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武当传说 >

古都遗韵 老北京的民俗与游戏
栏目分类:武当传说   发布日期:2017-04-28   浏览次数:

作者简介:方砚,民俗画家,自幼随父母生活在京津两地,少年时曾拜国画大师刘子久、刘奎齡学习国画;后又师从傅乃琳、沈毅、郭燕先生学习素描、连环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是连环画多产画家。曾创作了长卷画《中国古代历史图卷》、《江山名胜图卷》、《九河下梢天津卫》;《儒林外史》、《古都遗韵》、《中轴龙脉图卷》等作品。改革开放以来开始创作老北京民俗市井风情题材画作。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在日本多处寺庙创作佛教题材的大型壁画,在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变戏法

古都遗韵 老北京的民俗与游戏

大型戏法俗称“掏大碗”,表演者身穿大褂,拎一块方布,行话叫“挖单”。表演时把挖单搭在肩上,“变”出盛满水带有金鱼的大鱼缸,还能变出着火的火盆,这可真是大“绝活”。

唱堂会

古都遗韵 老北京的民俗与游戏

老北京有钱人家办喜事、做寿、办满月,一般都要请戏班或曲艺班到家里唱戏、说书。这就叫“唱堂会”。

举大刀

古都遗韵 老北京的民俗与游戏

天桥举大刀的艺人里,最著名的要数张宝忠,他能用单手或双手把一、二百斤重的大刀平托起,还能用单手将刀坚举起,他经常把刀舞起来耍,“背花”是他的绝活。

拉洋片

古都遗韵 老北京的民俗与游戏

拉洋片是在清末民国初年产生的一种“江湖艺人”表演的民间娱乐。“洋片”是画片绘制内容都是一些“洋画”,当时这些洋东西在中国人心目中是非常新奇的。

数来宝

古都遗韵 老北京的民俗与游戏

老北京的商业区买卖门口经常有“数来宝”,实际上就是来讨钱的,这数来宝蓬头垢面、破衣烂鞋,有的头上还戴个箍,上面有两个弹簧,弹簧上有两个红色的大绒球。手里拿两个牛扇骨,大扇骨边上穿一大圈铁环和小铜铃铛,用这两个大扇骨打着点,来到一个买卖家门口,像数快板书似的,数来宝现编词儿,见什么说什么。

耍中幡

古都遗韵 老北京的民俗与游戏

中幡是用巨大的毛竹制成,高约三丈,竿头有一个“红罗伞”,伞下挂着一面绣字旗标“京都宝善林太平中幡”,表演中幡将竿子竖起,托在手中能舞出多种花样,天桥耍中幡的人叫宝三,他能将竿扔起,用下边的牙齿接住,仍保持直立的姿态。

耍狗熊

古都遗韵 老北京的民俗与游戏

耍狗熊可是个大型表演,胡同里轻易不来一回。耍熊人牵一只棕熊或黑熊表演,指挥者狗熊耍叉、倒立、打滚儿,做一些简单动作,吸引围观的人,其中又以小孩子们最多。

天桥把势

古都遗韵 老北京的民俗与游戏

天桥艺人打把式卖艺各有绝活,有马术、二鬼摔跤、车技、拿大顶、吞宝剑、拉大弓、蹬技、顶人、单头顶等。

天桥相声

古都遗韵 老北京的民俗与游戏

相声起源于北京相声创始之一张三錄,他演出时就是以说、学、逗、唱四大技能吸引观众。天桥的相声艺人早年最著名的是焦德海,能说近200段传统相声。

耍坛子

古都遗韵 老北京的民俗与游戏

耍坛子的艺人能表演各种尺寸的坛子,小到一般的小坛,大到瓷缸(荷花缸),坛子不论大小,扔多高都可以落回到头上。不仅如此,他们还要做出许多花样,而坛子却始终不会掉到地上,既考验体力,又考验技巧。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