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老儿丸
栏目分类:疗法 发布日期:2019-01-28 浏览次数:次
1926年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正方
石菖蒲铜刀刮去皮,用嫩桑枝相拌蒸,晒干,去桑枝不用,不可犯铁器,令人吐逆;山药蒸晒干;牛膝去芦,用黄精自然汁浸,捞出,换酒浸一宿,若无黄精,酒浸三日,捞出焙干;山茱萸肉慢火焙干;远志用甘草水浸一宿,捞起晒干,又浸晒;巴戟用枸杞子汤浸一宿,去心,酒浸一宿,捞起,用菊花同包,炭火焙令黄色,去菊花不用;续断酒浸,去内里筋,文火炒半干晒;五味子蜜汤浸去子,再用浆水浸一宿,焙干;茯苓去皮筋捣细,于水中搅去浮者;楮实子水浸三日,搅去浮者不用,捞起晒干,酒浸一宿,滤后蒸,从晨至午,焙干;枸杞子去蒂;熟地黄蒸,取出放冷,又以酒蒸,取出令干,又拌蒸三四次,勿犯铁器;小茴香酒浸一宿,炒干;肉苁蓉洗,酒浸一宿,刷去沙皮毛,劈破中心,去白膜一重如竹丝,饭上蒸,从寅至未,再用酥炙黄;杜仲去皮酥炙,炒无丝;各等分。
共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时温酒送下。壮筋骨、补阴阳。
[按语]
据原书记载,本方为华佗方。《摄生众妙方》亦录有此方,称能“治五劳七伤,阳事不举,真气衰弱,精神短少,不能行走,小便无度,眼目昏花,腰膝疼痛,两脚麻冷,不能行立。”
方中山茱萸、山药、熟地黄、枸杞子、楮实子滋肾强精;肉苁蓉、巴戟天、小茴香温肾助阳;续断、牛膝、杜仲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五味子敛肺固肾,益智安神;石菖蒲、白茯苓、远志益智安神。此方是阴阳双补之剂,既能滋补肾阴,又能温助肾阳;不仅补肾,而且补肝养心。本方药性也较平和,不温不燥,不寒不腻,适宜于长期服用,是比较理想的延年益寿药,其名已早为许多人所知,其功效也已为人们所公认。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长发育及衰老与肾脏的盛衰有着蜜切的关系,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现代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医所说的肾不仅与内分泌系统有关,而且与机体的免疫功能也有关。此外,肾与遗传因子也有关。如明·李中梓即说:“婴儿初生……先有两肾,故为脏腑之本,十二脉之根,呼吸之本,三焦之源,而人资之以为始者也。故曰先天之本在肾。”现代医学认为衰老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病理过程,与内分泌功能失调、免疫功能减退以及遗传因子的变化都有密切关系,而这些又与中医所说的肾脏虚衰有关。本方药重在调补肾脏功能,所以可能会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打老儿丸作为延年益寿方药,一般中老年人皆可服用;它也可用于治疗心肾两虚所引起的腰膝疼痛、阳痿不举、精力衰减、记忆力减退、夜尿频多、眼目昏花、两脚麻冷等症。但阴虚火旺者应当慎用。
[附方]还少丹
宋·杨倓的《杨氏家藏方》载有“还少丹”,亦名著名的延年益寿药,其方为“干山药、牛膝(酒浸一宿焙干)各一两半;白茯苓(去皮)、山茱萸、楮实、杜仲(去粗皮生姜汁和酒炙令香熟)、五味子、巴戟(去心)、肉苁蓉(酒浸一宿切焙干)、远志(去心)、茴香各一两;石菖蒲、熟干地黄(洗焙)、枸杞子各半两。上件为细末,炼蜜入蒸熟去皮核枣肉和匀,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温酒盐汤下,日三服。若只一服,倍加丸数。大补本气虚损及脾胃怯弱,心忪恍惚,精神昏愦,气血凝滞,饮食无味,肌疲体倦,目暗耳聋。五日有力,十日眼明,半月筋骨盛,二十日精神奕,一月夜思饮。”并云:“此药无毒,平补性温,百无所忌,久服牢齿,身轻目明难老,百病俱除,永无病疾,行步轻健。”
[按语]
还少丹与打老儿丸相比,除药量稍有出入外,仅少一味续断,二方药的功能也基本相同。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