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武当传说 >

用剪刀赋予纸张艺术生命
栏目分类:武当传说   发布日期:2017-04-28   浏览次数:

李强简介:

李强,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民间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主席、天津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会长、天津剪纸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国际民间美术家”,事迹收入《中华当代名人辞典》等书。

用剪刀赋予纸张艺术生命

李强先生(资料图 图源:张京羽)

李强的作品有着极强的艺术性,巧妙运用锯齿纹、月牙纹、枣核纹和朵花纹等民间传统剪纸技艺,通过不断地追求、探索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李强精心创作了剪纸作品千余幅,多数被收入《中国剪纸书票》和《天津当代民间艺术精品集》等书;百米剪纸长卷《悠悠沽水情》被认定为世界吉尼斯纪录;他的天津民俗剪纸(共69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曾获得过首届中华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展创作奖;曾录制中央教育电视台8讲《学剪纸》专题讲座,在全国电视台播放;出版《李强教学剪纸图集》《剪纸大全》《天津味剪纸集》等7本专著。

他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他曾多次随文化部、市政府文化代表团赴美国、英国、法国、瑞典、芬兰、韩国、非洲等地进行文化交流,作品被英、韩、法、瑞典等政府收藏。

采访实录:

问:李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来之前了解到,您的职业是教师,能介绍一下您任教的学校吗?

答:我所在的单位是天津河北区教师进修学校,主要负责全区美术教师的培训和教研的任务。由于我目前还兼任天津市剪纸协会的会长,所以把剪纸教学也纳入到美术的范畴之内了,从整个河北区甚至天津市来讲,对学生的剪纸教学这一块还是比较重视的。

问:中小学的美术课一般都是学画画什么的,怎么会想到教学生学习剪纸呢?

答:我们河北区有一个天泰小学,这个小学80%都是农民工子弟,校长跟我是关系很好的同学,他很想找到一个突破点,增强这个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氛围。所以他就找到我沟通,当时我一下子想到剪纸。因为剪纸的准备工作相对简单,材料也很简单,就是一把剪刀、一张红纸,成本很低。更重要的是,学习剪纸除了开发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外,还可以开发动脑能力和设计能力,因为在剪的过程当中要进行构思。从这几个方面来讲都比较适合在青少年这个群体中开展,所以我把他们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就定位在了剪纸项目课程的开发上。他们从2003年开始做这个项目课程,在2012年时候获得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校的称号。这个学校成为一个很好的案例,然后逐步在全区,甚至整个天津市开始推广。

用剪刀赋予纸张艺术生命

李强先生作品(资料图 图源:张京羽)

问:那这些学生都很喜欢学习剪纸吗?我感觉在大城市,小学生更喜欢电子产品,在北京,我在校园里也很少听到同学们谈论剪纸。

答:天津的剪纸是根植于民间的,因为有一大批热爱剪纸的美术教师,必然会带出一大批热爱剪纸艺术的学生。只要是接触过剪纸,孩子们都会喜欢上它。天泰小学将剪纸确立为学校特色课程已经将近十年,自编剪纸校本课程教材,坚持在一至六年级全面开设剪纸课程。通过师生共同学习剪纸、练习剪纸,天泰校园形成了浓厚的剪纸氛围,人人能剪、人人会剪、人人爱剪。

问:感觉学校的剪纸艺术氛围很浓,那会组织一些与剪纸有关的活动吗?

答:是的。天泰小学每年都开展剪纸类活动。作为首批全国中华民族艺术传承学校,天泰小学对剪纸特色课程常抓不懈,融入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德育教育中、教学活动中、少先队活动中,都能看见剪纸的影子。不仅形式上不断创新,还紧跟时代的脚步,在重要的节假日、纪念日活动中都少不了剪纸作品的创作、参与。

今年为了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在5月7日举办了千人共剪活动。主题是“传承民族文化,共筑美好未来”——千人共剪中国梦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这也是河北区“传承津沽文化弘扬华夏文明”系列活动之一。全校师生一起参与到剪纸创作当中,诠释了师生心中的中国梦。

问:像在这样的学校里,老师们的剪纸技艺是谁来培训呢?

