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功夫 > 太极拳 >

太极拳师徒对话录
栏目分类:太极拳   发布日期:2017-10-22   浏览次数:

  李品银老师是杨式太极的第五代传人,曾师从杨澄甫师的嫡传弟子濮冰如、顾留馨、褚桂亭、叶大密和金仁霖多位名师,其太极拳造诣深邃,见解独到。他以花甲之年走出国门,以太极推拿功夫在美国新泽西州开办太极内功诊疗所,医好了许多难疑之症,享誉美国及周边一些国家,业余时间,教授了许多洋弟子及旅美华人。二○一○年十月,李品银先生回上海探亲,余等前往上海探拜访问,并写了《上海三人行,探访李品银》一文,登载在《精武》停刊前的最后两期。

  二○一三年元月,李老师再回上海探亲,余就太极拳的一些根本问题向老师讨教,顺便也谈到个人的一些观点。李老师现年七十有七,但声宏气壮,思维缜密,语言机敏,表述精当,现将几次电话采访摘要整理,与太极爱好者分享。

  问:现代研究太极拳者普遍认为太极拳是松功,不松就是假太极。但我认为,孤立谈松是松不了的,因为松的对立面是紧,静为躁君,紧为松根。您认为这种认识对吗?

  答:须作具体分析,脱离练拳者实情,很难判断是非。总的原则是心静体松,这是太极拳的特性之一。太极拳是松柔功,是阴阳功,是轻灵功,是内气功。不仅要松,还要松到底,松得透,松得一无所有,松得浑身如水,周围也是水,松得周身轻灵,内部如气。很多习拳者没有认真松沉、松空、松灵、松活,因而身骨僵、动作硬,这样的人太极没入门,没登堂。至于如何松,那就涉及根本要旨“用意不用力”了。用意念、意向、意想来调控、节制、指挥、整合,与平日的散淡、妄念、昏沉相较,意集中、聚合了,说这是“紧”也未尝不可。你想,人体70%是水,还有30%是其他物质,如果松透了,100%的物质就盘活了一个整体,效应与内力就大了。不松呢,肌骨内脏都会紧与僵起来,充其量只能盘活人体物质的30%~50%,那个效果就差得太远了。反之,一松到底,一松透脱,毛细血管和经络神经还有许多看不见也说不明的精微物质都会盘活,反应便十分灵敏,如此这般,慢性病得以治疗,健康得以改善。我在美国用太极推拿内功帮人诊病,有的接断骨,有的打通妇女的脉络,使不孕不育者怀上宝宝,这是事实,我自己松了,内功就上来,别人不信,一试信了。所以,松透很精微、很玄妙、很有意趣,因而也很难,难与效成正比,轻而易举总是低档次。

  问:当前太极拳的演练现状似乎令人担忧,如果长期如此,很可能失去太极拳的神魂而只剩躯壳与外形,我看到我们当地一些太极拳爱好者过多过重关注外形,有的地市级组织比赛的评分标准大体上用外形标准定框框,有的虽然也拿了一等奖二等奖,但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腰颈椎等病没得到治疗,甚至个别的奖拿到了手,性命丢了,健康丢了,你对此种现象怎么看?

  答:我拜过杨澄甫大师的五六个弟子为师,他们告诉我,成功的太极拳习练者,一般言,百病俱消,如不能治病,则证明没有入门。以我为例,我39岁得了严重肝硬化,医生让我离岗休养,意思是等死,只是不明说。我苦练了一年就感觉精力旺盛。重新上岗后继续练,四处拜师,坐火车、坐轮船、看电影、走路、骑车、爬楼梯都练,把肝病练好了,还练出了意想不到的功夫。顾留馨老师那时经常写文章,我一去,他就停下手中的笔,和我推手。他跟我讲太极拳架内部的东西看不见,但却最重要,看得见的是形、是架子、是脚动,身动、手动,是阳的东西,看不见的是意、气、神,是阴的东西,阴的比阳的更重要。阴阳、阴阳,阴第一,阳第二,阴阳相济。现在很多人把阳放在第一,只注意架子,脚、手、身、形,而不注意精、意、气、神等,结果连阳也丢了。所以,拳练得好不好,治病效果怎么样,健康如何,是否聪明了,也是一个衡量准则。

