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功夫 > 太极拳 >

内功拳与丹道的修持三层功夫
栏目分类:太极拳   发布日期:2017-10-17   浏览次数:

武当派三丰祖师,他提出了内执丹道、外显金锋的修持指导思想,将完整的丹道修持寓化于武学的内功拳法、剑法与技艺之中,在当时的武林和道家丹派中都以一种新的风姿出现,武当内家拳法至此已在理法上成熟完备。而以武入道、以武演道、与道合真的修持之路,亦

武当派三丰祖师,他提出了“内执丹道、外显金锋”的修持指导思想,将完整的丹道修持寓化于武学的内功拳法、剑法与技艺之中,在当时的武林和道家丹派中都以一种新的风姿出现,武当内家拳法至此已在理法上成熟完备。而“以武入道、以武演道、与道合真”的修持之路,亦由此成为武当正宗传人的必经历程。传统的武当拳技,皆自内修而得,即所谓“内有其质、外显其形”,以元气饱和、充盈为基础,气摧形动而演化的武技动作,故名内家。

 

内家拳所谓三层功夫,就是道家内丹术中的三步练法,是内功拳内功法的根本法则。拳中有功,功中有拳。一般都是以北宗丹法为主,而西派清修丹法为“超等天元丹法”,简单易学,功效直捷,是时下后天执形丹法所不能比拟的 。

《仙学真诠》一书,为丹经之最简要精微,而又条理粲然,使人易入易悟易修者。其所言无一莫非最上一乘之修真大道。

 

神仙之学,以文始派最高,以少阳派最大。本书则兼二派之长,取精撷华,删繁去芜,全从上乘大道与上乘功夫切要指点。且尽扫铅汞龙虎之假借,直指心源,徹明性地,字字金言,无半句浮词泛语。简而能博,要而能详,万卷丹经,其修为精妙处,尽备于斯矣。

 

修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三关功夫,自有为入无为者为渐法,迳修无为而自有为者为顿法。亦即是说:先修下二关以达上一关者为渐法,只修上一关以兼下二关者为顿法;故迳修炼神还虚功夫,即可直透三关,顿超仙域,欛柄在手,命由我造。此为简易直捷之道诀,言前人之所未及言者。修真之士,如能善体斯言,并贯通全书要旨,而为会心之涵泳,切身做下去,自能体得此中三昧,无须再寻名师讨口诀也。

    

内家武学渐法第一层功夫,谓之炼精化气,也就是小周天循环法,在拳中,谓之两仪;第二层功夫,谓之炼气化神,也就是大周天循环法,在拳中,为三才势;第三层功夫,谓之化神还虚,在拳中也就是有规但不必再专循于规,有意而不必再专着于意,进入了随心所欲、得心应手的"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高级阶段。

 

高级阶段王芗斋说过:“全体泄嘶有声,无论行坐一触即能跌人丈外,是中乘功夫;身外生气,光芒四射,如用目视人,其人如失知觉,然后渐入神化之境矣。”

   

武学大师薛颠说过“练习既久,不但四肢躯干可以击人,即口中所发出之声及身上所发之电,均能摧敌于数步之外。元气既足,则电力增加,磁力发动,能击人于数步之外,有鬼神不测之妙用,知此玄理可以入道矣。”

 

图片人物:武当太极传人张振璇  

 

现将三层功夫的练法、要求、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一)炼精化气

 

这步功夫在道家来讲,是分为六个步骤来进行锻炼的。 

 

第一步谓之"炼己"。

 

这是道家金丹术中最基本的功法,同时也是最根本的功法。炼己,就是要摆好姿势,放松身体各部位,排除杂念,使思想保持安静,让大脑皮层得以充分地静养和休息,这步功夫实际上就是锻炼在意识控制下的"入静"。因为这步功夫是道家必须首先求练的,所以说炼己是最基本的功夫。如果这步功夫不能真正做到排除杂念、全身放松、思想安静,而是心猿意马、浑身拘束、杂念纷飞,那么以后的各步功夫均难以求得,因此说炼己又是最根本的功夫。 

 

第二步为"调药"。

 

具体的要求就是一念归中,意守丹田,使呼吸调息入细、引短为长、易促为匀、易浅入深,为的是将口鼻吸入的天空大气,能够深深地归纳于下丹田之中,与人体中的水谷精气充分地混合,并发生化合作用,从而产生出真气来。所说的"药",就是精、气,因为精、气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精气充则身强体健,精气通则可除治疾病,所以称之为“药”。 

 

第三步是"产药"。

 

通过上述两步功夫的持久锻炼之后,就会逐渐地在丹田中产生一种热的感觉。这种热感在开始时,总是若有若无,似有似无,而且是有热感时少,无热感时多。对于这种现象,学者不必着急,只要继续坚持正确的练功方法,随着练功的不断深入,热感也就会随之愈来愈明显,最后即会产生一种滚动和下行之感,这就是"药"(真气)产生的结果。 

