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养生知识 > 道家养生 >

浅释传统内家拳养生与误区
栏目分类:道家养生   发布日期:2016-06-18   浏览次数:

       中国古代养生实践路线与传统内家拳养生在《黄帝内经》开篇,黄帝就向岐伯请教养生之道。岐伯的答案是: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①《黄帝内经》中追求的境界就是做健康长寿的平人”。在人们不懈追求健康长寿的过程中,可以说走了几条不同的路线,其中有三条路线作用明显:一是传统中医学的发展;二是宗教修行尤其是丹道理论的探索;三是传统内家拳的实践。

       在历史发展中,这三条路线在并行发展的同时也时有交叉:如古代养生有成就者中不乏医、道、武两栖或三者兼修者,如华佗创五禽戏、王重阳传全真、孙思邈著医书等;道医②是典型的第一、二条路线结合者,其体系与传统中医体系有很大区别,方法理念也多有不同,有着与道教交叉的显著特点;第二、三条路线由于传承本身的高度私密性和身心实践性,目前正面临失传的危险。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养生属于修命的部分。在宗教发展过程中第二条路线得到必然发展。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都有不少宝贵的实践经验。当然,单从养生成就看,当首推道教。道教养生术被公认是最卓有成效的,如道教南宗前四祖的平均寿命在100岁以上,最高活到137岁。道教徒中长寿者数不胜数,如张道陵、许逊、孙思邈、陈抟等。就现代人养生而言,汲取古代养生经验比盲目否定它更为明智,所以陈撄宁说切不可妄自菲薄,毁我珠玉,而夸人瓦砾”。③当然佛教也有命功传承,这从六祖慧能接受五祖衣钵的秘密过程可以看得很清楚(详见《坛经》之《行由品第一》)。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都视命功为拱璧,不肯轻易外传。所以萧天石先生说自古来,性功易传,命功难传,虽遇名师,亦恒难一叩即得也”。④

       第三条路线的发展多受第二条路线影响。传统内家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借鉴了宗教发展的成果,尤其是道教内丹理论的成果。在理论上,内家拳一向崇尚道家文化,道家以柔克刚思想是传统内家拳的灵魂,《太极论》长期以来也被认为是张三丰祖师所作。在实践中,很多内家功夫也直接来源于道教,如我国三大内家拳之一的八卦掌,其创始人董海川(1797-1882)就是师承道教中人,这在董海川的墓碑碑文中有详细记载。道教内丹的修炼者,大多也承认第二、三条路线的高度关连性。道教龙门千峰派传人牛金宝就认为:太极拳与道家养生功同出一源,根本不能分开……与太极拳、八卦掌、形意诸拳以及各家拳术,无不密切关连……这与道教静养功的要求以及所起的作用完全一致。”⑤本文主要关注于第三条路线的发展。

       内家拳养生是一条操作易、见效快的实践路线。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练武”。内家拳锻炼的首要目的就是养生,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这在我国主要内家拳的拳理论述中也都有体现。《太极拳论》中明确指出:愿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图做技击之末也。”⑥《太极拳十三势歌诀》也说: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⑦八卦掌《用法歌》中则把这一思想描述为升降开合练内功,丹田有宝妙无穷。练艺精心求其妙,证悟斯道得长生”。⑧一代内家拳大师孙禄堂总结说:修身之本,还元之道,总之不外形意、太极、八卦诸拳之理。”⑨

       内家拳养生的几个误区

       学习传统内家拳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养生、长寿,然后才是追求防身、技击等其他功能。这可以说是对于此种养生运动方式的长期实践总结。但由于种种原因,真正内家拳的实践并没有得到普及。由于没有得到正确指导,众多内家拳练习者虽然时间、精力投入不少,但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如此以来,有些人甚至开始怀疑前辈们留下的经典记述和心得是否正确,这是很不应该的。练习内家拳者应该尽量避免走入以下几个常见误区:

       练功与舞拳套

       许多传统内家拳爱好者其实不是在练功,而是在舞拳套。聊起太极拳,他们会告诉你,无论是83式、56式还是108式、24式自己都会,甚至陈、杨、武、吴、孙各式也都会;说到八卦掌,也是老八掌、新套路都会,尹、程、梁、史等不同派别的架子都知道。有的人练了很长时间,在比赛中拿过金牌,甚至拥有国家颁发的高级别段位。但如果向他讨教什么是内劲,却又得不到准确的答案。对这样的爱好者,王芗斋说的很到位:往往几十年纯功,而终为门外汉。”

