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恶有报 如影随形
国学资讯2016-06-27
在一座小城,有位幼儿教师,是单亲母亲,带着幼小的女儿,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日子清贫而宁静。谁知,女儿5岁那年,厄运降临患了白血?R患胰嗽夜籼⒆忧笠剑∏槿床欢隙窕R缴担舨痪】旄⒆幼龉撬枰浦玻蠊豢吧柘搿?幼师便想着把自己的骨髓给女儿,但医院做配型化验要八百元钱。听说骨髓捐献中心化验不要钱,幼师便来到捐献中心化验,心想,若是行就做手术,不行也省下了八百元钱。 结果,幼师的骨髓与女儿并不相配,却与本城一…
-
老子智慧: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国学资讯2016-06-27
老子曰: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ne)。躁胜寒,静胜热,清净为天下正。 老子说:最完满的东西好像有欠缺一样,但它的作用与影响是不会衰竭的;最充盈的东西好像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正直的东西好像弯曲一样,做事越有智慧,越显的笨拙。最好的口才不是滔滔不绝而是显的有点木讷一样。疾动可以御寒,安静可以耐热。清净无为可以使天下太平。 形式的完满就会暴露内在的不足,真正有学问…
-
论道教“得道成仙”的意蕴
国学资讯2016-06-27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以得道成仙为最终旨归,无论外丹术还是内丹术都只为了修道成仙。只有长生久视、成仙成真,才能标志着得道。道教因其追求长生不死的神仙思想而区别于世界上的其他宗教,故又被称为神仙道教。 仙在中国古代神话和宗教中认为是靠修炼得道而长生不死的人,或是能达到至高神界的人物。《说文》:仙,人在山上貌,从人山。《释名释长幼》中有: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林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说文》解释僊时又说…
-
道教的生命观
国学资讯2016-06-27
道教是重人贵生的宗教,其论涉生命的义理极为丰富多彩,是道教学中最具有社会价值的理论成就,是人类生命学园地的奇葩。从道祖老子著《道德经》,揭示宇宙生存论及长生久视之道,尔后历代道教祖师,皆宗仰而阐发之,成就了道教重人贵生的理论与实践方法的生命学体系,或曰养生文化。代代传承发扬,成为有东方智慧之光的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 一、道教如何认识生命,亦即何谓生命? 这里所说的生命,不是泛指一切生物体,而仅指人体生命。据我所知,…
-
“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德”字竟有如此深奥的内涵
国学资讯2016-06-27
德字是由双人旁、十、目、一、心 组成。)《说文解字》解:德,升也。从彳声。因此,德可解为人的道德、人的心性往上升华之意。因德有往高层次上攀登之意,也是指修炼者修炼的精進,所以德字从彳(chi斥)旁。彳,小步也,象人胫三属相连也。凡彳之属皆从彳。(《说文解字》)彳就象人下肢的股、胫、足三节相连,意思是小步走。但德的这个小步走,不是跑,不是跳,不是在平地散步,也不是在原地踏步,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上走,向上攀登。对常人而言, 德…
-
庄子三则故事体现的道家思想
国学资讯2016-06-27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决定成败胜负的,不一定是一个人的技术水平,而是一个人的心态。当我们患得患失时,当我们心有所虑时,你所有的经验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表。 庄子在《田子方》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列御寇,就是那个御风而行的列子,为伯昏夫人表演射箭。他射箭的时候,志满意得,满是骄矜之卸,拉满了弓弦,然后在自己的胳膊肘上,放了满满一杯水,弯弓射箭。第一支箭刚射出去,第二支箭就紧跟着发射出去了,而第三支箭已经在弦上等着呢,…
-
跟曹操学做事 向孔子学做人
国学资讯2016-06-27
跟曹操学做事: 一、能屈能伸,不逞一时之能 1. 只为王不称帝,不在乎一时之名 2. 能屈能伸,善于适应 3. 掌握好进退妥协的尺度 4. 低头,是一种智慧 二、胆大心细,敢想敢干才能成就事业 1. 不循规蹈矩,才能有大成 2. 善于表现自己,就是竞争力 3. 敢想敢干,积极行动 4. 做人就要有激情 三、苦练内功,方能厚积薄发 1. 睥睨天下的气度与自信 2. 路还要靠自己去走 3. 严以律己,以身作则 4. 临危不乱,处变不惊 四、借力使力,让别人为自己做嫁衣 1.…
-
当我们失意时,为什么要读庄子
国学资讯2016-06-27
老子是苦行的,庄子是享受的 为什么说失意的时候要读庄子? 因为庄子是兴高采烈的,笔下意象繁华,大鹏展翅,俯仰天地,人生、宇宙于他,可放浪形骸,可傲慢逍遥。在他的眼界面前,我们也只好手舞足蹈。 其实从世俗角度看庄子过得并不好,他的事迹大多是传说,仅有的资料是做过小官,漆园地方官。贫穷,和陶渊明一样,借米烧饭。 智者大多悲观,同为道家的老子,内敛克制,教我们世路艰难,如何长存。思想是相通的,表现却相反。出发点都是天地不仁,老…
-
孔子问道:性格即智慧
国学资讯2016-06-27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这样一则故事: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孔子自鲁远道而来见老子,有两个目的:一是到老子这里来印证学问,所以,他一见老子,就慷慨陈词,纵论古人;二是想听听老子的学问,以俾广益。 没想到老子毫不留情地否定了孔子的学问,大袖一挥,把孔子心目中的古圣先贤轻轻掸去。接着,他淡淡地说道:君子么,如果天下太平,官场干净,就出来…
-
陈抟老祖:“观心相”释人生
国学资讯2016-06-27
五代、北宋之间,有个著名的道教学者陈希夷,就是传说中的陈抟老祖,他留下一篇传世之作,名《心相篇》,取相由心生之意,兼有佛家《因果经》的味道,与那些江湖流传的相面术不可同日而语,比曾国藩的《冰鉴》更为大气,颇有止恶扬善之功,读之耐人寻味。今原文加译文呈现,供大家一观。 1、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 【译文】心地是相貌的根本,审察一个人的心地,就可以了解他的善恶之性;行为是心性的外在表现,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