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武当传说 >

马钰祖师以悲为美 作《琴操》迥出流俗
栏目分类:武当传说   发布日期:2017-04-26   浏览次数:

马钰词作《琴操》

《琴操归山操并序》是马钰临终前的一首词作,也是在全真教史上颇有影响、传播极为广泛的一首文学作品,元代《琴操归山操并序》的碑刻至今仍然保留在范园(雷神庙)内,虽然历经近八百年的沧桑岁月,碑刻的边缘部分已经缺损,背面也已剥泐严重、字迹难辨,但从正面残留的字迹中,我们依然能够较清晰地辨认出其中的若干主要内容。

马钰祖师以悲为美 作《琴操》迥出流俗

琴操

《琴操归山操并序》内容

这首词作的全文见于1936年版《牟平县志》,现根据其中的记载,将全文抄录如下:

宁海州昆嵛山丹阳马钰

琴操归山操并序

钰与云水僧“竺律”师、殿试范寿卿相会于郡城之北三教堂,因焚香宴坐,命郦州道士王大师鼓琴久之,亦一时之胜会。日昊则有乡人云集,由此作琴操,盖钰有归真之意也。丹阳马钰。

能无为兮无不为,能无知兮无不知。

知此道兮谁不为,为此道兮谁复知。

风萧萧兮木叶飞,声嗷嗷兮雁南归。

嗟人世兮日月摧,老欲死兮犹贪痴。

嗟人世兮魂欲飞,伤人世兮心欲摧。

难可了兮人间非,指青山兮当早归。

青山夜兮明月飞,青山晓兮明月归。

饥餐霞兮渴饮溪,与世隔兮人无知。

无乎知兮无乎为,此心灭兮那复疑。

天庭忽有双叶飞,登三宫兮游紫微。

时大定二十三年九月十一日

背景简释

从这首词的落款可知,马钰的这首词作于1183年(大定二十三年)9月11日,在《范园(雷神庙)遗址考》一文的考证中我们知道,马钰是在1182(大定二十二年)年返回山东老家的,并于1183年12月22日,羽化于莱阳游仙宫。也就是说,马钰作完这首词三个月后就去世了。

词的含义

对于这首词的含义,马钰在其序中已经讲得很明白,就是借此寓寄“归真之意”。“归真”是道家修行者特有的名词,与“羽化”及佛教的“圆寂”都是同一个意思,均表达出家人故去之意。“归山”一词是“归真”的另一种表达,意义相同。

当时的场景是马钰来到宁海城北之三教堂,与范怿、范明叔、和尚烛律师等几位故友旧交相会,焚香宴坐。这是中古时期文人士大夫们一种常见的文化聚会活动,也是马钰与几位老友们在数十年来的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会面交流形式。席间,忽有一位祖籍郦州的王彭道士携古琴不约而至,由于王道士也是熟人,并且精于古琴的弹奏,马钰遂提议请王彭道士为大家弹奏琴曲《广陵散》助兴。

王道士在当时的宁海地区被誉为鼓琴大师,其弹奏的技艺十分娴熟精妙,按马钰在此序中的记载描述,当时王道士抚琴演奏时的琴声,清越悠长、玄疏淡远,有如尘外隔世的金石之韵;其宫商响高、徵羽声下,似乎在远山之间回响。直至傍晚时分,众人仍然没有散去之意,而且附近的乡人在听到三教堂内的琴声后,也渐渐被吸引过来,大家都静静地聚集在大师们的周围,聆听这难得的尘外之音。正当满屋人为这天籁之音如痴如醉之时,马钰却似有所感,等王道士的琴曲演奏完后,马钰意犹未尽,提笔沾墨,和王道士的琴韵作此《琴操归山操》一词,以寄咏胸臆。

清同治年《宁海州志·古迹》中对此有如下的记载:“三教堂,旧址不知其处,按范殿试怿跋归山操石刻后云,吾乡刘宜之,郡城之北有庵一所,宽闲深靓,以馆四方云水之士,命僧烛律主之,鄜州王羽士鼓琴于此,丹阳作琴操归山得道,一时文人多往游。详见艺文范殿试跋后。”从这一段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三教堂的主持就是牟平城内大名鼎鼎的烛律(竺律)禅师,是由当地的人刘宜之出资建造的。关于烛律大禅师,清同治《宁海州志·卷二十六·外书·仙释》载:“竺律大禅师:大定初,邑人刘宜之构一精舍,曰三教堂,以馆四方云水之士,延大禅师竺律主之,马丹阳数相往来。”

马钰的这首《琴操归山操》,正如序中所说的,并非一时的风雅之作,而是当时机凑缘熟下心境的一种自然流露,此琴操之作,是马钰人生观、自然观以及当时心境的真实流露,其中既有无限的感叹,也是对自己十多年修行教化的总结,其中略带无奈与伤感的情绪中,包含着大师对自己的肯许和对世人的劝诫,也明显地流露出大师的登真归化之意。此外,这也表明马钰是通音律的。当然,这在当时的文人雅士中并不鲜见。

从教理上来说,一个修道有成之人对自己的来去一般都有着较准确的把握,并有着一些特殊的感应和征候。如在大定二十三年(1183)八月,即写下《归山操》的前一个月,马钰曾行化至昆嵛紫金山东华庵,见到傍边有大松数十株,枝叶变白,半载不青。马钰遂叹曰:“松之白,殆为我乎?”也就是说,马钰认为这些松树枝叶的枯萎变白,预示着他将要离开人世。

又《委形赞》:癸卯岁,师父丹阳真人一日俄肆笔而书,名曰《委形赞》。是岁果蝉蜕,故集于是。

卫身之光,照耀非常。卫身之兽,风云前后。大哉登真,委形而寿!绀发青眉,红颊素肌。如龙换骨,如蝉蜕皮。不作易性,奚为空衣。兀然若睡,卧箦而归。大哉登真,路入青溟!麟随绛节,凤辇朱车。鸣鸾珮玉,履虚步云。超受真诰,上登玉宸。天路何长?天人飞翔。摐金拊石,散花烧香。声动三界,众来十方。群魔钦仰,六丁惊遑。灵颖斯成,幸无灾螟。却顾松柏,非为遐龄。山有时田。天长地久,永为列仙。(齐鲁书社2005年第1版《马钰集》第95页)

我国的传统文化(道家、儒家)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认为自然界与人之间是有着某种特殊交流与联系的,是合而为一、相互感应的。

马钰的这首《琴操归山操》在全真教文化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但表现了马钰祖师出色的音乐修养和深湛的艺术鉴赏力,而且它把以悲为美的观念发挥到了极致,跨越了世俗之间悲与乐、祸与福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唱出了迥出流俗的曲调,表现了对死亡的一种坦然自在。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