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武当传说 >

道教的树崇拜:沟通天人 长生成仙
栏目分类:武当传说   发布日期:2017-04-23   浏览次数:

“树崇拜”是早期人类所信奉的原始崇拜习俗之一。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树崇拜”类型,有的认为树木是“精灵住所”,树上有神的使者;有的认为树是“家族名字的来源”,树与宗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还有的认为树林是宗教崇拜的地方,是一个神圣的处所,“唯一的庙宇”。中国的树崇拜却别有特色,其中反映了早期社会分工留下的痕迹。在中国传统宗教道教中,这种树崇拜思想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树崇拜与道教长生成仙思想结合,形成了道教独特的树崇拜观。

道教的树崇拜:沟通天人 长生成仙

松树在道教中有天地通道的作用 清 石涛画

远古神话:“绝地天通”的神树

没有神灵崇拜,古人就不能慰藉心灵,而没有人类的崇拜,神灵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人和神还是要通过某种方式来进行沟通。“绝地天通”虽然隔离了凡人同天神的直接沟通,但巫觋还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与上天联系。在中国的神话中,神树就是联系天地的“天梯”之一。

我们的先祖认为有一种叫“建木”的神树,位置正处于天地的中心点,因而成为通达天地的主要枢纽。《淮南子·地形篇》云:“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景,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山海经》对“建木”则有更为详尽的描叙。《山海经·海内经》中记有:“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皞爰过,黄帝所为。”“爰过”就是上下于天的意思,因此可以认为“建木”的作用相当于“天梯”。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叫“若木”的大树,《淮南子·地形篇》云:“若木在建木西,未有十日,其华照下也”。明代周祈《名义考》引《山海经》佚文:“灰野之山,有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日所入处。”可见若木亦即古人眼中太阳下潜地底所经之树。这种叫建木或若木的大树,一方面支撑着天地,一方面作为天上神国和地上人间往来的一条通道。太阳由若木下潜地下,又由另一株神树“扶桑”升上天空。《山海经·海外东经》说:“下有汤谷?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大荒东经》记有:“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古人以树作为天地通道除了可以从文献材料中看出,在考古文物中也多有发现。在以四川为主体的西南地区,曾出现过三千年前以三星堆文化铜树群为代表和一千七八百年前以摇钱树为代表的两次树崇拜习俗。这两个不同时期但具有文化传统上的渊源关系的树崇拜都反映了古人眼中树的天地通道作用。后来的道教吸收并继承了这种树崇拜思想,将其作为宗教神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道教认为树能让人长生成仙

道教吸收了树作为天地通道的作用,将它想象成道士成仙的一条通道。《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载有侯道华由松树飞升的传说,其飞升时“松上有云鹤盘旋,箫笙响亮,道华突飞在松顶坐……俄顷,云中音乐声幢幡隐隐,凌空而去”。后人郑云叟以此题诗云:“松顶留衣上玉霄,永传圣迹化中条。不知揖遍诸仙否?岂累如今隔两宵。”由此可见道教中以树作为升仙的途径,可以说树的天地通道作用在道教中得到了继承和保留。

道教除了吸收远古传说中树的天地通道作用外,还根据自己的教理教义将长生成仙思想贯注其中。道教认为,在天上的仙境中,处处都有树的存在。《云笈七签》中说天上的阳明星、阴精星、真人星、玄冥星、丹元星、北极星、天关星、辅星、弼星等众星神周围都是树众环绕。且不同的神周围的神树不同,有玉树、赤树、黑树、三华之树、青华之树等不同的神树。天上如此多的树与世间芸芸众生有着相互的对应关系。《太平经》中说:“人有命树生天土各过,其春生三月命树桑,夏生三月命树枣李,秋生三月命梓梗,冬生三月命槐栢,此俗人所属也。皆有主树之吏,命且欲尽,其树半生;命尽枯落,主吏伐树。其人安从得活,欲长不死,易改心志,传其树近天门,名曰长生。神吏主之,皆洁静光泽,自生天之所,护神尊荣。”这条材料说明,每个人都有代表其本命的树植于天下,由天上的树神看管。当人命将尽时,其树也会枯萎,人死后,树神就会把这株树砍掉。如果想追求长生的话,可以将树移植到天门附近,在这里的树都可不死,但前提是人必须得“易改心志”,即信奉道教。

由于树象征着生命,因此甚至有人就居住在树上,认为这也可获得长寿。《云笈七签》里记有“南方去中国八万一千里外,名阎浮黎之外,极洞阳之野,国名伊沙硏之国,一名火庭天竺之国。国外有长洲,一名青丘,在南海辰已。地方五千里,去四方之岸二十万里,则生天树,长三千丈,大者二千围。甚多灵药,甘液玉英,无所不有。其上有民,人皆寿三百六十岁”。这种居住在树上可获长生的观念在东汉时大为流行,有道之人可久居树上。1991年7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县南蔡庄乡发掘出一东汉建宁二年(169年)的石碑,上镌512字。考古发掘简报指出,该碑“通篇充满了道教色彩,反映了道教在东汉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研究历史和道教的珍贵资料”。这就是所谓汉《肥致碑》。其中记载到:“河南梁东安乐肥君之碑。汉故掖庭待诏。君讳致,字苌华,梁县人也。其少体自然之姿,长有殊俗之操,常隐居养志。君常舍止枣树上,三年不下,与道逍遥。行成名立,声布海内。群士钦仰,来集如云。”肥致三年居住于树上,因此被世人所崇拜,认为是有道之人,后又作为尊贵的客人长住于许幼仙、许建家,并拜其为师,而且在许幼仙死后在其墓室中树碑记载肥致的事迹。

树之所以能带给世人长生是因其自身有着灵魂和生命,如同人类一样,而且树自身有着很长的生命,所以成为了长生的代表。《三国志·魏武本纪》注引《世语》曰:“太祖自汉中至洛阳,起建始殿,伐濯龙祠而树血出。”《曹瞒传》曰:“王使工苏越徙美梨,掘之,根伤尽出血。越白状,王躬自视而恶之,以为不祥,还遂寝疾。”曹操伐树能令树出血,这表明树是有生命物体,伐树后不久曹操即亡故,说明树有灵性,会报复人类。再加上一棵树的年龄可以上达几千年,因此树在古人心目中就成了离人们生活最近的神灵。受到人们的崇拜。树在道教中不仅象征着生命,而且有些自身中就有神灵,《抱朴子内篇·登涉》说:“山中有大树,有能语者,非树能语也,其精名曰云阳,呼之则吉”。人在山中遇到这种树精只要能正确叫出它的名字就无事了。

有道之人居树上得长生,凡人则可以祭拜树而得长生。《真诰》记有:“昔有一人好道。而不知求道之方。唯朝夕拜跪。向一枯树辄云。乞长生。如此二十八年不倦。枯木一旦忽然生华。华又有汁。甜如蜜。有人教令食之。遂取此华及汁并食之。食讫即仙矣。”正因为树的长生象征以及其自身的神灵性,所以道教将其作为一种信仰继承保留,并且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崇拜。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