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寿地仙丸
栏目分类:疗法 发布日期:2018-12-26 浏览次数:次
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正方
菊花(去萼)、巴戟(去心)、枸杞子(拣去土及蒂)各二两,苁蓉(酒浸焙干)四两。右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以朱砂为衣。空心,温酒或盐汤下,三十丸。补虚冷,调元气,壮筋骨,明耳目,进饮食,和脾胃,延年,固丹田。
[按语]
此方出自宋·《太平圣惠方》,原名为“草还丹”。《丹溪心法》亦录有此方,但其主改巴戟天为三两,且不用朱砂为衣,方名也改为“益寿地仙丹”。此方即取丹溪方名,以便与古医籍中众多草还丹相区别。
方中主药肉苁蓉,味甘咸而性温,入肾与大肠经,功能温肾壮阳,滋精润燥。因其有甘温之性,故温肾而壮阳,能治男子阳痿、女子宫寒不孕,以及肾命火衰之腰膝冷痛,精冷稀薄;因其味兼咸而质润,故又能滋精养血,以治血燥便秘、精亏耳聋耳鸣。肉苁蓉温而不燥,滋而不腻,补而不峻,既可补阳,又可补阴,药性从容和缓,乃老年人服食之佳品。古人称其为“壮阳,大补益”,“补精益髓,悦色延年,非溢美之词。”
巴戟天味辛甘性温、入肝、肾二经,功能温肾助阳、强壮筋骨、祛风胜湿。因其味甘性温,入肝、肾二经,故温肾壮阳、强壮筋骨,以治阳痿遗精、宫寒不孕及腰脊痠痛;因其具有辛温之性,则能外散寒湿、祛风通痹,故常用以治疗寒湿痹证,腰膝冷痛。《本草再新》称巴戟天“温而不热,健脾开胃,既益元阳,复填阴水,直接续之利器,有近效而又有速功”。故与肉苁蓉相伍,功效益彰。
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肾二经,功能滋肾填精,养血益智。正如《本草正》所说:“枸杞,味重而纯,故能补阴,阴中有阳,故能补气。所以滋阴而不致阴衰,助阳而能使阳旺。虽谚云离家千里,勿食枸杞,不过谓其助阳耳”。并云“其功则明耳目,添精固髓,健骨强筋,益补劳伤,尤止消渴”,枸杞子虽重在滋阴,但兼可助阳,与肉苁蓉、巴戟天相配,可以弥补二者助阳有余、滋阴不足之弊,从而使本方药成为真正的阴阳兼补之剂。
菊花疏风明目,兼利血气,并有一定滋养肝肾之功。如《本草纲目》记载说:“菊花,昔人谓其能除风热,益肝补阴。盖不知其尤多能益金水二脏也。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用治诸风头目,其旨深微”,“故补肝肾药中可相需而用也。”方中用之以除因肝肾亏虚而致之虚风。
本丹以朱砂为衣,一方面可以防腐,另一方面尚可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
本方药适宜中老年人阴阳两虚、虚风上扰、腰膝痠痛、须发早白、头目眩晕、耳聋耳鸣、视物昏花者服用;平素阳虚内寒者则当慎用。
[附方] 地仙丸
《太平圣惠方》另有“地仙丸”,方为“枸杞子,神麯(炒)、甘菊花、熟地黄(干者炒)、桂(去皮)各二两,苁蓉(酒浸一宿切焙干)一两半。右为末,炼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酒饮任意下,空心服。治劳伤,头目昏眩,安神延年,乌须黑发,令身体轻健,耳目聪明,除寒热,调荣卫。此药常服,补劳伤,清头目,轻身延年,乌须鬓,悦颜色。”
[按语]
此方与上方药虽不同,但功能相近。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