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鼻祖张三丰之历史
栏目分类:太极八卦 发布日期:2017-06-29 浏览次数:次
张三丰,元明之际武当山著名道士。
史书记载,张三丰,名张全一,字玄玄,号三丰。辽东懿州人。丰姿魁伟,龟形鹤骨,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或处穷山,或游闹市……书经目不忘,凡吐词发语,专以道德、仁义、忠孝为本。“所以心与神通、神与道一、事事皆有先见之理也”。或三五日一餐,或两三月一食;高兴时穿山走石,疲倦时铺云卧雪,行住无常,“人皆异之,咸以为神仙中人”。
武当道教炼丹术源远流长,尤讲内丹。内丹是利用呼吸吐纳之功法,炼气为丹,以达到强身健体,长寿延年。张三丰内丹造诣深厚,他在《大道歌》中称“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先修心,心定自然丹信至,性情然后药材生”,形象地描述了内丹由炼化精气、金液还丹、采药封固的形成过程。张三丰内丹著作甚丰,《金丹要旨》、《金丹秘诀》、《金液还丹歌》、《无根树二十四旨》、《地元真仙了道歌》等明代即已刊行。后人编有《张三丰先生全集》,共八卷。
张三丰不仅内丹造诣甚深,而且武功高强,兼擅拳剑。他根据道教理论中的“道法自然”、“守柔处雌”等理论,把道家的内丹功、养生家的导引术、武术家的拳法、军事家的兵法,加以糅合、编创和演化,做出了集大成的贡献,创造了以内丹为体、技击为用,养生为首、防身为要,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借力打力、后发制人的具有独特功理功法、运动体系和形式的武当内家拳。明清以后武林多称张三丰为武当内家拳、太极拳创始人。经历代宗师的继承发展,武当武术成中华武林一重要流派,逐在民间传播,影响深远。
张三丰于明朝初年入武当山,拜玄帝(真武大帝)于天柱峰,并在展旗峰北陲卜地结草庐,供奉玄帝香火,另在黄土城卜地结草庵,名“会仙馆”。他曾经对山中耆旧说:“吾山异日与今日大有不同矣”。后来,明太宗果然大修武当山,封武当山为五岳之首,曰“大岳”。
明洪武二十二年,张三丰离开武当山,不知去向。当年湘王朱柏朝谒武当山,寻张三丰不得,写有《赞张真仙诗》一首,诗云:“张玄玄,爱神仙。朝饮九渡之清流,暮宿南岩之紫烟。好山劫来知几载,不与景物同推迁。我向空山寻不见,徒凄然!孤庐空寂大松里,独有老弥松下眠”。
明洪武二十四年,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遣三山高道使于四方,清理道教,因张三丰声名远播,故特意叮嘱使者:“有张玄玄,可请来”。但终未找到张三丰。
明太宗朱棣入继大统,非常想把民间影响很大的“真仙”张三丰“延请诣朝”,多次派人寻访。并有致张三丰《御制书》:“皇帝敬奉书真仙张三丰先生足下:朕久仰真仙,渴思亲承仪范。尝遣使致香奉书,遍诣名山虔请。真仙道德崇高,超乎万有,神妙莫测。朕才质疏庸,然而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使致香奉书虔请,拱俟云车凤驾,惠然降临,以副朕拳拳之怀,敬奉书。永乐十年二月初十日”。
由此可见他渴见及仰慕张三丰的心情。
久寻不见,于是明太宗朱棣下诣在武当山专为张三丰建“遇真宫”,塑铜像供人朝拜,并派官员洒扫。至高无尚的皇帝为一名武当道士专门建庙礼奉,这在中国道教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