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社科院道教研究专家:民间宗教也属于“大道教”
栏目分类:国学资讯 发布日期:2016-06-30 浏览次数:次
近日,“道教与民间宗教书系”启动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道教与民间宗教书系” 计划出版50余种,预计到2018年全部出版完成。作者主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道教协会,并有清华、北大、南大等其他高校相关学者共同参与。
待该书系出版完成,它将是国内第一套规模最大、最全面和系统介绍道教和民间宗教的图书。相比较于之前出版的道教普及类书籍涉及面过少,现在的书目基本能反映道教的方方面面。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就该书系的相关细节和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等问题专访了该书系顾问、曾任中国社科院道教研究室主任的王卡教授,以下为访谈内容。
澎湃新闻:此次计划出版的“道教与民间宗教书系”涉及50多种图书,那么确定这些书目的原则是什么?有没有分大类或者大的主题?
王卡:这53种书并没有什么具体的大类或者大主题,主要就是站在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拟定书目。我们知道过去对儒家文化的宣传比较多,所以这次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书来普及道教知识。这个书系涉及的方面比较广,目前已增补到54种,又加了道教影响中国少数民族信仰一类的书。
澎湃新闻:您预计哪些书会受到广泛关注?有没有哪些书目是以前没有涉及到的话题?
王卡:过去对道教的研究不太均衡,历史、经典类涉及的比较多,而对道教在中国社会中实际存在的状态,比如说仪式活动就介绍的较少。而且对于道教史的某些具体时段,比如说明清、近代道教状况的研究也比较欠缺,我们希望在这方面做些弥补。至于你问我哪些书会受到更多关注,这不太好估计。道教从历史上说,除了参与一部分中国传统的政治和礼教活动外,主要还是以祈福救灾等方术来吸引一般民众。有些方术虽然在近代被视为“封建迷信”而抛弃,但是在民众中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力;还有民间的祭祀仪式活动,自近代以来有所衰落,失去记忆,或许更能引人关注吧!
在我看来,中国历史上“神道设教”的主体是儒家,道教则更多保留了民间信仰中“方术”文化的内容。但是这些“数术”并非完全指算命、风水、驱邪一类。“术”是个很广的概念,比如说神话故事,医药养生、节日礼俗,书画、造像、乐舞、武术、服饰、建筑艺术等,这些都是宣传宗教义理的文化手段。可以有些客观的介绍,让现代人更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丰富的内容,而不止是空洞的教条。
澎湃新闻:“道教与民间宗教书系”的定位为普及类图书,但又要涉及目前道教最新的研究成果,是不是对作者的要求很高?
王卡:这套书我们将其定位为普及性质,参考了一系列的原始文献,也有最新的研究成果,是一套科普类和学术性并存的书。书的形式也符合现代潮流,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方法,类法国人做的世界文明史丛书。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某些分册可能会有一些不足之处,这取决于作者凭借的是一手材料还是二手材料。如果作者只是拼凑网络上的相关资料是不行的,只有真正基于一手材料写成的普及书才能体现学术水平。这次我们的写作队伍虽然比较年轻,但其中也不乏优秀的学者。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一直比较重视对一手材料的研究,所以我对于这套书的总体质量还是有一定信心的。
澎湃新闻:中州古籍出版社的萧红老师讲到这套丛书的宗旨时,提到了“拆毁偶像”这个说法,这是什么意思?
王卡:萧红老师的意思我并不是很明白。但是对于“偶像”这个词我想说,在道教研究的学术界,虽然一百年前就有人开始做这个工作了,真正大规模的研究是从改革开放后才开始,这里面没有偶像可拆毁。在道教研究领域并不存在绝对的金科玉律,道教学界没有绝对的偶像。倒是这几年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很多的空白都被填补,新兴的力量日益壮大,中青年学者占据主导地位,其中的大多数都是博士硕士。他们出了一些有分量的著作,有相当的学术价值,不仅仅只是文化泡沫。
澎湃新闻:我们之前出版过哪些道教普及类的图书?这些书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王卡:我们之前编过《道教文化面面观》《道教三百题》等书,主要涉及道教的基础知识,但篇幅分量不足,仅仅二三十万字。毕竟那时的研究机构还比较少,写作力量、研究的深入程度还不够,所以有些门类没有涉及,品种也比较匮乏。基本的读者群主要是道教界的人士,国家宗教管理部门的官员,文科专业的学生,还有社会上某些对宗教感兴趣的人,具体数量我就不太清楚了。而社会上畅销的那些关于修炼、符咒、选择术的书炒作成分较多,缺乏学术性、严肃性。当然我们对于这些“秘书”也不必一律禁止,应尽量向文化方向引导。毕竟任何宗教多是靠宣传“因果报应”来弘扬道德,劝导人们行善去恶。彰显神异的“秘术”不过是吸引民众的手段罢了,归根到底还是假借神道进行伦理道德的教化。
澎湃新闻:看了这个书系的目录后,发现除了专门研究道教的书,还有很多关于民间宗教的书,为什么会把民间宗教也囊括进来?
