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功夫 > 太极拳 >

太极拳何以才能“四两拨千斤”
栏目分类:太极拳   发布日期:2017-10-25   浏览次数:

  太极拳技击法是太极拳的高深层次。它别具一格,特点鲜明,讲究技法,要求以小胜大,以弱制强,力从人借,谱中谓之“四两拨千斤”。“四两”何以能“拨千斤”?其中自有科学的道理。 一、叠加力的分析    在太极拳的技击中,凡是对方先出手向我攻击时,最忌讳的是从相反的方向去用力抵抗,而总是利用一种动作(技击上叫“着”),迅速避开对方的击点,并或多或少地顺着对方进击力的方向,在对方的动作上加上我的力,以产生更大的叠加力,使对方重心动摇,身体失去平衡而陷入不利的地位。这种技法,是以“柔”、“顺”为主,与硬打硬进的方法绝然不同,所以在效果上也有很大的区别。两人交手时,如果双方都用硬打硬进的方法,其结果显然是手快赢手慢、力大赢力小,但手快、力大者也未必能完全避免损伤。而太极拳技击法却不同,它总是习惯于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击虚,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随人而动。正如李雅轩先生在《太极拳练法详解》中所说:“太极拳推手是松松的、轻轻的、虚虚的去跟之随之而动,不是用硬力硬拿硬卡也。”一般都不抢先出手,即使出手在先,也只是以招法诱发对方,引其出手(技击上叫“引手”),以便在接触中凭感觉(技击上叫“叫劲”)去探知对方的虚实,然后乘机而动,将对方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分散转移对方的力量,全力还击。如无机可乘,便立即变换手法,宁可一变再变,只化不打,而决不冒然进击,以图一逞。当然,功夫较深者也能一交手就击中对方弱点而使对方倾跌,但在原则上总是以利用叠加力牵动对方重心为上。在实践上具体运用叠加力的时候,有时是化劲,目的在于引动对方重心;有时是发劲,须用在对方重心不稳的时候。总之,都离不开顺着对方来力的方向及时加力这一原则。这种技法是借人之力以供我用的技法,也就是太极拳能够以小打大“牵动四两拨千斤”的原理之二—— 二、惯性力的分析    我们知道,物体有保持自身静止或运动状态的特性。这种特性在力学上叫惯性。比如人站在行驶的汽车里,当汽车急刹车时,人就会向前倾斜甚至跌倒。这就是物体惯性的一种表现。太极拳之所以能在技击上取得以小打大。“牵动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正是充分利用了惯性。当利用一种动作,与对方身体相接触后,意欲加力于对方身上时,对方如果用大力抵抗,我就很自然地立即松手,在对方的动作上减少或者撤销我的力(从有力变为无力,术语叫“空劲”,目的在使对方落空),使对方身体受惯性的支配,不由自主地继续前进而失去平衡。此时,我就可乘着对方重心动摇,立即发劲击他。对方如果身体前倾并不甚猛,而正在挣扎,我就可以运用叠加力的原理,顺着对方迸击力的方向加力于对方身上。对方如果身体前倾之势甚猛,我便应当向对方进击方向的左。右侧或者相反的方向去增加一力,对方就很容易失重而倒。这一原理运用于技击,只要轻轻一拨,对方就能跌倒,无需用很大的力量。 三、反作用力的分析   根据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每一个作用力总有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或者说,两个物体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比如子弹出镗时,步枪一定会向后撞。这就是反作用力造成的。在太极拳技击中,出手时总是以用力少为上,不肯立即用大力去打击对方,也绝对不用硬打硬进的手。其目的是为了不引起大大的反作用力作用于自身。这是因为,根据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在打击对方时,对方也会有一个力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作用于我。因此,为了避免打击对方时有可能造成的自己的损伤,用力以少为好。另外,根据这一定律,当对方从上向我进攻时,我可以直往下部进攻。由于对方作为支撑反作用力的底部被袭击,因此其上部的手的作用力也就大大削弱,以至不能造成什么威胁。在技击手法上,利用反作用力也是取胜的方法和条件之一。比如我欲“挤”人,先用手向里勾引对方的手臂,若能引出反作用力,我即乘机“挤”发。又如我以左手推对方右肩外侧,引出其右肩反作用力,即迅速用右手推其左肩外侧,可把对方向右侧推出。这类技法在实践中应用是很广泛的。  四、动量定理力的分析      根据动量定理F△t=m△v,可以看出,要将一个人从静止状态推出或击倒,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可以用较大的力作用较短时间,即将对方猛力击倒;也可以用较小的力作用较长的时间,将对方缓缓推出。那么到底哪一种方法好呢?也就是通常说的“冷弹劲”好还是“长劲”好?对于这个问题,在太极拳技击中,主张以较小的力作用较长的时间,一出手就要有意识地粘住对方身上不间断地加力,以延长力的作用时间,从而增大动量M△V。由于对方质量M是不变的,所以增大动量,就意味着增大了对方的速度,即迫使对方身体移动或被推倒,从而达到以小力胜大力的目的。 五、旋转力的分析   在力学上,旋转是省力的,在太极拳的技击实践上,也有意识地运用了旋转的原理。比如,对方以右手击我右肩(或以左手击我右肩,可以类推),我的左肩应顺着来手的方向转身避让(只旋腰,不动步),使对方的力不受我身阻力而继续前进,以引动对方身体,同时,我立即以右手击对方的左肩,无须用很大的力,就能使对方身体旋转而发生不稳状态。这只是用两肩作比。太极拳的“列”劲,也是根据这一原理,在对方的两臂上“化”“打”并用,以使对方身体倾斜,然后再趁势加力于对方身上。另外,如果从防守的角度分析,旋转可以使防护面积增大,可以加强力的作用时间,使运动更加稳重、有力、定向。旋转还具有化解来自任何方向力的作用。同时也能使自身的整体性更完整,而使对方难于应付。正因为如此,在练习太极拳时,必须以旋转的原理为依据,使整套拳法都由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圆圈组成。推而言之,不仅举手投足要不离圆圈,四肢百骸,不动则已,动则也不离圆圈。久而久之,在每个圆圈形的动作中,都已包含着化守和发攻两个方面。功夫越深,这个圆圈也就越小,运用于技击之中,则能把外力引进,使之落空,在对方旧力已尽,新力未主的一霎那间,运用“四两”之劲,即可使对方失去重心而倾跌。 六、弹性力的分析   太极拳训练有素者,身体能够做到既坚硬又柔软,近似于弹性体,因而可运用弹性学来加以分析。太极拳技击讲究沾连粘随。根据弹性体的虎克定律来描述太极拳中的沾连粘随是很恰当的。即外力增加,受力弹性体的应力和应变都相应按比例增加,外力减小,它亦减小。正因如此,只要一旦与外力接触,即身体受到外力后,由于它要按虎克定律来应付外力,所以就能始终粘住外力,亦缓亦进,始终不丢不顶不弃离,故尔弹性体能够缓化外力,不受外力所制。这实际上就已是太极拳技击变化之过程了。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