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武当传说 >

大战略:把旅游业培育成十堰第二大支柱产业
栏目分类:武当传说   发布日期:2017-04-20   浏览次数:

 

航拍汽车城

      丹江口市:突出宜居宜业宜游建设生态旅游城市  从荣膺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到作为湖北省惟一一家参加 “2011国际旅游营销博鳌峰会”并被授予 “国家旅游名片”荣誉称号,丹江口市一次又一次谱写了精彩的旅游乐章。 “一山一水生态市,宜居宜业宜游丹江口”,这既是对丹江口市的特色定位,更是对丹江口生态旅游的美好憧憬。  近年来,丹江口市坚持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科学推进生态型旅游城市规划建设。同时,围绕突出宜居、旅游、文化三大特色,先后高标准编制完成了 《丹江口市旅游业发展总体战略与实施对策》,以及均州古城复建、武当村与丹江口旅游港口等一系列重点旅游项目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和专项规划编制等。目前,该市已启动了丹江口旅游港、太极峡景区、 “丹江清源•养心域”等一系列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2011年,该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60万人次,旅游收入24亿元 (其中武当山接待国内外游客3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17亿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2012年,丹江口市积极推进旅游品牌化,开发精品旅游线路。立足保护与开发相结合、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相结合、老景区与新景点相结合、长短线路相结合,推进市内景点有效对接,构筑 “两环两区”的旅游区域发展格局。加大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丹江口大坝、小太平洋等景区景点的提质升级,推进库区旅游中心港、 “清源•养心域”等旅游项目建设。精心策划精品旅游线路,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 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充分利用南水北调水源地这一优势,加快丹江口库区水体旅游开发步伐,积极推进创A工作,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进一步凸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品牌效应。围绕地域特色文化,策划推出一批文化旅游演艺产品,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以文化提升旅游发展水平。全面加强旅游管理。建立旅游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和旅游产业发展目标责任机制。发挥财政投入的导向作用,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加快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开发集商旅、休闲、观光、会议中心为一体的度假场所,大力扶持和培育旅游商品市场、购物中心和特色餐饮、娱乐街区建设,积极开发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深化旅游区域无障碍合作,与周边旅游景区有效对接,全面开拓旅游市场。加强旅游公司、旅游从业人员和导游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发挥旅游的关联带动作用,引导支持中小型酒店向精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积极扶持发展高星级酒店。加快发展物流业,带动仓储、包装、配送等相关产业发展。  相信用不了多久,游客便能徜徉在坐拥碧水、绿荫掩映的南水北调主题公园,飞檐峭壁、仿明清古建筑风格的均州古街,功能齐备的“丹江清源•养心域”……感受丹江口市宜居宜业宜游的独有魅力。

   

郧县调水源头龙舟节

      郧县:精心打造特色景区深度开发郧阳文化  2011年,郧县旅游以落实“七大工程”为抓手,大力实施 “文化立县、旅游兴县”战略,突出 “两区两园三线”建设重点,旅游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郧阳岛生态文化旅游区开发项目开工建设,九龙瀑景区成功申报国家4A级景区,龙吟峡景区成功申报国家3A级景区,樱桃沟村被评为 “湖北省旅游名村”,在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区和汉江生态经济带沿线新发展农家乐100家。全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55万人次,同比增长29.2%;实现文化旅游综合收入9亿元,其中旅游收入6亿元,同比增长50%。  强化转型升级,旅游文化产业得到长足发展。郧县将旅游文化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来抓,形成高位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格局。编制 《郧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了 《关于实施“文化立县、旅游兴县”战略的若干意见》,制定了 《郧县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奖励办法》;成立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了县文化旅游局;有效整合各类资金2亿多元,用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设立了每年1000万元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通过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 “三位一体”的模式,有效推动景区合理有序开发。  拓宽融资渠道,不断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郧阳岛项目三年内计划投资50亿元,目前已投资1亿元。旅游综合码头、郧阳老街等已开工建设。投资6000万元的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二期工程地质遗迹长廊改造项目主体已完工。  强化宣传营销,积极培植旅游文化品牌。突出郧县旅游主题特色,把郧阳岛和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作为郧县旅游龙头和引擎,放大品牌效应,从而带动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邀请著名歌唱家吕继宏演唱 《汉江情怀》主题歌曲,制作成MTV在中央三套和音乐频道滚动播出。组织旅游景区、企业参加西安国际旅游交易会、华中旅游博览会等节会,推介郧县旅游资源。举办龙舟节、樱桃草莓节、柑橘节等节庆活动,打造郧县节日旅游亮点。  2012年,郧县将牢固树立大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理念,促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与三产业融合发展。精心打造特色景区,全面启动郧阳岛展示中心、博物馆、郧阳老街等所有临水项目,完成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二期工程,加大沧浪山国家森林公园招商力度,抓好九龙瀑、虎啸滩等景区主体功能建设,加快推进旅游环形路、环湖路、综合码头等配套工程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深度开发郧阳文化。依托郧阳文化研究会,开展2至3次文化研讨活动,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化研究成果。全面加强品牌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参与各类文化节会,举办2至3次大型推介活动。支持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虎啸滩等创建4A级旅游景区,发展星级农家乐120家。力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190万人次,实现文化旅游总收入11亿元。