       就连很多名家也承认自己走过弯路。当代著名八卦掌大师刘静儒曾说:我练习八卦掌40余年,前30年走了不少弯路,近10年才对八卦掌有了一些真正的领悟和认识,取得了点进步和成就。我体会并认识到:只有真正的气沉丹田,六合归一,练出八卦掌的内劲,再通过练功掌握八卦掌的技击特点和变化,才算是内家拳,否则,尽管练得很活很美,得过多少块金牌,或者自己感觉功夫已经上身,也只能属于皮毛,不能算是内家拳。”⑩

       其实练拳,尤其是练内家拳,追求的是大道至简,崇尚的是道法自然、顺应自然。只要舒舒服服地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感受融入到功法状态中即可。气沉丹田、水中漂木、曲腿趟泥、三心空洞等等,不皆是如此吗?内家拳追求的,是用平平常常的方法,把不平常的功夫练出来,认为这才是高明的。在练功进程中,内家拳做的是为道日损的减法。当把身上的拙力全部去掉,就至于无为了。无为之后方能无不为。

       内劲与力量

       在武侠小说中,对于内力的描述神乎其神,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这些都不过是作者的主观臆断和想象而已。其实内劲和力量根本不是一回事。

       笔者是八卦掌尹派传承,与一位早入行的八卦掌同门因偶然机缘建立了联系,但一直没有见面。他是专业武术队出身,跟名家练了20多年八卦掌。他在电话中说自己练起八卦掌来虎虎生风,简直吓死人。听了此话,笔者不禁为之惋惜。为什么呢?真正掌握内力的传统内家拳人,身体极为绵软,外表是绝对不显力的。尤其是在高级阶段行功时,动作轻缓,气息柔顺。在行功过程中抱神以静,可以把身体的拙力排除到不剩一丝一毫,把能量的消耗降到最低,又如何会吓人呢?看来,内家功夫确实像武术家荣华丰老师说的那样:四海堂内武一片,只是高师太少见。中高低来无人判,有段无实误少年。”八卦掌《转掌歌诀》中先师掌法传至今,世人鲜有得其真”的说法,也正是表达的这个意思。

       片面追求力量,而没有好的入手方法,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若急于拳套是舞,徒用暴力以求其速之美观,用急暴力者,无不怒目皱眉,顿足有声,先闭其气,而后用力,即闭而长呼一声,叹气一口,殊不知已大伤其元气也。”(王芗斋《意拳正轨》之《用劲篇》)很多习武之人往往喜欢追求表面的力量,在练习时发急暴力。若气口掌握不好,自然会出现气滞气憋的现象,时间一长必然致病。

       练拳与看书

       作为金丹派南宗的初祖,张伯端幼亲善道,涉猎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生死之术,靡不留心详究”。?纵使如此聪明,直到82岁遇师传其口诀前,他也还未悟透内丹之秘。他有感而发: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悟真篇》七言绝句之十四)但如果认为内丹修炼有多么复杂,那就错了,南宗四祖陈楠就说:金丹大道人人有,要须是口传心授。”?(《翠虚篇》之《真珠帘——赠海南子白玉蟾》)。