答:我们有个培训千名农村教师计划,老师们特别喜欢,虽然他们根本没有接触过剪纸,但在培训过程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很浓。一开始在技法上,掌握起来会稍微困难些。这样的教师培训课程很多。像现在我正在给南开大学孔子学院的100多名教师做培训。类似这样的培训挺多的,这个暑假我基本上都在开展这种普及性培训。包括剪纸夏令营,也是全市的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学校代表60多人参加,给他们做了一次培训。还有一个中华传统文化基地,以《三字经》那些内容为主,给他们培训了几次。河西区现在也有一部分学校,包括静海也有一部分学校,还有津兰有一个八里台四小,他们也是请我当顾问,定期给他们做培训,然后老师们再去培训学生。

问:您个人喜欢给他们做培训吗?

答:反正这种普及培训从我内心来说倒挺高兴,因为从不知道到喜欢上,再到能拿起来剪,这个过程,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剪纸是什么呢?它入门很简单,你剪不了复杂的,你可以剪很简单的,一个苹果,一只蝴蝶,没事就剪一个搁在这儿玩。也不用起稿,就随意地剪,随手就能操作。

问:就是说它的门槛不是很高,是吗?

答:对,跟说相声的意思是一样,只要你会说普通话,能懂语言,你就能说,但是创意还是有创意的,你抖的这个包袱可笑不可笑,能否说得高尖,可能就不容易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让它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能接受,更多的人剪,更多的孩子喜欢,他们自然融进去之后就会追求艺术高度了。

用剪刀赋予纸张艺术生命

李强先生作品(资料图 图源:张京羽)

问:我比较好奇的是,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剪纸并学习剪纸的?

答:最初学习剪纸纯属工作需要。我是18岁高中毕业就当了小学老师,在河北区幸福道小学任美术教师。有一次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请了一个民间艺人给我们讲剪纸课,我觉得这剪纸挺好。而且那时候教课的时候只是绘画什么的,比较单一,而且孩子们的学具带得不全,比如教国画要带好多东西。剪纸材料简单、省钱省事,一张纸、一把剪刀就行了。所以我就试着在学校里开展,效果还不错。然后我自己也不断钻研,也拿自己作品向报社投稿,积极参加一些比赛,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把剪纸发展成了我们学校的一个特色。

问:也就是说您没有正规拜过师傅,是吗?

答:没有,也找一些老师请教,比如说原来天津美院的教授仉凤皋,他生前曾经是中国剪纸协会的会长。有时候我就去找他请教,他就给我说说这儿应该怎么改,那儿应该怎么动,这样的当面请教,我觉得对我帮助挺大的。

而入门后我才发现,中国民间的剪纸艺术不仅博大精深,而且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动脑的实践本领。20多年来,剪纸几乎占据了我所有的业余时间,我结合传统和现代剪纸技艺,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特色,希望用手中的剪刀表现出纸张的艺术生命力。

问:那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您觉得最难的环节是什么?我觉得学一门手艺都有一个瓶颈,如何去突破呢?

答:大家认为最难的就是构图,就是说我画什么、怎么画的问题。实际上我感觉最难的是如何把剪纸的语言、剪纸的元素合理安排在画面当中,我觉得这一点是最难的。比如说,刚开始孩子们设计的时候可能随便画一个小动物的外形,画一个小兔子,这个并不难,只要把兔子的形状画出来就行。但是怎么把剪纸的元素搁里面,不是做一个版画,也不是绘画。剪纸有很多的规律,其实就是夸张变形的规律,它必须有一定的夸张变形,这些都是剪纸特定的一些程式。

问:需要突破这些还得不断地去练习?

答:我觉得对于学习剪纸的人,尤其是小学生来说,并不是说把传统文化一成不变地拿过来,直接就按那个样子去剪,这样的话可能从技法上来说有一定的长进,但是从他的想象力开发上面,我觉得并不是最好的。虽然可以天马行空地设计,但不能忽视典型的剪纸语言。比如设计剪出的机器人很漂亮,但是没有剪纸语言就不是剪纸作品。

问:您所说的“典型的剪纸语言”指的是什么?