王卡:“民间宗教”我们可以换个词叫做“中国本土宗教”。明太祖朱元璋曾将道教限定为两个主要的派别:张天师创立的正一道和王重阳创立的全真道,缩小了合法性道教的范围。但中国民间实际上还存在很多与地方性信仰、少数民族信仰相结合的修道社团。它们在教义、方术、仪式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受到儒道佛三大教影响,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滋生的宗教性社团。明清以来,它们虽然没有得到官方的承认,但在民间广为流传,派系杂多,信众和祠庙数量大大超过两个正统合法道派。学术界通常把这些教门叫做“民间宗教”,也有学者称之为“大道教”。目前它们仍不属于我们国家承认的五大合法宗教,但有关部门已认识到,应该将它们逐步纳入依法管理的范围,正在研究制定相关的法规条例。学术界也应配合国家政策的需要,加强对“民间宗教”历史和现状的研究调查,适当向社会介绍一些相关知识,所以我们将这方面的部分研究成果纳入了书系中。其实在国外也一直是将中国道教和民间宗教放在一起研究的。
澎湃新闻:您如何看待鲁迅所说的“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王卡:鲁迅口中的“道教”应该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大道教”。中华民族的传统信仰是什么?就是所谓的天道、天理。跟西方信仰的上帝不同,中国人对“天道”的解释包括了人格性和自然性两个方面。一切事物的根源是天道,大自然依据阴阳法则生成了万事万物。这是中国人的核心宇宙观。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在对于天道的信仰上是一致的。金岳霖先生曾说过:中国文化最崇高的概念就是“道”,求道、行道是中国人追求的人生理想和超越目标。对于道的追求在中国民间有着各种各样的组织,不止是狭义的“道教”,凡是有这种信仰的都属于大道教的范围。我认为鲁迅先生说这句话的语境无需太过追究,重要的是这句话表达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根基是天道信仰。李约瑟先生也说过:“中国人如果没有道,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 中国人的价值观建立在对天道的信仰上,一切的社会文化教育都是以道的教化为根基,道让人们意识到自身的主体性及存活在这个世上的意义,让人分清何为善、何为恶。归根到底,社会组织的形式可以各式各样,但所具有的精神内核都大体相似,“天道”信仰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澎湃新闻:有人说道教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但又有人不承认道教的地位,甚至说“道教是模仿佛教而创制”的。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这两种说法?
王卡:狭义的“道教”(正一道及全真道)是中国当今五大合法宗教中唯一的本土宗教,但不是古今以来中国本土文化中产生的无数以“天道”信仰为根本宗旨的“大道教”中唯一的宗教性或非宗教组织。佛教自汉代传人中国,在南北朝时期实现了“中国化”。道教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接引和转化作用。当然佛教的教义教制对道教从原始民间教团发展为成熟的合法宗教,也曾有过极为重要的影响。但绝不能说“道教是模仿佛教而创制的”。
澎湃新闻:中国古代儒释道三家在教义和形式上互相吸取,区分是否没有像现在这么明显?例如现在台湾的儒释道三家更重融合而不是区分就是这种传统的继续,但大陆儒释道三家似乎更强调区分。
王卡:“三教合一”是隋唐以来儒释道三教中有识之士共同的主张。这一主张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宗教信仰方面高度“包容性”的特征。这种相互学习、相互包容的文化传统在当代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不存在所谓台湾更重融合,大陆强调差异性的现象。
澎湃新闻实习记者陶越彦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