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武当传说 >

陈鼓应:庄子的心是审美的心
栏目分类:武当传说   发布日期:2017-04-22   浏览次数:

陈鼓应:庄子的心是审美的心

陈鼓应教授

陈鼓应,当代最著名、最具权威性与影响力的道家学者,台湾新道家的代表人物。

关注“心”就是关注生命的一个体现。人的生命有两个重要的部分:一个是形,一个是心,古人是这样认为的。“形”当然很重要,可是一个人有生命,最重要的是他的精神生命、思想生命。孟子讲“心者,思之官。”思想、精神都从心发出来。古人常常讲神,就是精神生命,神是心的作用。到了战国中期,战争在激烈地进行,人的生命面临危机,人处在一个极端的情境里面。对人类处境的关怀、对人类困境的关注、对生命的关心,就变成了孟子、庄子思考的重要课题。我们说庄子哲学是一个生命哲学,原因就在这个地方。

人的生命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心神。从内七篇来看,它们都跟心有关系。我特别要说的是孟、庄关注心的作用;心思、心神的作用;精神生命、思想生命的作用。孟子、庄子的关于心的学说,影响了中国古代两千年的历史。孟子开辟的是一个伦理、道德的心,而庄子是审美的心。“心”有两大领域:道德的领域和审美的领域。我下面讲到的心、性、情,都可能会有意强调它不是着重在道德规范的发扬,而是审美意识的一个阐发。

庄子有很多寓言强调人的心要开放,不要封闭、狭隘,而且不要自我中心,不要武断、排他。《齐物论》、《秋水篇》都是讨论这些问题的。《逍遥游》中鲲化成鹏,由积厚到起飞,飞到高空,用另外一个视线、视野来关照这个世界,其实就是要开阔你的心胸,就是“大其心”。你读《庄子》,进入他的世界,那个精神领域、思想空间是无限广大的。在文化的角度,很多人以为我是一味地反儒家,其实并不是。我对儒家的意见就是“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我觉得心灵要开放,儒家讲“天无二日”,庄子讲“十日并出”。

我想庄子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一个是开放的心胸,另外一个是审美的心境。我们说老子的思想用两个字来代表就是“无为”;孔子就是“仁”;庄子就是“游心”,或“游”。游心不只是精神自由的表现,更是艺术人格的体现。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的,濠上观鱼。庄子跟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游”就是代表一种心境。濠梁是一种处境。主体跟客体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交感,看到鱼这样悠悠哉哉,因此庄子认为鱼是快乐的。惠子提出主体如何认识客体的问题,是从理性的角度分析。而庄子从感性的角度讲人跟人、人跟物可以同通。因此,庄子最后说:请循其本,这个“本”就是心、性、情。心可以相通,情可以化景物为情思。庄子的“心”,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游心”。《德充符》讲“……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与物为春”。“灵府”就是指心,使之“和豫通”。你内心经常要保持一种和顺、愉悦、畅通;“与物为春”,你跟别人接触,要保持春和之气,像春天一样生生不息,像春天那样有生意、有生气、有生机。这个就是一个审美的意境。诸子里面只有庄子有这样一个审美的心境、艺术的情态。

我现在按照次序,讲“性”。性是一种自然之人性。庄子讲“性者,生之质也”,非常重要。《马蹄篇》里也表达了对人的“真性”的看法。假如我们说孟子主张性善,荀子主张性恶,那么庄子就是主张性真。有一段话非常好:“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屯,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道家讲性,是非常强调真情实感的。

《则阳篇》里有一段话:“生而美者,人与之鉴,不告则不知其美于人也。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若不闻之,其可喜也终无已,人之好之亦无已,性也。圣人之爱人也,人与之名,不告则不知其爱人也。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若不闻之,其爱人也终无已,人之安之亦无已,性也。”就是说,好美是人性。

孟子是主张性善,鼓励人发展善的可能性。如果按照真善美来说的话,庄子就是讲真和美。这两个同一时代的巨人,一个阐发善,一个阐发真跟美。道家关于“性”,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一个是人性本真,一个是人性好美。

(以上内容节选自陈先生2010年在北京大学的演讲《庄子的心学与性情说》。)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