  眼下太极拳演练的通病是体操化、外家拳化、形式化,重外轻内、重形轻神、重力轻劲,尽管理论上、口头上都在强调重现精、气、神、意,但由于有种种原因,未能落实,加上受自古以来“修道千人,得道一人”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家对此反道坦然了。当今时代,资讯发达,太极拳已由封闭式、师徒式、秘传式转入开放式、大众化、公开化,只是因为强大的习惯思维及运作形式的阻挠,加上太极拳门派多、品种多、套路多,叫人们无所适从,无法深入探讨,也就干扰了太极拳的神魂普及。

  一个拳种与另一个拳种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但前提必须先掌握本拳种的特色。太极拳并不排斥其他拳种的精华,如少林拳、形意拳、大成拳等,但是只有把握好太极拳自己的精义,才能吸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玉”就可以指太极拳。

  问:内气鼓荡似乎有点神秘,一些拳家认为太极拳的威猛靠内气鼓荡蓄积,如果内气不鼓荡,就谈不上“四两拨千斤”的太极神功,请问如何才能练成内气鼓荡而达“四两拨千斤”?

  答:一切都是“意”,脱离了“意”,怎么鼓荡?我曾提出“下大于上,内大于外,后大于前”。但这些还不够,就内言,尚有内中之内,五脏六腑是内,精、气、神、意也是内,故内中还有内。李雅轩先生认为太极拳的终极目标是练灵气,应包括灵神和灵意,这就是内中之内,也可说是阴中之阴。鼓荡的内气靠灵敏的神经指挥,与日常生活的呼吸习惯相比,内气的运作鲜明化了、内在化了、内感觉化了,这要靠习拳者的领悟,一时很难说清楚。拳练千万遍,其理自然见,至于“四两拨千斤”,王壮弘先生认为是“拔”,“拨”也好,“拔”也罢,都是讲一个杠杆力学原理。况且物理学上的原理拿到太极拳里领会只能取其精神,不能机械对应,引化拿打、敷盖对吞、引进落空、耄耄御众等,都是这个原理的运用。我曾多次做一个实验,伸出一个拇指,让大力士来扳,他不仅扳不动,自己反而会倒地,这是“四两拨千斤”,因为他又硬又僵、又猛又刚,我又松又柔、又灵又活。你看空中的风,在空气中流动,吹在脸上松松柔柔,舒舒服服,但一旦聚集形成龙卷风时,威力比什么都强大。我美国的庭院中有一棵三百年的橡树,要有四人合围,在一次风暴中,竟然拔地而起,幸好倒在房屋的过道里。风的这种威力不可思议,太极拳练成松柔之体后如水、如气、如风,刚而不硬,松而不疲,一旦发威,其力不可阻挡。练拳练松柔之功,练刚强之劲,不是练僵硬之力,也不是练软疲之功。

  要达这种境界,就要把功夫练到骨头缝里,练到骨髓里,便会奥妙无穷。老子说致广大而尽精微,这是我们东方文化的特点。东方文化是精英文化、内在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西方文化是外在文化、形式文化。太极拳是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既是精神,又是载体,是天人合一、拳道合一、阴阳合一的东西,是永无止境的东西。我曾在航天事业单位工作二十年,有人问为什么能航天,因为天底无洞,无边无际,有这个前提就可能航天,航天飞船的精确度、灵敏度非常高。我们的太极拳也是无底无洞、无边无际的,功夫练成了,就可让人体的灵敏度非常高,反应很敏锐,内听内视一调动起来,人也聪明起来,故不仅练了身,练了心,练了命,也练了性。我三十几岁被医院判为“死刑”,现在七十七岁了,精力很好,还能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是太极拳给了我新生命,所以我说太极拳是我们的国宝!

  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发展的一个高峰,至今没有被超越,这是一个事实。杨露禅大师是以学陈式而出道创新的,人称“软十三,不敢沾”。他的后继者,像健侯、班侯等师也有强大的功力,大到令人惊异,第三代传人杨澄甫师非常厉害,从不轻易出手,到第四代郑曼青、褚桂亭、叶大密、李雅轩等人也是威震天下、名满四方,到第五代,也出了不少大师级的拳家。我们应好好学习、总结实践经验,使我们的国宝发扬光大,不辜负我们祖先的贤德与智慧,利国利民,为我们祖国的复兴作贡献。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