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的“清净”理念
国学资讯2016-06-29
清静既是道教重要的教义思想,也是道教重要的养生方法,还是生发智慧的源泉。《道德经》中说:清静为天下正。宇宙万物虽然复杂万端,但终会复归于寂静虚无的本初。《道德经》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人虽然会有喜怒哀乐,但也会归于寂静圆明的自然本性。因此,《道德经》提出要致虚极,守静笃。 道教还有一部专门论述清静的经典,就是《清静经》。该经中说: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如果能保持清静的…
-
什么叫做道历
国学资讯2016-06-29
道历为道教专用之历纪也。系按我国夏历为准,用六十甲子以纪年。推算之法,由黄帝纪元(公元前二六九七年)开始,例如(公元二0一四年)道历为四七年。唐朝曾因老子为其始祖,乃以老子降生年(公元前一三00年)为道历之开始,但至宋以后,则仍以黄帝纪元为用也。而道教斋醮道场,所用表奏文牒等,则皆书以天运甲子之岁,因对神明故不用道历纪年也。 道历的算法 制订历法需要一个起算点,这个起算点就叫做历元。西(公)历的历元是以耶稣诞生日为起算时间。但我…
-
庄子名言85句
国学资讯2016-06-29
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2.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3.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 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5.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庄子…
-
中国的民间信仰
国学资讯2016-06-29
中国民间信仰主要指俗神信仰。他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⑻蕴⒆楹希钩梢桓鲈勇业纳窳樾叛鎏逑怠2晃矢髀飞窳榈某錾砝蠢辛榫拖慊鹜O拭鞯胤从沉酥泄浪仔叛龅亩嘣院凸浴?自然神 所谓自然神,指的是自然现象被人格化之后升格为神。在中国民间信仰中有许多自然神,我们这里主要介绍在中国古代比较有影响的几个自然神。 昊天金阙,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道教的最高神本来是元始天尊,但在民间信仰中玉皇大帝的地…
-
阴阳五行关系
国学资讯2016-06-29
阴阳五行学说之形成渊源流长,之内涵博大而精深,这一学说堪为中华古典哲学体系中的最具生命力的精髓与核心,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值得自豪的不朽的贡献。即是到了所谓信息时代的今天,其发掘不尽的深度,仍对现代文明具有着极大的魅力和启迪,并时时闪现出极具活性的光辉。面对这样一个宏博而渊深的课题,本文只能勉力谈及梗概,抚其皮毛浅肤而已。 就现存的史籍显示,阴阳五行观念的产生可上溯到上古三代,笔者认为,先民阴阳的观念产生似较五行的出现更为久远…
-
人要懂得珍惜,勿斤斤计较
国学资讯2016-06-29
对人生,有时要看得很重很重,珍惜人生,分秒必争,因为要做很多的事,也因为要快乐。对人生,有时要看得很轻很轻,人能增寿,却难免于逝,何必斤斤计较,尔虞我诈,自寻烦恼 少年气壮不失稚;青年气旺不失态;中年气盛不失势;老年气沉不失志。 看清勿看透,看穿勿看够。有谁会因为最终的死亡而放弃现时的生存呢? 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不可能永处于早晨,但拥有生命周期内的每一个早晨。 对人生,有时要看得很重很重,珍惜人生,分秒必争,因为要做很多的事…
-
道教养生重视清静无为
国学资讯2016-06-29
老子和庄周所倡导的清静无为的养生思想,深刻的影响着对我国道教养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对中医学的理论也有很大的影响。《黄帝内经》中就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等论述,这显然和道教著作中的观点是相一致的。 东汉时期,道教创立,道教中就把老庄等的学说加以发展,使之成为道教的教义,在这其中,就继承和发展了老庄的养生思想。东晋时期的葛洪在《抱朴子养生论》中说:心内澄则真神守其位,常以宽泰自居,恬淡自守,则身形安静…
-
宗教生态论
国学资讯2016-06-29
摘要:生态学是近代兴起的自然科学新学科,研究生物系统与环境系统的相互关系。当代生态学与人文学科相结合,发展出文化生态学和生态哲学。美国人类学家斯图尔德打破单线进化论,提出多线进化论,首次把生态学应用于人类文化研究,创立文化生态学。他重视文化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和由此形成的文化多样性,认为这些各有其核心属性的不同类型文化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进化顺序,它们是平行发展的(《文化变迁理论》,1955年)。 一、从生态学到文化生态学,…
-
论变迁社会中的宗教增长
国学资讯2016-06-29
内容摘要: 急剧的社会变迁是新兴宗教崛起的沃土。变迁时代的宗教勃兴可以从三个层次加以理解。在宏观层面,一方面,社会变迁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人们对宗教的需求,另一方面,传统宗教往往无力把握和解释这种变迁,其合法性受到质疑并渐趋衰落,这就为新兴宗教的兴起提供了空间。在中观层面,动荡会产生大量的流动人口,传统的社会网络瓦解,这些人成为新兴宗教潜在的追随者;新兴宗教扮演了社会桥梁的作用,把这些人重新组织起来,给予他们精神的安…
-
浅论宗教信众行动与认同研究路径
国学资讯2016-06-29
【内容提要】 从实证主义的角度来看,在已有的关于个体行动与认同的探讨中,诸多先行成果在研究思路上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化约主义倾向和逻辑上的缺失。行动研究主要体现为过度社会化和低度社会化两种化约化。同时,在引入嵌入性的理论框架对此进行完善后,行动中的认同因素就须进入分析的逻辑。社会认同研究则表现为对其形成机制和内容探讨的过分简化,以及仅以态度为取向的化约化。基于此,作者认为在已有的宗教社会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宗教信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