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武当传说 >

江西龙虎山正一观
栏目分类:武当传说   发布日期:2017-04-23   浏览次数:

江西龙虎山正一观

龙虎山正一观

正一观是龙虎山的道教宫观。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县境内的龙虎山张道陵炼丹处。据《龙虎山志》记载:第四代天师张盛自汉中迁还龙虎山之后,曾在此建祠祀祖。五代南唐时在此建天师庙;北宋崇宁四年(1105),第三十代天张继先奉敕修葺,徽宗时改天师庙为演法观。明嘉靖三十二年(1563),世宗赐帑重修,并改演法观为正一观。

正一观自汉末张盛建庙开始,直到1949年前后,经过了多次的修葺重建,名称也多次更改。南唐保大八年(950)年,敕建天师庙翰林学士陈桥撰碑纪念。宋元祐元年(1086年),二十八代天师张敦复重建。赐额“演法观”。宋咸淳七年(1271年),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又新其殿宇。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敕修改额为“正一观”。明万历七年(1579年),朝廷太监杨辉督修,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五十代天师张国祥复修,一如旧制。也就是正殿五间,中祀老祖天师及王长、越升二位真人,都是浴金铜像;殿后为玉皇殿和丹房及厨房、浴室。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年)修复,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又拨款重修,改玉皇殿为玉皇楼。雍正九年(1731年)朝廷遣官重建,命五十六代天师张绍麟协同办理,经历数月而建成。这次修建的正一观,正殿五间,重檐丹楹,彤壁琉璃瓦,东西周庑各十间,环以朱栏,元坛殿三间在东庑中,从祀殿三间在西庑中,仪门三间。阶下是钟楼鼓楼。而且,所有的殿、楼、门、庑、梁、栋都饰以彩绘,富丽堂皇。正门中额为“正一观”,阙门皆朱漆铜沓冒,门外有两根高大的幡旗杆,而从阙门至楼前的甬道、台阶,都是以巨石砌成。嘉庆二十年(1815年),五十九代天师张钰又借公款修复,建制如旧。整个建筑杰瓦白墙,古朴典雅,气势雄伟,仙骨傲然。观外绿树葱茏,龙虎待侍卫;观内仙气氤氲,香烟缭绕。正一观历经1900余年,自古就有“昼夜长明羽人国,春秋不老药仙宫”的美誉。今天的正一观既是中外道教信徒寻仙访祖、朝圣溯源的祖庭,又是广大游客休闲观光、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好去处。

正一观最早的名称叫“祖天师庙”,是第四代天师张盛自四川回龙虎山“永宣祖教”,为祭祀祖天师而建的庙宇。宋代时改称演法观。明嘉靖年间称正一观。现在的正一观是2000年在被毁正一观原地上按宋代建筑风格新建的,占地60余亩,座东朝西,南北对称,主要包括七星池、正门、仪门、钟鼓楼、元坛殿、从祀殿、祖师殿、玉皇楼、丹房、红门、廊庑以及生活用房等。整个建筑群灰瓦白墙,古朴典雅,气势雄伟。“正一神观”是龙虎山陆路八大景观之一。 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率弟子入云锦山肇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云锦山便由此而改名为“龙虎山”。第四代天师张盛回龙虎山,为祭祀祖天师而兴建起“祖天师庙”,每逢三元节,登坛传录,各地学道者纷至沓来,形成了“昼夜长明羽人国”的繁华景象。桑海沧田,“天师庙”也几经修葺,名称也多次更改,明嘉靖时改为“正一观”至今。现在的“正一观”,是在原址按宋代建筑风格重建,并吸收了明、清时的一些合理建制和艺术特点,整个建筑灰瓦白墙,古朴典雅,气势雄伟,仙骨傲然。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