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太和宫(武当山金顶)[武当风光]
栏目分类:武当景点 发布日期:2017-07-01 浏览次数:次
武当山主峰天柱峰顶上的金顶,是武当山的精华和象征,也是武当道教在皇室扶持下走向鼎盛高峰的标志。
大岳太和宫建在众峰拱托、直插云霄的武当最高峰——天柱峰的绝顶上。在1612米的巅峰绝顶上建造规模宏大的道宫,更多地体现出的是一种前无古人的气魄和征服者胜利的昭示,武当山特殊的地貌形成的众峰拱托、八方朝拜的景观也神奇地渲染出皇权的至高无上。
大岳太和宫是武当山的最高胜境,无论是道人信士,还是香客游人,只有登上顶峰,走进太和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到了武当山。
明永乐十年,明成祖朱棣下令敕建太和宫,建成后嘉封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封这座建在绝顶上的道宫为“大岳太和宫”。皇帝的嘉封使武当山的地位一举而成为五岳之首。
明嘉靖年间,太和宫又进行了扩建,使殿堂道房多达520间。而在那次扩建之后,这里的称谓有了变化,以金顶围墙为界,墙外面的称为“太和宫”,墙里面叫“紫金城”。“北有紫禁城,南有紫金城”,可见当时大岳太和宫的地位仅次于北京的皇宫了。
太和宫整体建筑布局是依居天险、随山就势,充分利用其山形的自然起伏;在构筑上借其峻险而添其隆重,以达到肃穆庄严、大气滂礴的艺术效果,让人感到垂悬中的稳重和独步云天的威严。古人赞为“千层楼阁空中起,万叠云山足下环”,并说这是“补秦皇汉武之遗,……历朝罕见”。
来过武当山的世界文化遗产专家、空间学专家、建筑专家等无不惊叹大岳太和宫所反映出的建筑思想及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高度的统一,高度评价这“旷古之杰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明永乐十四年,在武当山天柱峰建成太和宫。而那时,天柱峰绝顶四周并没有现在看到的这一圈城墙。明永乐十七年,明成祖朱棣命隆平候张信、驸马都尉沐昕营造天柱峰的紫金城。明成祖下诏对建城墙提出要求说:“金顶砌造四周城垣,其山本身不要修动,其墙务随地势高下,……务要坚固壮实。”
整个工程历时五年完工,用巨型条石砌筑的城墙周长344米,居险临危却又坚固稳重,犹如一道光环围绕金顶,让人叹为观止。城墙上按东西南北四方建筑了四座天门,以象征天阙。四座天门临绝云空,极力渲染天庭仙界的威严……
太和宫在建筑规制上和其它道宫一样,但因为在它的上方有座金殿,所以它原来的正殿就有所降格,被称为“朝圣殿”。朝圣殿里供奉着铜铸鎏金玄武及他的部将雷神、灵官等神像。在明朝的一段时间里,香客信士,包括在山道人朝拜玄武大帝只能到这里为止,想上金顶是绝对不允许的,高高在上的金殿他们只能从远处望上一眼。
太和宫的皇经堂是道徒们每天早晚颂经的地方,也是武当道教一处重要的祭祀场所。这座明末被火焚毁,清道光年间又重建的殿堂极富特色。它的隔扇门上全部浮雕着珍禽异兽和道教神仙故事,其工艺精湛又有着浓厚的民间文化色彩。皇经堂内神像、供器、法器琳琅满目,均为铸造艺术和雕刻艺术的精品。殿内正中高悬的“生天立地”的巨匾为清道光皇帝亲笔所书。
太和宫的小莲峰上有一殿房,里面置放着元代铸造的一座铜殿。这座距今已有近700年历史的铜殿为仿木结构,是研究元代铜铸艺术的珍贵实物,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座铜殿。由于它原来置于天柱峰上,明朝建金殿时将其转运到这里,所以人们也称它为“转运殿”。借着它的谐音,许多香客和游人都到里面转一圈,以求“时来运转”。……
金顶景区包括中观、黄龙洞、朝天宫、古神道上的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和太和宫的金殿、皇经堂、紫金城、朝拜殿,以及元代古铜殿等古代建筑。这里保存着大量的各朝代制造的像器、供器、法器等文物珍品。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的灿烂明珠,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古代科技水平的历史见证,是无价之宝。
在金殿前,极目四方,八百里武当秀丽风光尽收眼底,群峰起伏犹如大海的波涛奔涌在静止的瞬间,众峰拱拥,八方朝拜的景观神奇地渲染着神权的威严和皇权的至高无上。同时,还能领略到很多奇异的自然天象奇观和流传着许多神话故事。
可以说,武当山金顶无论是对游人还是对香客都有着强列的吸引力。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来武当山金顶的游客连年递增。站在金顶,会有一种无形的震憾使人惊心动魄,崇敬虔诚之心油然而生。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