 

七夕文化广场  

夹河关风光

      郧西:山清水秀美景无限七夕故里展现新姿  过去的一年,是郧西县旅游活力全面迸发的一年,也是旅游投入力度最大、兴旅富民成效最好、全县人民受益最多的一年。把“旅游立县”作为实现郧西跨越式发展的重要 “引擎”和战略突破口,全面开发七夕文化,发展旅游产业目标,整合县域内旅游资源,打造了众多旅游品牌和旅游精品线路,郧西旅游产业正逐步由单一观光型向多元化综合型转变。  为做大做强旅游产业,郧西县精心构建“一心三线五区”旅游产业格局,以天河生态文化旅游圈为轴心,将通过建设一批特色旅游集散地,重点打造多项旅游项目,提升“福地美景在郧西”的旅游形象,打造旅游强县。截至2011年底,全县正在建设和已经建成的2A以上景区7家,其中4A景区3家;建设星级酒店7家,其中四星1家;建设星级农家乐、娱乐场所和婚庆机构100多家;发展旅行社、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企业20多家,推出武当山斟干红、回家牌山野菜、织女蚕丝被、汉江奇石等旅游商品30余种;从业人员突破3万人,接待国内外游客160万余人 (次),实现收入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3%、185%。  2012年,郧西将加快推进旅游国际化。依托西安、武当山,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深度开发七夕文化,争创全国知名文化品牌,全力办好一年一度的天河七夕文化旅游节;打造“文化品牌名县”,使“天河七夕文化”叫响全国,“中国七夕文化之乡”落户郧西。着力建设五大旅游区,即:县城、五龙河、龙潭河、上津古镇、湖北关为主的“绿、红、蓝”三条精品线路。按“一成型、两启动、四推进”标准,力争完成上津古镇4A创建,重点推进世界婚俗文化博览园、天河旅游区天河剧场、商贸古城三官洞国际狩猎场、夹河关等景区深度开发,坚持“城区即景区”的理念,加强城镇规划建设,赋予文化内涵,开发人文景观。同时,还将强化宣传营销,积极参加省市之间的旅游推介活动,进一步巩固传统旅游市场,着力培育新兴旅游市场,扩大旅游合作交流领域。力争到2015年实现收入20亿元,新建4A景区5家、3A景区10家,力争使3A级以上景区总数达到18家以上;建设星级酒店28家、农家乐200家;建设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企业100家,开发旅游商品500种以上。力争把郧西打造成西安——武当山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驿站和中国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女娲文化节开幕式