答:比如说,他剪一个方块搁在这儿,剪一个三角搁在这儿,那些东西并不是传统剪纸上的语言。剪纸语言指的是锯齿纹、月牙纹、枣核纹等,就是这些纹样有机的排列才能形成,一看到这些就知道是典型的剪纸表现手法,而不是版画或者其他。民俗剪纸的辨识度就靠这些剪纸语言。

用剪刀赋予纸张艺术生命

李强先生作品(资料图 图源:张京羽)

问:我以前觉得剪纸比较难的可能是一种创意,尤其是比较复杂的那种。剪纸是不是所有的都能连上?

答:剪纸分很多种,包括咱们最基础的这种设计,像画稿,画稿就需要把每一部分都连上,比如说像这个花边都跟它周围有连上,有一点不连的话就断了。像这里面有一些简单的,像这个每部分都要连上,这就是比较简单的。有些彩色剪纸就不是对称形的,就不是连的,所以也不是所有的都需要完全连的。

问:学习剪纸还得会画画才行吗?

答:也不一定,对初学者的造型,不要求这么完美,初学者要求是什么?要求夸张变形,只要有大胆的感觉就行。比如说这个脸不要求非得画成这么精美的,有一个圆脸,有一个眼睛,有鼻子有嘴,就足以满足它的要求了。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最珍贵的最难得的还是创意。

问:天津剪纸还是以剪为主,是吗?剪纸和刻纸的差别很明显吗?

答:咱们剪、刻都有,有剪纸的一些高手,也有刻纸的高手。剪出来的非常精气,长一点也能行。但是刻的效果跟它就不太一样了,就比较板,而且不会太长,太长容易断。我就比较擅长剪。

问:对剪刀有没有要求?

答:有要求。我用的剪刀基本上定做的,刀尖比较尖一点。市场上也有卖的,但是比较少。

问:听您这么讲,我都很想尝试一下,待会儿我可以试试吗?

答:当然可以。一般情况下你心里大致有这么一个数,就是要剪什么东西,在剪的过程当中,从外形来说倒不算很难。比如说我剪一个小蝴蝶,它的外形基本上很简单,就是一个触须,一个大翅膀,后面一个小翅膀。外形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而且是对称的图形。但里面这个掏空相对来说比较麻烦,一定要把剪刀插进去,稍微一晃动就插进去了,不要用蛮劲。然后迈小步,走快步,这就过来了。过来之后我们开始剪锯齿纹,锯齿纹是左右剪,往前送。

用剪刀赋予纸张艺术生命

李强先生与外国学者(资料图 图源:张京羽)

问:那么需要培训多长时间才能剪得像模像样?

答:可长可短,比如说我去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给留学生讲课,就一个半天,两三个小时,他们就能剪一些简单的图形。如果能学习一学期甚至一年,那么效果就会更好,是根据时间来确定课时的难度。

问:一般剪纸最多一次剪多少张?

答:七八张左右。一张反而剪出来效果并不是最好,当然纸太多就太厚了,也剪不好。

问:刚才说到学习剪纸创意很关键,看来想象力应该也很重要?

答:对,实际上剪纸在青少年阶段最主要是开发他的想象力,技法来说并不是很难。对他们来说要先感兴趣,感兴趣才能把这个传承下去。作为老师,我主要是思考教学这一块,怎么能够把剪纸传承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

问:那么在保护方面,纸张很容易被撕破,对于这些精美的剪纸艺术作品在保存过程中需要怎样把它完好地保存下去?

答:其实剪纸,在老一辈的时候对纸张的要求并不严,写毛笔字的大红纸都可以。因为我一般给孩子们就用那种最简单、便宜的纸,用来教学使用。还有一种纸叫丝红纸,它两面都是红的。这种纸比较韧,它是手工染的,所以造价比较高一些。一般纸在剪的过程当中,损坏的可能性不是太大。我在保存的时候基本上就是给它固定几个点,先翻过来拿小牙签蘸上胶水,粘几个点再压上就行了。只要环境不是暴晒和潮湿,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一般情况下几十年应该没问题。

问:天津的剪纸题材一般哪方面比较成熟、比较好?

