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功夫 > 太极拳 >

李敏弟谈太极拳的练法
栏目分类:太极拳   发布日期:2017-10-20   浏览次数:

我采访过数十位国内外各派太极拳的传人、名家,对太极拳的历史和现状有些了解。我知道四川省成都市过去有一位杨澄甫的弟子叫李雅轩,在四川传播太极拳,为四川的太极拳发展贡献很大。他已经去世,我一直想采访他的后人和传人。1998年底,藉到四川开会之际,在太极拳朋友的引见下,采访了李雅轩的女儿李敏弟。 李敏弟说她6岁时在父亲的督促下开始学拳(在兄妹4人中只有她一人学拳)。她从小生活在父亲身边,直到父亲去世。父亲对她要求非常严格,每一招每一式要一丝不苟地演练到位。一次父亲教她练剑,在练到“左右拦扫”这一招时,见她用剑意识不清,几次动作都做不到位,于是用手捏住剑尖,叫她用腰来带动。不但拳的动作劲路要清楚,练习兵器也要明确用法,特别是要明确兵器使用的部位。有时在家中,房间狭窄,演练兵器不能施展开来,父亲就用鸡手掸子或裁缝用的尺子作兵器来教她如何挑剑、如何沾化等。李敏弟的拳和兵器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日积月累地学习下来。到20岁时,她已经掌握了太极拳、剑、刀、枪、武当剑、对剑、对枪、推手等。 李敏弟说,父亲在外面是一位威严的太极拳老师,在家里是一位很正统的父亲。父亲十分喜欢身边这个小女儿,有心培养她成为太极拳的传人。李敏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父亲去世后,李敏弟和父亲的弟子陈龙骧结成伉俪。夫妻俩志同道合,对李雅轩留下的太极手稿和书信加以整理,著书立说;同时不断参加一些省市和全国的武术比赛,通过公开的武术活动表演李雅轩所传的太极拳;并且在不同的场合授徒,可说是桃李满天下。现在,陈龙骧和李敏弟在成都市成立了节雅轩太极拳武术馆,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为武术馆题写了馆名。 李敏弟得到父亲李雅轩的真传,对太极拳的练习方法有精辟的认识。 李敏弟说,太极拳的练习要保持纯正的风格,这个风格是在大松大软中落实的。松软不是身体的哪一部分,而是整体。她说:“父亲作过一个比喻,要提起一件衣服,不管你提它的前襟、后摆、袖子,都提不顺。只有提领子才顺,一提领子其他部分都被很顺地提起来了。这衣服是垂下、松软的,也是整体的。太极拳的练习也是一样。” 李敏弟指出,一个人在练太极拳时要问自己:我松了没有?松透了没有?她说:“我对我的学生说,学拳第一天叫你松软,一个月以后也叫你松软,一年以后也叫你松软,10年以后也叫你松软,几十年以后还叫你松软。为什么?时间延长了。功力在长,对松软的要求也就更高、更深入。这就是太极拳的拳味。练习太极拳动作的作用是什么?是增长内劲,内劲是从松软的动作练习中产生的。所以,要在练拳时找这松软的感觉。这种感觉最细微的是什么?是好象在空气中感觉 到了阻力,也体会到了自己身体里气血的流动等等。” 她说,太极拳练习到真正松了的阶段,全身都有气布满,前后左右都撑满抱圆。“父亲有一个比喻,太极拳的练习好比伞的撑开。伞不用时收起来,放松了;用时撑开,此时伞面是绷起来的。不是硬也不是懈,是整个铺开的。整个伞面是完整的,伞面上的每点都处于整体中,张力是均匀的。太极拳练习松软的情况与此类似。”

她特别强调松腰。她说,不松腰,力沉不到脚根,力量就不能从脚上像弹簧那样反弹上来上下贯达;不松腰,气也不能布满全身;不松腰,在练拳时胯也送不出去,步会迈得很小。拳诀上说“命意源头在腰际”,要多从腰上找。 在谈到“用意不用力”时,她说,用意不用力是存在的,实际上是叫人不用后天的僵劲。僵劲是后天的生活习惯,要把它丢掉、丢干净。如果不丢干净,让它老是呆在身体里,就阻碍气血运行,阻碍练习的进境。正如人一辈子要同自己的毛病作斗争,克服自己的毛病一样,练习太极拳的人也要一辈子与自己身上的僵劲作斗争,做到大松大软。比如揉面,将面揉得越软越透,面筋才能拉出来,太极拳是极柔软才能做到极坚刚。 李敏弟认为,现在练太极拳的人大多处于健身的水平上,深入不下去,原因是多方面的。她引用了她父亲的话说:“学习太极拳要有真正练太极拳的老师,要有悟性,还要有时间、有精力来练才行。所谓学拳要有缘分,这个缘分是条件。几种条件具备才能练好太极拳。现在练拳的人多,但真正练得好的人少。” 李敏弟畅谈太极拳练法的一席话,但愿对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有所启迪和帮助。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