      竹山: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创建全省旅游强县  2011年,是竹山县的项目推进年。这一年,女娲天池景区项目全面开工,潘口旅游区正式启动,女娲山景区二期工程开工建设,秦巴民俗博物馆建成并正式开馆,武陵峡桃花源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十二五”重点项目已成功纳入省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全年游客接待量达33.4万人次,旅游收入1.28亿元。  旅游标准化建设成果丰硕,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女娲天池旅游区通过了省旅游局3A级景区验收;女娲天池度假村成功申报为省休闲农业示范点;九女峰森林公园成功申报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圣水湖成功申报成为省级湿地公园;堵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已经完成了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前期工作;上庸镇纳入全省旅游名镇创建范围,争取省旅游专项扶持资金205万元。同时,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全县农家乐发展到280家,其中星级农家乐25家,直接带动就业1400多人,年实现收入2500万元。  今年,竹山县将继续围绕“旅游兴县”战略目标,坚持“文旅一体”,深入挖掘女娲、上庸、桃花源等特色文化,全面壮大竹山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为创建湖北省旅游强县打下坚实基础。  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以“女娲补天地、人间桃花源”品牌为依托,将女娲文化向中国女性文化延伸和拓展,打造“一城五区”文化旅游圈。深入挖掘上庸文化、女娲文化、十星文化等文化元素,以文化彰显旅游的独特魅力;依托“竹山新八景”和“十大美丽乡村”,积极开发人文旅游、库区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全力打造以女娲山、九女峰、桃花源、堵河源、圣水湖、女娲天池、中华女性文化博览园、观音沟等为重点的精品旅游景区,加强与神农架、大九湖和重庆巫溪的对接合作,主动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一江两山”精品旅游线路,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板块。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旅游名镇创建为抓手,加强宝丰、城关、上庸、官渡、柳林、深河、楼台等旅游乡镇建设,积极支持宝丰镇、官渡镇创建全省旅游名镇。加强交通、餐饮、住宿、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培育一批国家3A、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自然保护区。着力提升旅游市场开放度,建立完善的旅游管理服务体系,扶持开发绿松石、茶叶、堵河奇石、上庸山珍、官渡剪纸、根雕、盆景等特色突出、附加值高的旅游商品,真正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精心策划,丰富完善女娲文化旅游节和秦巴民歌擂台赛,着力将女娲文化旅游节打造成为全省知名的节会文化活动品牌。  致力于文旅融合,发掘生态文化。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启动中华女性文化博览园建设,精心筹办第二届中国•十堰女娲文化旅游节,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争创全省文化大县和旅游强县。

 

竹溪金丝楠木群

      竹溪:树立地域文化品牌发展生态文化旅游  总投资1.2亿元的竹溪县旅游服务中心刚刚开工,投资1亿元的亚之洲四星级酒店顺利完成土地征用和前期筹备工作,十八里长峡旅游公路争取到“鄂西圈”投资——竹溪县如今正掀起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新浪潮。  近年来,竹溪县提出了“建设全省生态旅游产业大县”的目标,把旅游业确立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2011年,该县先后投入6000余万元实施了偏头山景区旅游公路改扩建,新建龙王垭茶文化生态观光园,新建游客接待服务中心等一批旅游项目,举办了竹溪县首届饮食文化旅游节。为办好饮食文化旅游节,竹溪县先后投入上亿元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县城面貌焕然一新。  2011年,竹溪县的宣传营销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印制旅游宣传画册、旅游招商手册、旅游商务交通地图等宣传资料数万份,还编辑出版了《竹溪饮食文化辑录》、《偏头山传说》;制作偏头山森林公园景区专题片,新建竹溪旅游网网站,在新华网旅游频道开辟了竹溪旅游页面。通过宣传和推介,竹溪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大幅提高,为2012年旅游招商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根同源的庸巴文化,还促使鄂陕渝毗邻的六个县自发走到一起,共同成立了旅游业合作协会,实行资源互用、信息互通、客源互送、线路互联、工作互动、合作共赢,共同打造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原生态养生旅游核心区和目的地。竹溪县还与中国祥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美术学院等签订中国 (竹溪)魔芋产业园、竹溪县小商品城等6个建设项目,合同协议金额达15.13亿元。  今年,竹溪县将继续以建设中国绿谷、培植全省生态经济大县为目标,全力打造“生态竹溪、能源竹溪、人文竹溪、宜居竹溪”。重点抓好偏头山景区、县旅游服务中心、亚之洲四星级酒店、龙王垭山水茶庄园、竹溪河库度假村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搞好偏头山和十八里长峡的两条旅游公路建设,全力推进关垭古长城景区开发,举办汉民族民歌文化旅游节,做好八卦山、县河金鱼岛旅游景区规划,建设50户农家小院、20户农家养生旅馆,开展鄂渝陕毗邻地区旅游业合作协会活动等。力争在五年内,将十八里长峡、关垭子建成4A级风景区,将偏头山森林公园、龙王垭山水茶庄园、鄂坪水上公园建成3A级风景区,新建2家四星级酒店。  龙年伊始,捷报频传。偏头山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已通过国家林业局评审,预计10月份投入经营性运营。十八里长峡旅游公路建设项目已争取到省 “鄂西圈”投资公司的扶持,省发改委已正式批复立项。投资5200万元的龙王垭山水茶庄园已完成游客接待中心主体工程。省群艺馆已接受邀请,将来竹溪实地,深度挖掘和包装向坝民歌文化,开展汉民族民歌演唱比赛,筹办中国首届汉民族民歌文化旅游节。

