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武当传说 >

传统民居今何在:福建土楼转型记
栏目分类:武当传说   发布日期:2017-04-27   浏览次数:

公元14世纪至15世纪左右,客家人从中原地区迁往东南部的福建省,在这里建造了用于居住的传统建筑土楼。在鼎盛时期,装修精美的土楼住民多达400人,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土楼正逐步由当年以居住为主要目的的实用建筑,转变为吸引游客前来的大型建筑博物馆。

传统民居今何在:福建土楼转型记

俯瞰土楼图景 资料图

计算河坑村土楼数量

福建省农村地区的土楼体形巨大,看起来就像是宇宙飞船。从乘坐的汽车窗口望出去,能看到多少这样形似堡垒的建筑呢?这里的每一个村庄似乎都有很多土楼。

传统民居今何在:福建土楼转型记

福建土楼分布示意图 资料图

随着行程深入,我对土楼的痴迷不断增加。我甚至要求下车,独自穿行于山间的村庄小道,同时计算着土楼的数目。

河坑是一个居住着数百人的村庄,在这里我发现了13座土楼。(土楼在汉语普通话中是“土制建筑”的意思,果真名如其形。)土楼看起来非常古老,黄土砌成的墙体很高,顶部有很多小窗户,通常只有一扇钉着铁皮的木门可以进出。

土楼形态各异,大部分都是圆形或者方形,很快我就不满足于只在外面傻看着了。土楼的前门通常是敞开的,于是每遇到一个我就进去看看,在不断的进进出出之中,我终于有所发现。

首先,仅从外表无法判断里面的样子。如果外表看起来庄严肃穆,内部则像一个宽敞的音乐厅。采光充足的院子周围是雄伟壮丽的木制房屋,可高达五层 。每一层都是由深色的木材建造,面积相同的房间一个挨一个。走廊位于每层的拐弯处。

空旷的院子由鹅卵石铺就,院子中通常有一到两个水井,以及祭拜祖先的小型祠堂。狭小的空间让你只能不停地转身,装修精美的房间,头顶湛蓝的天空和雄伟的山峰,能容纳多人又固若金汤的建筑设计,无一不让人为之惊叹。

具有保护作用的墙体

黄汉民是一位建筑师,出版了许多关于土楼的研究作品。他认为尽管人们认为土楼的历史更为古老,实际上土楼建造的有记载的历史只能追溯到1558年。同一时期,中原迁来的客家人和这个地区的原住民发生过战争,与土楼最早修建的历史时期是一致的。

“建设土楼的初衷是为了保护住户的安全,历史记录表明那个时期人们常受到野生动物、土匪以及军阀的威胁。”黄汉民说。

为了抵御威胁,客家人用夯土建造了土楼,也就是用沙子、石灰以及粘土混合夯实筑墙,干了之后和混凝土一样结实。很多土楼的墙体至少厚达1.5米,可经受大炮、燃烧箭、攻城槌的袭击,甚至还能抗震。河坑村共有13座土楼,建筑时间从1550年代到上世纪70年代。

传统民居今何在:福建土楼转型记

土楼居民日常生活 资料图

土楼中的每户家庭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中心庭院。土楼的底层是每户家庭的厨房和用餐空间,第二层是储存室,三层以上则是卧室。

东升楼建于1961年,是一座三层土楼。与早期建造的土楼相比,东升楼的房间稍微大一些,不过也只能勉强容纳一张双人床,这是我所能看出的差别。

在河坑村我遇到一个姓张的茶农,他告诉我他父亲是一名建筑工程师,东升楼的施工就是他父亲监督的。每个楼层包含22个房间,里面有巨大的支撑梁,仅一层楼的建设就耗时一年。我问他这里有没有可能再建一座土楼,他看了看这座墙壁粗糙不平的雄伟建筑,摇了摇头说:“不可能了,现在建造这样一座土楼造价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5倍,而且还需要庞大的人力。此外,要到哪去找这么大的木材呢?”