 

第四步是"采药"。

 

就是说在真气产生、充盈的情况下,下丹田中一旦有了热感的时候,就要含气从脉,用意念的导引,将热感引入任脉,沿毛际下行直至会阴,当这股热感之气经会阴通过谷道(即肛门)时,多有欲出虚恭(放屁)的感觉,这时为了不使真气通过出虚恭而漏掉,就必须在每当真气通过谷道(道家术语中叫做"下鹊桥")时,将谷道微微向内提吸,使热气能够顺利通过下鹊桥,由任脉之终而接入督脉之始,并使这种热感之气继续沿督脉上行过夹脊(辘轳关)、通玉枕(铁壁关)而达于脑宫精髓之海。引气上行督脉(谓之通三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迫使热感之气能够沿督上行,必要时就需要加强意念的导引和运用武火的方法,这在道家术语中谓之"火逼金行"。 

 

呼吸之法,分为"文火"与"武火"两种。《大成捷要》中云:"入手功夫,每当半夜子时以后,虚极静笃,天然醒觉,一阳来时,外肾兴起之时,元精吐露,外药发生之际,即当行调药之功,运动风吹火炼之玄机。夫风者呼吸之气,火者虚灵之神,文者无为之风火,武者有为之风火。盖无为之文风文火,用在调外药前后两头,而有为之武风武火,用在调外药元精正旺之时也。盖真气动时最易下流顺出,必用真意眸光,凝入命宫气穴之中,主照统摄,真气即下行,而化为元精,非呼吸之息,以风助火,以火销金,而元精必不能复化为元气,归宿坤炉本宫之中矣。然用呼吸之息,在丹田之中,一出一入,必须提起精神,目光窥定,一意不散,万缘皆空,鼓动巽风,扇开炉焰,使息息皈根,方合猛烹急炼之神功。……借呼吸之机,以为采取烹炼之旨也"。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文火即是无为之风火,不可加强意念的作用,而是要在开始和最后这两头微微以意眸之,呼吸须持细、长、匀、慢,故称为文风文火,又叫沐浴。《仙传玄机口诀》中云:“如下手之时,以心注定玄关一窍,即以心息相依之法,吸气入之,进则绵绵,出则微微,出息未已,即以入息继之。若心不守窍,则息虽入,而神不注,则其关不开;必念念不离而后可。若息不入窍,则心虽守而气不贯,其关亦不开;必息息归根而后可。纵心息俱到,而任其出入,则气不聚,而其关亦不开;必若钟离所谓多入少出而后可。兼此三者,勿助勿忘,缓急中度;勿忘即用功不辍,勿助即不须提运助长;以神定气盈,充满丹田,而窍必开、精必至也。”

 

武火与文火相反,乃是有为之风火,也就是当外药归炉勃阳尽缩之时,须鼓动巽风(呼吸),扇开炉焰,加强意念的作用,并采取吸、舐、撮、闭四字,即鼻中吸气以接先天,舌舐上腭以迎甘露,紧撮谷道内中上提,闭目上机回光返照。就好象是壶在炉上,加风添火,使水变为蒸气一般。但武火只是用于烹炼之时,烹炼之后,仍须以文火沐浴温养。

 

第五步谓之"封炉"

 

《大成捷要》中云:药既皈炉,须用真意封固(封固者,闭塞耳、目、口三关),停息以伏神气(停息者,非闭息也,是不行采药鼓嘘之法),将神气随呼入,俱伏于气穴,略停一息之倾,盘旋于丹田之上,然后再用意率领元气自坤腹逆上乾顶。所以于封炉之中,仍要继续用紧撮谷道(也谓身根不漏)、鼻吸莫呼(也谓鼻根不漏)、舌舐上腭(也谓舌根不漏)目不外视(谓眼根不漏)四法,要使一念不生,一意不散,六欲不起,六尘不染,命根方能固矣。 

 

第六步谓之"炼药"。

 

就是呼吸并用,升则有心,降则有意,吸谓采取,呼为烹炼,使元精尽化为元气而由坤腹逆上于乾顶,再成甘露而降落口中,随觉随咽,送下重楼,复归宿于中宫(中丹田)。 

 

以上六个步骤的练习过程连接起来,即为"结丹"的功夫。这些功法,在内家拳的运用中,并不是原原本本地移用了上述道家练己、调药、产药、采药、封炉、炼药这六个步骤,而是结合了内功拳的特点,把道家的内功法巧妙地运用在基本桩法中的"无极势"、"虚无含一气"、"太极势"、"两仪势"之中的,其具体练法将在下期简略介绍一二。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上一篇:太极拳经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