

江南武当丨世间两座武当山 “移星换斗”显圣迹 将齐云山纳入真武大帝的圣迹史,奠定了齐云山作为江南第一真武道场的稳固地位。宋代武当已称“太和山”,齐云则称“中和山”以相呼应,明永乐中武当宫观敕建完成,形成真武道场的权威模式。

文/知乐斋主

宋以前武当已是道教名山,形成于北宋的道教经典《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真武启圣录》等,构建了真武修真武当的神圣叙事,武当山成为真武大帝镇守的根本道场,自此盛名远播。自南宋余道元创建真武祠以来,齐云山创建真武道场就刻意模仿武当模式,故有“江南小武当”之称。

世间两座武当山 “移星换斗”显圣迹

齐云山创建真武道场就刻意模仿武当模式,故有“江南小武当”之称(资料图)

稳固江南第一真武道场地位

据南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邑人金大镛所记:“或曰泰和之山,真武开迹之所,中和之山,真武寄迹之所。虽大小不侔而栖真降圣,迥出尘表,风云神异,其理则一。”“真武寄迹齐云”之说和不断创造的真武降圣的故事,将齐云山纳入真武大帝的圣迹史,奠定了齐云山作为江南第一真武道场的稳固地位。宋代武当已称“太和山”,齐云则称“中和山”以相呼应,明永乐中武当宫观敕建完成,形成真武道场的权威模式,自此齐云山峰、岩、洞、宫、观、庵之名,多仿照武当而来。

世间两座武当山 “移星换斗”显圣迹

奠定了齐云山作为江南第一真武道场的稳固地位(资料图 图源网络)

建筑再现真武神圣叙事

永乐十一年(1612),成祖大建武当宫观,按照真武修真的故事构建武当山的建筑模式,自山门至金顶依次为静乐、玉虚、紫霄、南岩、太和等宫,又有磨杵涧、复真观、榔梅庵、飞身崖等,山景与建筑浑然天成,再现真武修真武当的神圣叙事。齐云山虽早有真武寄迹之说,但明弘治之前,本山奉祀真武的宫观仍止于齐云观的真武殿。永乐中,本山道士徐秘元“尝往武当、武夷访修炼性命之学”,开始有意识的学习武当的建筑模式。(腾讯道学独家稿件)

世间两座武当山

弘治中,徐秘元携徒汪泰元于紫霄崖建紫霄宫,正德十年(1515),汪泰元又建玉虚宫于紫霄岩,此后徐秘元师徒相继开建了静乐善胜宫、治世仁威宫、天乙真庆宫、碧霞灵应宫等。嘉靖中,汪丽清复建净乐宫于桃花涧,又仿武当拟磨杵涧、置老姥亭等,方琼真建榔梅庵、兴圣祠等。因“太和乃炼道衣钵之时,齐云乃神游剑纛(dào,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之寓”,故所建置皆以武当为标范,道会方琼真又自植榔梅二树于齐云榔梅庵,“武当之神异者又移于兹山矣”,更进一步强化了齐云山真武圣迹与武当之间的深远渊源关系。

世间两座武当山 “移星换斗”显圣迹

武当之神异者又移于兹山矣

世宗崇奉道教,热衷方术,龙虎山正一真人张彦頨(yǔ)以术进,颇得世宗之心。嘉靖十一年(1532),应正一真人奏请建醮齐云山祈嗣有验,嘉靖十八年(1539),御赐齐云观名“玄天太素宫”,并免除香税以供道士焚修之用。嘉靖三十五年(1556)八月,命内府拨银三万多两,由工部营建玄天太素宫,作为齐云山奉祀真武的中心殿宇。世宗敕建玄天太素宫,更是直接采用武当模式,所有殿宇“俱用琉璃瓦修盖,金碧辉煌,宫阙壮丽,迥过于前代,武当太和宫之匹亚也。”以玄天太素宫比于武当太和宫,更是明确地将武当建筑模式直接移于齐云山。(腾讯道学独家稿件,编辑:孟淅)

世间两座武当山 “移星换斗”显圣迹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知乐斋主,腾讯道学专栏作家。)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