答:因为咱是民俗味比较浓的,特别到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贴,所以还是以吉祥、生肖的题材最广泛。带有吉祥图案的,吉祥字的,都是以天津味比较浓的福、寿、禧为主。我出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天津味剪纸》,里面这些剪纸都是我设计的,送给你们一本,看完会对天津剪纸内容有个大概了解。

问:谢谢李老师。我平时看到的全国各地的剪纸都不是很大幅,精致是否是民俗剪纸的最高要求?

答:最初剪纸的用途是刺绣底样或者张贴使用。过年时张贴在木制的窗棂子上,起到美化的作用,所以都是很精致精美的。现在有个不太好的现象,就是一些剪纸作者,为了获奖,剪纸越做越大幅,但我个人来说不好接受。在天津河西区文化馆今年9月中旬有一个全国剪纸大赛,我们刚弄完初评,我也作为主评做了初评,就是幅越来越大,都是大长卷。对为剪纸的普及来说,那种长卷我觉得并不是太好。

用剪刀赋予纸张艺术生命

李强先生作品(资料图 图源:张京羽)

问:但我从新闻报道中曾看到,您有一幅作品7米多长,叫《百虎图》。

答:我这个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长卷,因为都是用单幅的小图拼出来的,就是用手剪出100只形态各异的小老虎拼出了一个长卷。这可以拉开,在博物馆里收藏。我曾经也做过长卷,1998年做成的,名字叫《悠悠沽水情》,完全表现天津民风民俗的,是用布做的,内芯是1.5米宽,加两边一共是2米宽,102米长,是世界吉尼斯纪录。当时是为了配合第四届国际民间艺术节,为在它的开幕式上展出而做的。

问:这幅作品花费了多长时间?

答:花费了4个月,2个月暑假都搭在里面了,还请了2个月假。我参与的是设计环节,专门有两个人负责剪。

问:现在《悠悠沽水情》这个卷还能在哪儿看到?为什么采用布这种材料?

答:这幅长卷在国家军事博物馆收藏。因为这么长的作品,如果用纸来剪的话很难操作,韧性肯定不如布,120米也挺重的,挺大一捆的。

问:您多次出国做一些文化交流,外国人对剪纸有什么样的评价?

答:你必须现场去做表演,如果说我作为一个商人拿着剪纸搁在那里卖,我觉得肯定没有什么人去买,但你现场一剪,他马上意识到这是手工的,会有好多人聚过来看你剪。它很神秘,没有见过的人他会在那儿猜测剪出来的样子,剪刀很快,纸张在那儿来回变,然后慢慢展开,谜底一揭开的时候他会很惊叹。不管去美国还是法国、英国,都是这样。他们还会提出要求,点一个想要剪的东西让我剪,并且不在乎等待的时间多长,可以耐心地等一个小时,他们就要你现场剪的作品。他们认为手工艺品倾注了艺术家的情感在里面,而且有它独特的风格,并且是独一无二限量的。这就是外国人对艺术的尊重,在这方面做得比我们好。

问:您的剪纸作品是非常代表天津的剪纸风格,还是说您自己又融入了其他各省的特色?

答:肯定要借鉴全国各地的优势,但是根还是在天津。天津的剪纸融合南北两派风格,具有粗狂不失细腻、质朴兼顾唯美、传统兼容时代的特点。在天津表现美好寓意的剪纸非常多,这种寓意在天津根深蒂固,特别到春节的时候挂吊钱,里面的那些字,包括那些图案寓意都是吉祥如意、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的。所以我们现在设计剪纸作品的时候也把吉祥寓意的元素都加在里面。实际上剪纸剪的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归根到底就是这句话。

用剪刀赋予纸张艺术生命

李强先生在上课(资料图 图源:张京羽)

问: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您认为当前还存在哪些问题?