土楼内部的氏族生活

我在河坑村遇到的人几乎都姓张。福建的这一带村庄主要以氏族为单位聚居在一起,每个村子都会有一个占大多数的姓氏,河坑村就是张姓为主的村子。此外,这里还有苏姓、李姓及简姓的村子。

为了方便整个氏族的生活,土楼演变成现在的样子:通常为几百人整个氏族,共同生活在一个建筑中,这在整个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西欧的城堡只在遭受外敌入侵时才会为村民打开城门,而土楼则始终为里面的居民提供保护。

传统民居今何在:福建土楼转型记

孩子们在愉快地玩耍 资料图

土楼里的居住空间是上下布局的,在山区平地有限的情况下这样的设计是很有必要的。根据家庭成员多少,每个家庭可以占据一个或者更多的隔间。第一层的房间朝向土楼中央的院子,是厨房和用餐的地方;第二层是储藏室;三层以上是起居室。黄汉民将这个设计比作橘子:橘子分成很多瓣,每一瓣都朝向中心区域。

在初溪村小学校园里,来自附近土楼及其他家庭的孩子们欢快地玩耍。在这些地区,大人们通常都离家前往大城市打工,孩子们则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照看。

与欧洲的城堡不同,土楼通常不会建在山顶上。几乎所有的土楼都位于谷底,理想的情况下背后靠山,前面有水流过,这是根据中国传统的“风水”原则布局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风水能使人与环境中的积极能量匹配。风水的拥护者相信好的风水能给人带来财富、权利和大量的子孙后代。山顶易受风的侵袭,在风水中预示着不健康和不安宁,因此不适宜建造房屋。

传统民居今何在:福建土楼转型记

孩子们乘坐三轮车回家 资料图

河坑村幼儿园的孩子们乘坐一辆三轮车回家。随着人口数量下降,农村学校的数量也在减少,孩子们到学校的距离也在增加。

有一天,我请风水师张守儒对河坑村的风水进行评价。这个枯瘦的85岁老人很快走到了我的前面,等到我追上他的时候他已经在抽烟了。他认为河坑村背靠的山形似龙,是好风水的象征。河坑村内有两道溪流汇入,这是聚财的象征;但是两条溪流加强后流出,他担心流出的财富恐怕要比留下的更多。

至于土楼中个人的命运如何,张守儒在土楼院子中的门前蹲下,拿出标有24个方向的特制罗盘,每次露出严肃的笑容时,他就会说“这是好地方”。

农村及土楼人口外流

福建这一带地区的风水一定不错,因为近年来游客不断涌入,带来了很可观的旅游收入。

2008年,福建省内的46座土楼当选为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河坑村在内的13座土楼,这一带地区的幸运就由此开始。每到周末,这里的村道上就布满行人和车辆,土楼中更是游人如织,周围的小摊贩也极力争取游客们的注意:忙着销售当地的特色产品茶叶、药用菌、毛主席画像及土楼形状的烟灰缸。

直到20世纪50年代,外部世界才知道土楼的存在,福建省南部的土楼更是到了80年代才为众人所知。

传统民居今何在:福建土楼转型记

荒废的土楼与在劳作的土楼主人 资料图

左图:有些土楼已经荒废了,如立本楼毁于1931年的战事。右图:在工厂打工多年之后,李晨回到了妻子祖上的顺裕楼养猪,教女儿传统的手艺如采摘金银花。

土楼所处村庄人烟稀少(客家人曾大批迁往台湾、新加坡),地理位置偏远,交通闭塞,这些因素使其长期不为外界所知。黄汉民是首批研究这片地区的学者,他一般骑自行车穿梭于这些村庄。

他还是知名的土楼数量统计者。根据他在旅行中所见,与学者和当地人的通信交流以及卫星图像的研究,他得出各种土楼数量为2812座,比之前的估计数量要少近千座。“够资格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土楼应多于46座,”他说。

