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帝内经》素问 ● 痹论篇第四十三(原文)
道教典籍2016-07-10
黄帝问曰:痹之安生? 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帝曰:其有五者何也? 岐伯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 帝曰:内舍五脏六腑,何气使然? 岐伯曰: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
-
《黄帝内经》素问 ● 痿论篇第四十四(原文)
道教典籍2016-07-10
黄帝问曰:五脏使人痿,何也? 岐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帝曰:何以得之? 岐伯曰: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
-
《黄帝内经》素问 ● 厥论篇第四十五(原文)
道教典籍2016-07-10
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 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阳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者,何也? 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也。 帝曰: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下于膝者,何也? 岐伯曰:阴气起于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胜,则从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 帝曰:寒厥何失而然也? 岐伯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
-
《黄帝内经》素问 ●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原文)
道教典籍2016-07-10
黄帝问曰:人病胃脘痈者,诊当何如? 岐伯对曰:诊此者,当候胃脉,其脉当沉细,沉细者气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则热。人迎者,胃脉也,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 帝曰:善。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 岐伯曰: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 帝曰:人之不得偃卧者,何也? 岐伯曰:肺者,脏之盖也,肺气盛则脉大,脉大则不得偃卧。论在《奇恒阴阳》中。 帝曰:有病厥者,诊右脉沉而紧,左脉浮而迟,不然病主安…
-
《黄帝内经》素问 ●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原文)
道教典籍2016-07-10
黄帝问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为何也? 岐伯曰:胞之络脉绝也。 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贤系舌本,故不能言。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无治也,当十月复。刺法曰:无损不足、益有余,以成其疹,然后调之。所谓无损不足者,身羸瘦,无用鑱石也;无益其有余者,腹中有形而泄之,泄之则精出而病独擅中,故曰疹成也。 帝曰: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是为何病? 岐伯曰:病名曰息积,此不防于食,不可灸刺,积…
-
《黄帝内经》素问 ●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原文)
道教典籍2016-07-10
肝满、肾满、肺清皆实,即为肿。 肺之雍,喘而两胠满。肝雍,两胠满,卧则惊,不得小便。肾雍,脚下至少腹满,胫有大小,髀胫大跛,易偏枯。心脉满大,痫瘛筋挛。肝脉小急,痫瘛筋挛。肝脉骛暴,有所惊骇,脉不至若喑,不治自已。肾脉小急,肝脉小急,心脉小急,不鼓皆为瘕。 肾、肝并沉为石水,并浮为风水,并虚为死,并小弦欲惊。 肾脉大急沉,肝脉大急沉,皆为疝。心脉搏滑急为心疝;肺脉沉搏为肺疝。 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二阴急为痫厥;二阳急…
-
《黄帝内经》素问 ● 刺要论篇第五十(原文)
道教典籍2016-07-10
黄帝问曰:愿闻刺要。 岐伯对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脏,后生大??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肤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脉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肺动则秋病温虐,泝泝然寒栗。刺皮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刺肉无伤脉,脉伤则内动心,心动则夏病心痛。刺脉无伤…
-
《黄帝内经》素问 ● 脉解篇第四十九(原文)
道教典籍2016-07-10
太阳所谓肿腰椎痛者,正月太阳寅,寅,太阳也,正月阳气出在上,而阴气盛,阳未得自次也,故肿腰椎痛也。病偏虚为跛者,正月阳气冻解地气而出也,所谓偏虚者,冬寒颇有不足者,故偏虚为跛也,所谓强上引背者,阳气大上而争,故强上也。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所谓甚则狂巅疾者,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狂巅疾也。所谓浮为聋者,皆在气也。所谓入中为喑者,阳盛已衰,故为喑也。内夺而厥,则为喑俳,此肾虚也,少阴不至…
-
《黄帝内经》素问 ●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原文)
道教典籍2016-07-10
黄帝问曰:愿闻刺浅深之分。 岐伯对曰: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 帝曰:余未知其所谓,愿闻其解。 岐伯曰: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刺肉无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刺脉无伤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脉也。所谓刺皮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中,无伤肉也;刺肉无伤筋者,过肉中筋也;刺筋无伤骨者,过筋中骨也。此之谓…
-
《黄帝内经》素问 ●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原文)
道教典籍2016-07-10
黄帝问曰:愿闻禁数。 岐伯对曰: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鬲盲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傍,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 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刺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刺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刺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为呕。刺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面,中溜脉,不幸为盲。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刺舌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