答:从全国范围来说,剪纸的方向比较迷茫,它有不同的人介入,例如现在有一部分海归派有的也在剪纸,相对于民间的剪纸艺人来说,这些海归艺术家的视野更全面,艺术成就比较高。但是他对真正的剪纸文化缺少理解,自然就把传承作为次要的,把创新作为主要的出发点,所以他们的剪纸作品很新颖、技法也很独特,但我个人觉得没有剪纸味儿了,底蕴和经典的剪纸语言不存在了,所以我觉得这不是最理想化的传承,也是我最担心的问题。

问:也就是说只是创新是不行的,剪纸的精华与文化还是要传承下去。

答:对,首先你要继承。包括我在当评委的时候也是本着这个,你的参赛作品可以创新,我们也鼓励创新,但你的创新作品根本就不像剪纸了,甚至没有剪纸语言的体现,那我们评委会也不会采纳。

问:您有没有个人倾向?觉得哪个地方的剪纸自己最喜欢?

答:我还是喜欢民风比较淳朴的,比如说陕西、山西、辽宁、山东,这些省确实有很好的剪纸基础。

问:我还要去山东高密去拜访剪纸老师,高密是莫言的家乡,据说那里的剪纸相当棒。但在我印象中,那个地方还是比较贫穷。

答:越是贫穷地方出来的剪纸,越有味道,大城市没有那个原始味了,因为已经没有那种生活了。剪纸本来就来自民间,现在我们剪个高楼大厦,它的窗户就是方块的,你说你怎么变成剪纸的语言?所以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像十二生肖的剪纸,说实在的,凡是剪纸人都做过,但是出了一套新的我还是非常喜欢,因为一是题材好,再就是十二生肖里面的剪纸语言相当丰富。

问:各地剪纸艺人对十二生肖的表现形式应该是不一样的,您能分辨出是来自哪个地域的作品吗?

答:对,它有地域风格,有很明显的地域风格。同样的题材有不重复的艺术表现形式,所以剪纸灵活性还是挺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非常大。

问: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不知道您对它的未来有什么判断?您觉得它具备很强的生命力吗?

答:其实剪纸从诞生来讲就不是产品或者说商品,还是那句话,它就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精神层面的。我剪完之后,过年了或者平时贴在那儿挺好看,而且看着它,这个日子好像有点儿奔头,它是以这个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所以我现在教孩子们也好,培训成年人也好,我都会和他们说,希望你把这个剪好之后,过年不要去买窗花,你就贴你自己剪的,虽然不见得多么完美,但是你自己亲手制作出来的,蕴含了你的劳动和智慧,看到它会有幸福感和成就感。所以我觉得剪纸打根里就不应该把它作为一个商品卖,可以互赠。比如说谁过生日了,我做一个剪纸生日贺卡送给你,毕竟是我自己设计,自己剪出来的,代表了我的感情。如果谁说我想以剪纸作为职业,应该是很艰难的。

问:您觉得保护应该建立在什么基础上?

答:剪纸协会里的人没有一个是专职,没有一个是以卖剪纸为生的。最长的时间,我们是一个季度要集合在一起开会,这个会就是一个交流联谊会,一通知大家就都知道了,大家把一季度里设计的作品都带来,铺在桌子上,互相评论交流,张老师这儿不错,王老师这儿应该剪成那样就好了。就是这种交流形式,大家交流完了之后继续创作,就是这样。我们不想把它做成一个商品化的东西,这是寄托美好寓意的民俗艺术品,我们要做的是把它上千年的文化底蕴与精美的剪纸语言传承发扬下去。

作者手记

刚在李强老师的家中坐定,我就被面前的一张方桌所吸引,干净的玻璃板下,压着数张蝴蝶剪纸,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生动得似乎要飞起来。坐在这样的方桌前,所有的思绪与灵感是不是也会快乐地飞翔呢?