传统民居今何在:福建土楼转型记

五一期间裕昌楼吸引了大批游客 资料图

五一假日期间,裕昌楼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裕昌楼高5层,是最高的土楼之一。如今只有几个家庭住在裕昌楼,不过很多人仍靠它谋生:收取门票、卖茶以及销售小饰品。

每次进入一座土楼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人都去哪了”。土楼一般都能容纳上百人,而现在只有寥寥几人居住,大部分都是独自居住的孱弱老人。土楼的庭院中长满了杂草,水井里也是一潭死水。有时土楼的阴凉处会出现一个所谓的“留守儿童”,通常都是交给上了年纪的亲人照看的,他们的父母则在遥远的城市打工谋生。

25年来,自从经济加速发展,中国社会转变为消费型社会,土楼居住的人口持续大量减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愿继续在狭窄的空间中生活,特别是房间中还没有水暖设施。 “现在只有穷人在土楼居住了,”我经常听到人们说。

传统民居今何在:福建土楼转型记

职业奔丧者正在哭丧 资料图

一座土楼通常由一个大家族或氏族居住,因此如果有人死亡会影响到所有人。在河坑的阳照楼,九十岁的土楼女家长去世后,一群身着白蓝相间丧服的职业奔丧者陪女家长的家人一起痛哭,这是向死者致敬的一种传统方式。

“大家的想法不同了。过去土楼属于一个大家族,每个家庭都会为土楼的修缮捐献钱财。但现在的年轻人不想把钱花在祖先的东西上了,只想留给自己花。”带我参观二宜楼的林艺谋说。在鼎盛时期,装修精美的土楼住民多达400人,如今则成了一座博物馆,大部分房间都是房门紧锁。

只有在国庆假日的时候,土楼才会恢复往日的生机活力。长期出门在外的家庭成员会回来探亲、参加婚礼,睡在他们曾经称之为家的房间里。

五一期间,我听到远在他乡漂泊的游子倾诉对土楼生活的思念,“那时很多孩子在一起玩,非常快乐;冬天也很温馨舒适,我们觉得很安全。”不过短暂停留数日之后,他们又都回到高楼大厦的家中了。

传统民居今何在:福建土楼转型记

土楼里热闹的节庆舞龙活动 资料图

未来的绿色建筑模版?

土楼不会轻易消失,其墙体设计寿命长达数个世纪。作为一个实用的建筑设计,土楼未来有可能卷土重来。研究土制建筑的工程师和建筑师认为土楼是“绿色建筑”的模版:节能、建筑材料就地取材、与环境完美融合。

根据加拿大建筑师Jorg Ostrowski的观点,建于18世纪早期的承启楼,是一座著名的四层圆形土楼。其建筑标准远超LEED认证体系,该认证体系是权威的可持续性建筑评价体系。广东省的广州市是一个居住着1400万人口的超级大都市,在广州的市郊,美国都市国际设计公司的建筑师为278户低收入家庭成功设计了一座现代版的土楼。

甚至古老的土楼也可以玩些新花样。旅游小镇塔下村靠近许多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土楼,企业家张敏雪将这里的一座遗弃了八年之久的土楼进行了修缮,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将其改建为一个名为庆德楼的旅馆。“最艰难的地方就是在房间内安装现代化的水暖设施。”他告诉我。

我在那待了一晚。宾馆里住满了旅客,非常喧闹。洗好的衣服就挂在栏杆上;鸡在院子中自由自在地散步;一个当地的神灵像前面燃着祭拜的蜡烛;夜里可以清晰地听见沉重的大门关闭的声音——这是一座十足的土楼。

传统民居今何在:福建土楼转型记

传统振成楼和现代版古楼 资料图

尽管土楼一般用于集体居住,一些富裕的个人也会建造土楼。振成楼(左图)是由靠开打烟刀工厂发财的林氏兄弟于1912年建造的。2008年,在巨型都市广州市附近,中国一家大型房地产公司建造了一座现代版的土楼(右图),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摄影: Michael Yamashita)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