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武当传说 >

一镜包罗千秋 人物故事显其中
栏目分类:武当传说   发布日期:2017-04-25   浏览次数:

人物故事镜在铜镜的背面铸造以人物故事图案的纹饰,其题材包罗万象,神话故事、儒释道、民间传说等等无所不包,如东汉时期的东王公西王母镜、神兽故事镜,唐代的真子飞霜镜、王子乔吹箫引凤镜等。特选三面比较有代表性的铜镜,共享于下。

宋代许逊降龙镜

许逊(239~374年)晋道士,汝南(今河南汝阳)人,字敬之,号许旌阳。按《十二真君传》:“许真君名逊,字敬之,本汝南人也。祖琰,父肃,世幕至道。”许真君的诞辰是吴赤乌二年(239年)正月廿八日,其母先梦金凤卸坠于怀中而有娠。他博通经史,明天文、地理、历律、五行谶纬之书,尤其喜好神仙修炼,拜大洞君吴猛为师,传三清法要。后乡举孝廉,晋太康元年(280年)出任旌阳令,人称许旌阳。后来晋室渐乱,乃弃官东归,浪迹江湖,寻求至道。曾自言遇上圣传授“太上灵宝净明法”,有斩蛟擒妖道法。东晋宁康二年(374年)举家从豫章西山飞升成仙。元朝时,道士刘玉用“净明”作为教派名称,主要经典为《净明忠孝全书》,并奉许逊为教祖。

一镜包罗千秋 人物故事显其中

宋代许逊降龙镜(资料图)

民间相传晋时江西频发水灾,民不聊生,许逊降蛟除害,水患乃消。因其道法高妙,声闻遐迩,时求为弟子者甚多。宋代许逊降龙镜描绘了这一故事。

此镜葵花形,连珠纹钮座,直径14厘米,厚0.85厘米,为同时期较厚重的铜镜。镜钮右的人物为许逊,他头挽高髻,身穿宽袖长衫,脚踏浮云,神情自若;左手臂挽一根打成圆结的长索,右手抬起,用力掷剑,刺向飞龙。镜钮左为蛟龙,尖齿利爪,目光凶悍。许逊施法力将其降服,被降服后的龙匍匐挣扎,惊恐万状,威猛神骏的形象荡然无存。此镜的纹饰图案寄寓了民间百姓对江河安宁、洪害永除的美好愿望。

辽代唐王游月宫镜

辽是10—12世纪初在中国北方契丹族建立的政权,与北宋对峙,后被金灭。在长达2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契丹族人在铜镜铸造方面广泛借鉴了唐镜雄健厚重的风格和宋镜柔和俏丽的特色,并结合本土风俗习惯,形成辽代铜镜重要的特征。辽代铜镜特征明显、制式规范,在借鉴汉族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形成有别于其他民族和文化特色的草原文化风情。

一镜包罗千秋 人物故事显其中

辽代唐王游月宫镜(资料图)

唐王游月宫的故事据《唐逸史》记载:唐开元年间,玄宗中秋之夜邀请申天师及鸿都道人一同赏月。三人赏月把酒言欢之际,玄宗心悦,想到月宫游历一番。于是申天师作法,方士罗公远掷手杖于月空,化作一座银桥,桥的那边一座城阙,横匾上书“广寒清虚之府”。罗公远对玄宗言道:“此乃月宫是也!”

玄宗见仙女数百,婀娜多姿,翩翩起舞与广庭之上,他看得如痴如醉,默记其舞蹈之中优美的曲调,回到人间后即令主管宫廷乐舞的官员依此整理出一首优美动听、仿佛天外之音的曲子,配上宫廷舞女的舞姿,即为著名的《霓裳羽衣曲》,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

此镜硕大厚重,直径21.8厘米,厚0.75厘米,重达1460克。纹饰精美细腻,采用高浮雕和线雕相结合的手法铸造,应该为当时官造。硕大的镜体犹如一轮满月,高低起伏的纹饰之间映现月中寒宫;月宫的楼阁时隐时现,摇曳的桂树在月影中晃动着枝条;捣药的玉兔分外高兴,迎客的金蟾舒展着身躯;随风的流云,弯曲的月桥,桥下水潭中现身的神龙跃跃欲试,好一派天上仙境,人间胜景,让人不能不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匠心独具。

金代煌丕昌天海泊镜

此镜菱花形,直径17厘米,缘厚0.45厘米,重400克,构图十分精美,水中浪花似在翻动,浪上点缀些花叶,有向上的摩羯,张着大嘴的怪鱼、怪兽,还有一条载满了人的龙船驶于波浪滔天的海上,船头数人和船尾数人像是在划船。镜中间上部铸有近似蝌蚪文的“煌丕昌天”四字,排成两行自右向左竖读,突出了该镜的主题。

一镜包罗千秋 人物故事显其中

金代煌丕昌天海泊镜(资料图)

蝌蚪文也叫“蝌蚪书”、“蝌蚪篆”,这种字体的名称是汉代以后才出现的,于笔画起止时皆以尖锋书写,其特色是头粗尾细,形似蝌蚪,因而得名。元吾衍称其“画文形如水虫”。近人王国维以为“科斗”,作为书体之名,始于汉末而终于唐代。“煌丕昌天”四个字是否为蝌蚪文,此镜种出自何处,哪个年代考古界曾饱受争议。经研究铜镜书籍图典,并根据国内多处出土此镜的报告,认为此镜源于中国而并非舶来品,且为非常流行的品种,其年代贯穿宋、辽、金时期,以至于此镜出土范围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