      房县:彰显特色独创一流诗祖故里魅力四射  2011年,房县强力推进“大旅游”战略,致力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宣传旅游景点,着力改善旅游环境,全面拓展旅游市场,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5.5亿元,同比增长52.8%。  野人谷、野人洞双双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两山”之间的亮点。观音洞景区正极力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诗经源森林公园配套了相关接待服务设施,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关刀坝漂流区、宝堂寺、南潭生态旅游区分别进入A级景区系列。精品旅游景区的打造为房县旅游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拓展旅游市场,2011年房县成功举办了荆州新闻媒体房县采风活动、关刀坝漂流节及系列宣传促销活动;策划了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房县旅游形象主题口号和标识活动;积极利用西安旅游交易会、华中旅游博览会等平台,大力开拓陕西、武汉等地客源市场。去年先后与西安25家、武汉20家知名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合力推介房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把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由500万元增加至600万元,出台了 《房县旅游产业发展奖励办法 (试行)》,重金奖励为房县旅游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旅游企业。用经营景区的理念经营城市,使房县县城焕然一新。全县发展三星级以上宾馆5家,新增星级“农家乐”30户。压缩黑木耳、真空包装小花菇、神农峡山珍、天野食品、神农花草枕及房县系列皇酒等地方特色旅游商品走俏市场,基本满足了游客吃、住、行、购的需求,有效提升了旅游服务功能。  今年,房县旅游将以打造“中国生态文化旅游名县”为目标,秉承“借两山盛名、承两山辐射、与两山互补、同两山相融”的旅游发展思路,坚定不移地实施“旅游立县”战略,从彰显特色、独创一流的高度出发,精心策划以房县县城为中心,建设“一江两山”之间最大的游客集散中心的“一心、两轴、四环、五区、六线”旅游发展布局。 同时,坚持把打造具有创意性、吸引力的景区景点作为推进旅游业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继续推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的建设工作。景区建设瞄准一流。围绕建设一批5A级旅游景区、提档升级一批3A、4A级旅游景区的目标,强力推进温泉、“双野”5A级旅游景区建设,深度开发南潭生态文化旅游村,改造升级观音洞、显圣殿、封神洞、柳树垭森林公园、五台山森林公园,规划建设“一道(诗经景观大道)、两城(中华诗经城、庐陵王城)、三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建设一批高星级酒店,形成一批档次高、吸引力强的旅游景点。力争到2016年,5A级旅游景区达到3家,4A级旅游景区达到4家,3A级景区5家。宣传要走向世界。要放眼世界,大手笔策划,高标准包装,开发一批旅游产品,引进1—2家国内知名旅游机构,聘请国内外知名导演制作拍摄旅游专题片、景点宣传片,通过全国知名媒体宣传推介房县旅游,叫响“诗祖故里、魅力房县”品牌。