       传统内家拳也有类似之处。太极拳有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太极十三式歌诀》)的说法,八卦掌有个中奥妙在深玄,掌在师传学在专”(八卦掌《练功歌诀》)的说法,都是讲老师正确引导的重要性。有人可能问:自己若加倍努力,能不能无师自通地参透传统内家拳呢?笔者的回答是,成功的概率接近于零。因为传统内家拳的发展,有赖于几代甚至十几代人的连续积累。 在太极拳的发展史上,陈拳在杨露禅以前几不外传。杨露禅历尽千辛万苦,方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长兴处学得太极拳,并继而使之名扬天下。于是有陈拳还需杨拳传”之说,以后的武、吴、孙等式都是在杨氏的基础上衍生的。在学太极之前,杨露禅武功已经很不错;而武禹襄、吴全佑、孙禄堂在学习太极拳之前也都是有艺在身。尤其是孙禄堂,1886年春,他只身徙步壮游南北11省,期间访少林,朝武当,上峨嵋,闻有艺者必访之,逢人较技未遇对手”。他一直想学太极拳而不得。直到52岁时,遇武式太极传人郝为真,才习得太极功夫,最终三拳融会,创孙氏太极拳于世。由以上的简单历史回顾,可以回答一些初学者经常问及的问题:我有书、有视频,能不能自己学习内家拳?”答案既是肯定的,也是否定的。肯定的是,照拳架练没什么坏处,至少可以锻炼身体、愉悦身心。但如果想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内家拳,什么是传统内家文化,只照书和视频练就不行了,必须访明师(不见得是名师)、得真传。再说明白一点,得真传是掌握传统内家拳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其他还需要一些主、客观条件,如勤于思考、勤于练功,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毕竟一人难上碧崖头”。

       柔与刚

       当下太极拳练习盛行,早晚公园里经常有一些人在练习。这是好事,说明人们的养生意识比以前大有增强。但练习要讲科学,如果七八十岁的老年人还去进行刚猛的发力,那是在破坏自己的身体。这就又涉及到柔与刚的关系了。大家都知道,内家拳讲究以柔克刚。但是有的人可能又有疑问了,说内家拳也能打伤人啊,这是怎么一回事?内家拳的刚是柔中之刚,而不是靠上肢和胸部肌肉拉伸的强力。钢需纯炼始削坚。”内家拳的刚是从柔中提炼出的内劲的纯刚。这就涉及到如何提炼内劲了,这也是传统内家拳各门各派最为秘密的部分。再说直白一点,就是内家拳的刚是从柔中提炼出来的,是柔的积累。单纯表现外力,就算威风凛凛,圆睁双眼,脚踩在地上咚咚作响,累得气喘如牛,出了大力,而里面丝毫没有什么要求跟着,那等于白练”,?这句话可谓一语中的。

       内家拳的养生实践

       诚然,从表象上看,传统内家拳异彩纷呈,在养生上也各有千秋。就八卦、太极、形意三大内家拳而言,前辈行家们总结为八卦脚,太极腰,形意起落钻翻接点处”。但笔者个人认为,如果仅仅从对初学者腿的活性锻炼上,八卦掌的好处更直接,锻炼效果也更为显著。八卦掌锻炼的重要基础,是从走趟泥步转圈开始的,八卦掌功夫也是从看似简单的走圈中获得的,这个圈被叫作玄机圈”。腿是人活力的源泉所在,要不涌泉穴怎会长在脚心呢?南怀瑾先生也持这个观点。?八卦掌师祖董海川在世时,常常强调百练不如一走。八卦掌就是先从腿的锻炼开始的。庄子所说真人呼吸以踵”是有道理的,如果能够做到气沉涌泉,那功夫一定好得不可思议。有人会问,足踵、涌泉怎么会呼吸呢,那不是违反最基本的常识吗?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觉得可以这么说:所说呼吸,即非呼吸,是名呼吸。”在内家的高级行功阶段,会觉得身上每个毛孔都会呼吸。这是确实存在的现象,但这种境界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一旦步入真正的内家门,并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就会终生练习不辍。

       虽然三大内家拳从表象上看各有特点,但从实质来看,很多关键东西是类似的,如都在追求更好的根打,太极讲根打根才是真”,八卦讲脱身换影不留痕”,形意讲全身无点不弹簧”。于是前辈们对三大内家拳特点又总结与理解为:形意好,八卦巧,太极灵。笔者认为,三大内家拳到了高级阶段,其本质是一个东西,追求的境界也是一样的,只是从不同的方向向山顶攀登。《道德经》第55章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内家拳的至高境界何尝不是如此,如果一个内家拳者能够把自己身体的状态还原为初生的婴儿般,举手投足使唤都是极为细腻的内劲,是已臻极境。其实判断内家拳的水平高低,关键是看练习者有没有细腻内劲,是不是在推手中以劲道拿人。如果没有这个,会多少套拳、会多少式都没有用。技艺达到传统内家拳一定境界者,看一个人的练拳起势动作就知道练习者的水平如何了。

       (作者单位为广东行政学院)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医学 道教资讯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