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武当传说 >

武当山记(上)
栏目分类:武当传说   发布日期:2017-04-17   浏览次数:

 

 

 

 

 

 

 

     有人说,天下名山佛占尽,此话夸张了些。武当山乃名山,它是以道教第一仙山扬名于世的。它被称为大岳、玄岳,意思是说不逊于“五岳”,在“五岳”之上。  什么是“道”?“道”的本意是人在路上走。在老子眼中,“道”是世间万物并作的规律、气韵——“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效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又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的品性最接近“道”,水滋养万物,不与万物相争;水往低处流,安于卑下;静水深流,又博大深沉;水洗涤污浊,澄清自己;水动静自如,无所不能。所以,老子用“水”形象地解释了“道”。而“道”又是很神秘的,不可言尽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  道教便是在老子“道”的基础上,融合神仙崇拜、得“道”成仙等信仰,在华夏大地上土生土长起来的宗教,它始终被一层玄虚和神秘的气息笼罩着。  任何一个伟大的宗教派别,都需要一个伟大的教场来承载它,彼此相生。道教选择了武当山,武当山也选择了道教。武当山因“道”闻名天下,山也因有道教显现得那般神秘、虚幻、博大。  从空中俯看,八百里云海峰峦叠嶂,武当山脉像大海的波浪一般连绵不绝、浩淼无边,红墙绿瓦的皇家建筑群漂泊在浪尖之上,在峭壁绝顶之间时隐时现。这是一幅给人惊艳感觉的图景,绿色绸缎一样铺开的广袤之中点缀几笔中国画式的淡红淡绿,令人过目难忘。再想想,海拔1600余米的山巅突然打上人为的印记,而且这印记已经留存了数百年,数百年的时光对于这座山脉的年龄来说连沧海一粟都算不上,但对我们来说真正是八辈子,蓊郁的绿色之下究竟隐藏了多少传奇,光滑的石阶上究竟留下了多少脚印,恐怕我们一辈子的想象都难以企及。  还有诞生于这静山幽林中的神奇的太极阴阳图和武当拳,不知何时早已遗落到民间市井,并悄然流传,人们婚丧嫁娶拆屋奠基都会取来太极阴阳图,煞有介事地比划比划,习练武当拳在不少村落间早已成为一种时尚,人们竟相效仿。  武当山神秘在时间、在空间、在形式、在内容。  我不是那些神情肃穆、遇庙烧香、见神叩头的香客,三叩九拜来到武当山,为求得神仙的宽恕或保佑。我造访武当山,也不是为追寻内心的信仰,来朝拜这方众神造化之地修真炼性。我是受了它玄虚、神秘气息的吸引,像树上的一片叶子,根基全无地飘落于此的。

 

  武当山在历史上久负盛名。我想,名山之所以出名,无外乎以下几种因素:上苍鬼斧神工创造的可入画入心的景致,此地发生过或多或少影响或书写历史的事迹,以及有进入志史且声名远播于庙堂市井的人物。虽然三者相互依存不可偏废,但人物因素恐怕是名山之名的最大法宝。古人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就是这个道理。武当山成名天下,与三个“人物”休戚相关。  第一人是玄天真武大帝。玄天真武大帝是武当山道教崇奉的神灵。玄天真武大帝由人到神的塑造,有众多美妙的传说参与其中,无非是主人翁降生怪异,放弃优越地位,潜心悟道,克服障碍得道升天的故事,寄托人们善意的愿望。众多传说中,有一点是独到的,就是玄天真武大帝崇尚 “天人合一”的理念,这在无限崇拜天神的古代,对当时只信天不信地、只信神不信人的传统观念是一个极大的反驳。他的这种理念被道家所接受,被推崇为道教神祖。玄武大帝也被称为水神,而武当山是座火山,水神立于火之上,水火相生,和谐共存,所以武当山因 “非真武不足以当之”而得名。另外,这又与老子所说的“水”几近于到 “道”一脉相承,玄武大帝成为道家仙祖,也便水到渠成了。玄天真武大帝具有的亲和力和知名度是其他神灵所不具备的,其中与一个人格化的典故蕴藏其间有关——即铁杵磨针的故事。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发源于此,千百年来,这句话成为家长老师教育孩子的活教材。  第二人是张三丰。张三丰的传奇人生和他独创的武当太极功法将武当山推上了世俗世界关注的顶端。人们慕名而来,探寻神秘的武当功夫,据说张三丰活了218岁。据说张三丰是一个文武兼备的道师,著有《水云集》和炼功用的金丹诗24首。据说张三丰不仅自创了武当派功夫,他还会绘画和识药医伤。据说张三丰崇尚自然,隐匿其中,飘逸自得,不愿落入尘世功名利禄之中去。明代皇帝佩服他,多次派人上武当山寻找他,总是寻他不得,他像神仙一样,洞悉世事,飘然无踪……  第三人是明成祖朱棣。朱棣是篡侄子之位当上皇帝的,名分不正。为了给自己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他要制造出 “皇权天授”的场面。加上他有祭拜玄武神的习惯,他认为他登上皇帝宝座是玄武神的保佑。基于这两方面考虑,朱棣把眼光投向了供奉玄武神的武当山。不管是什么原因,皇帝看中了武当山,是武当山的幸运,至此,武当山就成为皇帝的家庙。虽然武当山道教建筑群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建筑,但成规模和气候是在明成祖朱棣手上。当年修建武当山时,明成祖颁旨: “其山本身分毫不要修动。其墙务在随地势,高则不论丈尺。”他要求建筑与山体高度和谐的思想与道家 “道法自然”的主张是一体的。于是,我们看到了这座由皇帝亲自下诏、严密规划,派重臣坐镇指挥30万军民、大兴土木达12年之久的惊世骇俗的、宏伟的建筑群。我想对进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武当山道教建筑群,用任何惊叹词来形容它,它都是承受得起的。朱棣和他的王朝虽然早已灰飞烟灭,但这座山却永久地记住了他。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