用剪刀赋予纸张艺术生命

作者与李强先生(资料图 图源:张京羽)

毫无疑问,和李强老师聊剪纸是个轻松愉快的过程。因为他是一名老师,而我是学生,所以我问什么,他都会不厌其烦地为我解答。这样的感觉如同在校园里和老师面对面交流,而且不担心自己的问题是否幼稚或者浅显。

即使现在是暑假,但李强老师依然十分忙碌,为了接受我的采访,他把下午将要上的培训课往后推迟了3个小时。显然,这种忙碌对他来说已是一种常态。早在2000年,李强老师根据自己在创作和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剪纸技法,编著出版了《李强教学剪纸图集》,该书一上市即成为图书市场的畅销书,如今已多次再版。而其所著的《剪纸大全》系列丛书,已成为少年儿童学习剪纸的“教科书”。他还曾为中央电视台录制了电视专题片《学剪纸》。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家”,他还经常代表天津剪纸艺术家出国做文化交流,为国外的观众进行民间剪纸。

其实,出国参加剪纸表演对于李强老师来说已不是一次两次了。有一年春节,在法国举行的展演活动中,李老师凭着一把剪刀、一张红纸,让法国人见识了中国剪纸的魅力。剪纸作品《清明上河图》一经展出,这些塞纳河边的市民惊呆了,他们没想到场面繁杂的《清明上河图》还能被一把剪刀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展演时,场面更加宏大,参观的人数更多,不仅有政府要员,而且还有从其他城市赶来参观的民众,不少家庭还带孩子来观看。

如今李强老师从事剪纸教学工作已有20多年,剪纸几乎占据了李强老师所有的业余时间,他善于把传统和现代剪纸技艺进行结合、创新,将锯齿纹、月牙纹、枣核纹等民间传统剪纸技艺融合到现代工艺上,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李强老师说,因为自己是一名教师,除了搞好创作外,最主要的任务是教好学生、做剪纸的普及和基础工作,让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使剪纸艺术绵延不衰。

我很幸运,在李老师家中观赏了长达7米的《百虎图》,100张形态各异的单幅小老虎剪纸被生动地拼在一张白麻纸上,有的威严、有的活泼、有的乖巧、有的顽皮……可爱至极,极富想象力和感染力。

据李强老师介绍,天津剪纸继承传统,兼容南北,独树一帜,历来在中国剪纸界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更是以强烈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不断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在全国各大展赛中赢得声誉。

与李强老师交谈,他总不忘自己是个美术老师,有育人的责任。谈到剪纸的具体细节,他会随手拿起一张红纸给我做演示,为了让我看清楚,他有意放慢了速度。只见一张巴掌大的方形红纸在他手中对折,翻转几下,一把小巧的剪刀在他的大手里灵活娴熟地上下剪挑,一会儿工夫,一只红苹果就在他掌心中出现了,而且还有两只弯弯的笑眼。他给我讲解这只苹果所表现出来的剪纸语言,把剪刀递给我,让我也试一下,并且鼓励我不要和他剪得一样。

用剪刀赋予纸张艺术生命

作者(右)与李强先生(左)剪纸(资料图 图源:张京羽)

在李强老师的现场教学下,在他的鼓励下,我也拿起剪刀,顺利地剪出了一只红苹果,而且剪出的两只笑眼中多了两个枣核纹状的眼珠,有了呆萌可爱的模样。虽然我剪的这只苹果生硬粗糙,但依然获得李老师的表扬,这让我开心极了。他说:“有着千年历史的民俗剪纸充满艺术魅力,要是能让孩子们没事坐住了都剪两下,肯定开发智力与想象力。最令人喜悦的是,孩子们的小手会剪出成人意想不到的世界。”

李强老师说他的生命离不开剪纸,用剪刀赋予普通纸张艺术生命是一种快乐,要让孩子们喜欢剪纸艺术,养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那简直就是享受。

作者简介:

“刻”艺人生:访国家级蔚县剪纸传承人周广

张京羽(资料图 图源网络)

张京羽,1997年8月10日出生于北京,祖籍山东。在北京中关村二小读完小学,在清华附中度过了愉快的初中生活,目前是北京人大附中1B班高三学生。善良温和,热爱美术、写作和生物,梦想拥有一个强大的动画制作工作室,能生产出令人惊叹喜爱的动画大片。

(腾讯道学网络独家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