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仙乐记
栏目分类:道教音乐 发布日期:2016-06-17 浏览次数:次
去年初夏的一个傍晚,我们一行3人沿着青城山天师洞的石阶散步,暮色渐浓,只听远处袅袅的一缕清音飘忽而来,于是径直往前,探寻妙声。原来,这是青城山仙乐团正在排练。我们无意中闯入的,竟是已传承千年的青城山道教音乐的玄妙世界。
一
青城山道教音乐的历史十分悠久,大致可追溯到东汉顺帝初年。张陵传道蜀地之时,巴蜀民间的巫师祭祀音乐也随之注入,呈现出降神娱神的歌舞形态,具有十分浓厚的蜀地特色,以此奠定了青城山道教音乐的最初雏形。
我想,或许一味歌舞的音乐形式无法满足道教追求清静无为、庄严肃穆的宗教氛围,北魏时期,道教音乐一改以往的直诵,转而变为以钟、磬、鼓等法器交相和鸣的乐诵,道教音乐便开始逐步由祭祀音乐发展为做法事道场的较为正式的乐队音乐。此时,寇谦之撰写了第一部道教音韵乐章《云中音诵新科之戒》,其中的《步虚曲》如今还时常悠扬于竹烟波月的青城山中。到了五代时,杜光庭晚年隐居青城山,对道教科仪及音乐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规范,也因此改变了道教音乐长期散乱的局面。据闻,杜光庭对青城山道教音乐还有另一个贡献,那就是把当时巴蜀地区的民间音乐与宫廷音乐结合起来,交相糅杂成另一种音乐形式——广成南韵,使这种新的音乐形式成为了巴蜀地区道教音乐的主要脉络。
时间转到了宋代,成都府江原县道士吕太素编写了《道门定制》,这本书记载了37首道曲,但它并没有收录唱词。元代时,成都道士马道逸重订了《道门通教必用集》,同时增补了《道门定制》中空缺的唱词部分,这成为了当时青城山的主要道教音乐。明末,因四川战乱频繁,各地原有道教逐渐走向衰落,道教音乐也处于衰落时期。清康熙初年,武当山全真道士来到青城山主持传道布道事宜,至此,青城山的各道观开始运用全真道科仪音乐。光绪年间,成都二仙庵将全真道十方丛林通用的《全真正韵》编入《重刻道藏辑要》中,此书共收录道曲56首。现如今,青城山道教科仪中的静坛派使用的音乐就属于全真道系统,以唱《全真正韵》为主,其风格古朴、淡雅, 宗教气氛浓厚。青城山道乐在长期流变中逐渐固定下来并形成了自有的风格特点。此时耳旁流淌着的音乐声,正是道乐阳光澄明的见证。
二
只见三清殿中灯火通明,乐鼓喧昂,十几位道长手执各式乐器,正在演奏著名道曲——《步虚声》。他们发髻高挽,身着靛蓝和白色的袍褂,身影十分清淡。我们拣了靠墙的竹椅安静坐下,细细品味这美妙乐音。只听见悠扬的竹笛声伴随着雄浑的鼓点飘然而起,二胡、古筝、琵琶次第跟进,同时木鱼、云锣等伴奏乐器也在澄明的灯火中交相奏响,动人的曲音清越静谧,徘徊跌宕,袅袅不绝,一曲奏完一曲又起。随后,演奏完乐曲的道长们陆续离开了,但仍有几位留下来继续拨弄着乐器,他们反复练习着刚才演奏的一些乐曲,表现得心无旁骛。在与乐团成员的融洽攀谈中,我们结识了吹奏竹笛的王道长。一听他说话的语调便知道他是外地人,但入川数年,言语中倒也夹杂了不少川话的腔调。王道长非常热爱音乐,他主动承担了竹笛声部长的责任,为乐员们担任抄谱记谱的工作,有时还负责乐团的考勤工作。放在王道长谱架前的是一叠厚厚的曲谱,我们随手翻看着,其中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柳青娘》、《倒垂帘》等。在我们的邀请下,王道长欣然吹奏了一曲《倒垂帘》,悠扬的旋律顺势而下,流畅委婉,犹如一串串珠帘垂落。一曲吹毕,王道长顿时来了兴致,又即兴为大家演奏了一曲竹笛独奏曲《行街》。据王道长介绍,青城山仙乐团成立于2003年,乐手大多都是道长中的音乐爱好者,他们挑选了自己喜爱的乐器,一步一步开始学习,大家都非常认真努力。每周乐团都会有固定的几天排练时间,显然,道长们已经把音乐研习内化为修行的一种方式了。
第二天,我们继续跟随王道长参观了他们的排练。走进排练厅,只见大伙有说有笑,互相切磋彼此的技艺,气氛轻松融洽。下午3时左右,乐团指挥来到排练室,他首先帮助大家进行调音工作,大概10分钟左右调音完毕。随后,指挥请每件乐器的声部长带大家进行各声部的技巧熟练度练习。约1小时后,排练正式开始,指挥帮助大家操练起我们昨晚听到的一些曲目,在旋律的细节上作了精致的润色处理,使乐曲韵味更加浓厚。据乐团指挥介绍,青城山道教音乐几经沉浮,在今时的蜀地又重新继承发扬,他深感责任重大,因此对于每次的排练都格外认真。同时他也谈道,青城山道教音乐虽然在传承的过程中经历了不断的流变,但依然保留了自己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道教音乐中那份宁静、清新,使人们在参拜青城山、观摩青城山道教科仪活动时,能领悟到玄妙高深的意境。
在即将离别的那天傍晚,王道长邀请我们到他的客房饮茶闲聊,还未进门,就听见屋内传出缕缕琴声。进屋一看,只见他的一位道友盘腿而坐,抚弹着古琴,琴声汩汩流淌,细听之下,原来是蜀派古琴名曲《流水》。这首乐曲由清代著名蜀派古琴大师张孔山先生传谱,张先生当年亦是青城山的道长,可以说,青城山的道乐与蜀派古琴一直都是相生相长的关系。先生创造了独特的“七十二滚佛”技巧,通过复杂多变的旋律进行,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流水的各种动态。我们屏息静听,旋律从潺潺流水,转而幽泉出山、风发水涌,时而波涛之声,最终汇入汪洋,有惊心动魄之感。
走出屋外已是夜幕微降,遥望大殿香烟缭绕,身后的琴声忽明忽暗地再次响起,抬头只见一轮新月当空,琴声漫过虚烟,在月夜里低回,乐声如梦幻般飘忽于群山之中,久久无法散去!
(作者为中国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重庆文理学院音乐学院教师)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