      张湾区:构建汽车文化之旅彰显车城特色魅力  从40年前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在张湾区炉子沟奠基,到2009年首届中国十堰 (张湾)汽车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张湾区正逐步形成 “汽车文化之旅”旅游新格局。“这个格局,囊括了汽车消费、汽车制造、汽车文化运动与休闲娱乐,将形成一个多层级的内容丰富的产业链。”张湾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张湾区正依托区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在主要路口、广场、街道设立汽车标志性建筑,建设汽车文化购物一条街、汽车文化雕塑长廊,让张湾区变身 “巨型汽车文化馆”。  2011年,张湾区着力建设西部现代新车城、内环商贸圈、中环工业圈、外环生态圈的同时,加快牛头山、百龙潭、大西沟、白马山、堵河水、黄龙古镇开发建设,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游和都市休闲游。通过深入发掘汽车文化,建设汽车博物馆、汽车主题公园、汽车文化广场等一批标志性建筑和定期举办汽车文化节,不断推进外环生态圈与内环商贸圈、中环工业圈相互融合延伸,确保张湾旅游业档次提升和功能完善。该区先后组织创建申报国家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2个,2星级以上宾馆2家,旅游推荐单位4家,三星级以上农家乐10家,辖内4家旅行社获得4A级评定,龙湖湾山庄成功创建4星级农家乐,完成对22家星级农家乐复核,全区3星级农家乐达到10家、2星级农家乐达到7家。先后举办了张湾柳家河首届樱桃节、“魅力金秋、相约西沟——张湾区首届猕猴桃采摘旅游节”,联合有关单位在龙泉寺景区举办了国际时尚小姐十堰赛区海选,在四方山植物园举办了“情定四九、真爱一生”大型集体婚礼,在人民公园连续两个双休日举办了“秦男楚女”相亲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使多元性、互动性、四季性的张湾嘉年华促销品牌得到进一步发展,大大刺激了旅游接待人数与旅游收入的增加。据统计,该区2011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45.46万人次,同比增长14.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3亿元,同比增长43.2%。  在新的一年,张湾区将立足特色优势资源,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为有志到张湾投资创业办旅游的人士搭建发展平台。启动聚仙谷度假区建设,结合移民安置区建设,形成新的旅游景点。加快白马山风景区游客接待中心、景区大型标识牌、农事体验园、旅游公厕等建设,开展财神沟河道治理,打造柳荫漫步观光带,形成旅游新景点。致力将百龙潭景区打造成集会晤养身、休闲观光、餐饮娱乐、影视拍摄为一体的“逍遥谷旅游度假区”,融入华中地区旅游市场,有效承接武当山游客。积极组织龙泉寺旅游区、牛头山森林公园、人民公园开展国家4A级及四方山植物园开展国家3A级标准创建工作,确保2012年度全区成功提档升级A级景区1家,实现张湾旅游综合实力大提升、项目建设大发展、旅游经济大跨越。

      茅箭区:创新旅游营销模式全力发展全域旅游  “南部生态旅游区山水休闲游、东部工业园区汽车文化游、城市商务中央区购物休闲游、高校园区人文景观游、北部泗河生态水体游”是充分展现茅箭魅力的五大旅游品牌,2012年茅箭区将以此为核心,开发旅游产品,全力打造产品体系成熟、旅游设施完善、休闲景观优美、旅游环境优越、公共服务先进的生态休闲度假胜地,使之成为十堰生态休闲旅游的新航标。  2011年,是茅箭区旅游取得骄人成绩的一年。4A级景区赛武当成功申报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我市惟一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筹资上千万元,建成东沟革命烈士陵园与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整合旅游资源,按照“生态、休闲、养生”的旅游发展理念,高标准建设百二河城市生态休闲长廊。加快推进生态农业观光园创2A步伐。对园区内步游道、采摘园、特色瓜果观光廊道、农具展览馆、景观河道及停车场、休闲广场等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并对被评为“2011年度全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的大川村进行规划包装。完成了浪溪古树群景区入口6公里的交通道路改造,在景区内推广种植金银花,既增强了景区的可观赏性,又给广大游客提供金银花采摘体验项目,景区可游览性和可进入性进一步提高。加大网络促销,建立我市首个农家乐网络数字化平台,及时更新完善了农家乐、景区景点的旅游资料,使广大游客足不出门、轻点鼠标即可进行选择预订。按照高星级农家乐的评定标准,积极培育三星级以上农家乐13家,其中,逸景园被评为十堰市惟一一家五星级农家乐,天顺桥、龙泉山庄、青瓦寨、百年福四家农家乐被评为四星级农家乐。同时,旅游促销如火如荼,先后举办了六届杜鹃节、四届赛武当登高节,使赛武当旅游成为全省一张响亮的旅游名片,茅塔“红色五月”、大川“激情八月”、二堰“百二河之恋”、赛武当第三届旅游风光摄影大赛等一系列广有影响力的活动,提升了茅箭知名度,也为茅箭旅游创造出年接待游客53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2.8亿元的傲人成绩。  2012年,茅箭将按照发展全域旅游的思路,主动承接武当山旅游辐射,构建南部赛武当生态休闲游、东部工业园区汽车文化游、西部城市商务区购物娱乐游、中部高校园区人文景观游、北部泗河生态水体游的全域旅游新格局。积极盘活赛武当旅游资源,加快4A级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大川镇创建“湖北旅游名镇”、茅塔乡创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完善城区旅游餐饮、住宿、购物、交通及休闲娱乐场所服务功能,加快建设百公里观花长廊,建成城市“后花园”。创新旅游营销模式,组织举办赛武当杜鹃节、登高节、生态养生休闲和汽车文化等主题节会,不断提升茅箭旅游知名度。全力打造一个集度假、观光、商务、会议、美食、购物等于一体的区域性生态休闲旅游新航标。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