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张三丰太极拳论”真伪之争辨析(一)
栏目分类:太极拳 发布日期:2017-07-30 浏览次数:次
一、争论的由来
1925年,杨氏太极拳正宗传人陈徽明,首次代表杨氏著书《太极拳术》,公开向社会发行,影响甚广。该书是杨澄甫宗师口授,微明代笔的,故书中有杨澄甫拳照杨氏家传的正宗拳谱。该书经澄甫公审定首肯,拳谱的真实性是有保证的,是一本价值很高的古籍。
书末附录的古拳谱,第一篇的原文如下:
《太极拳论》
一举动,周身俱安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在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有丝毫间断耳。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十三势者,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昐、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
原书注云:以上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所著,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
以上拳论,原没有标题。转抄者自立标题。陈微明用《太极拳论》,吴图南则用“太极拳用功秘诀”,杨澄甫著《太极拳使用法》中则用“禄禅师原文”为题,不够统一。后人鉴于王宗岳著“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一文,已定名为《太极拳论》,为了不致重复,另立一题以示区别。因该拳谱之末有“以上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所著”一语,故俗称“张三丰太极拳论”。本文为便于读者理解,暂沿用这一俗称。
1931年,唐豪为了树立清初陈王廷为中国太极拳的最早创始人,对拳论中所注“以上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所著”一语,便视为极大障碍。必须否定张三丰,才能树立陈王廷为“鼻祖”。因此,陈微明所传的“张三丰太极拳论”便成为唐豪的攻击重点。
唐豪攻击的手法,主要是利用清之武禹襄学习之上述拳论后,结合其心得,改写的《十三势说略》为据,诬蔑陈微明及其他杨门弟子,将武氏之《十三势说略》窜改成“张三丰太极拳论”。以达到否定“以上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所著”的重要史证。
武禹襄的《十三势略》全文如下:
“每一动,惟手先着力,随即松开,犹须贯串一气,不外起、承、转、合。始而意动,既而劲动。转换须一线串成。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身便散乱,必至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是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物将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勿令丝毫间断。”
唐豪否定张三丰,有以下几处歪理:
(1)在《太极拳研究》[文献1] 的第142页说:“1931年,出版之《太极拳使用法》,篇名为《禄禅师原文》,皆杨门弟子所附会。又杨家太极拳谱‘气宜鼓荡’前39个字,改为‘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十三字。此下仅略加增删润色而已。……北京人文荟萃之地,禄禅行教于此,弟子甚广,岂能不改作?必谓杨氏所得,乃武氏初定本。亦畲、启轩兄弟,不独与禹襄为甥舅,兼为禹襄直传弟子。如有初定本,决无传杨不传李之理。今亦畲写贻郝和本,李福荫廉让堂本,皆绝迹不见,独见于杨氏流传之本。此予断,禄禅门人所改,乃衷于理。”
唐豪这些毫无证据的推想,本不足信;后因顾留馨氏支持其说,进一步发挥,才有一定影响。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