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道教建筑 >

武当山道观
栏目分类:道教建筑   发布日期:2016-06-15   浏览次数:

武当山门户网,武当山官方权威网站,武当通,武当旅游,旅游咨询,武当新闻,武当视频,视频新闻,武当视频新闻,武当图片,武当武术,武当养生,武当图书,武当文化,武当文摘,武当物产,武当资料,综合性网站

道观,是道士修炼、祀神的活动场所。起源很早。晋代葛洪《关尹子序》记:“今陕州灵宝县太初观,乃古函谷关候见老子处,终南宗圣宫乃关尹故宅,周穆王修其草楼,改号楼观,建老子祠,道观之兴,实祖于此。”宋代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记:“秦皇、汉武始好神仙,方士祠祀始有观。”

武当道观在唐以前,史志不记,难以考证。但从本山古志和有关古文献记载,可见蛛丝马迹。早在道教形成之前,武当山就有许多修炼家、方士、隐士等在此或“依岩为屋”,或“结茅为庵”,进行修炼活动。诸如:春秋时被尊为真人的尹喜、尹轨,汉代大将军戴孟,著名神仙家马明生、阴长生等,均曾在此修炼。故在魏晋南北朝之前,武当山就被称为“仙室山”。这里所谓“仙室”无疑是指学道修仙之人所住观庙。自唐迄清,特别是在明代以后,武当山的道观已是星罗棋布。由于历史久远、社会动乱、天灾人祸等原因,绝大部分道观或被毁废,或被淹没,已所剩无几。据不完全统计:全山曾有道观44处,现存12处,遗址26处,淹没6处。

道观的建筑布局,仍然是充分利用自然地势,因地制宜,认真勘测,精心设计,采取灵活多变的手法,使各个建筑规模的大小、间距的疏密都恰到好处。各个道观仍以中轴线穿透为主体,一般小观为一条轴线,大观则为两条或三条轴线,依山就势,布置二至五重建筑。轴线两侧对称布局,使各个建筑主次排列井然有序,层层庭院错落有致,绝不僭越喧宾夺主。在长达70千米的建筑线上,宫与观之间,观与观之间,观与其他众多庵、庙、祠、堂、亭、台、桥之间,间距适中,有机结合,时明时暗,忽高忽低,前后呼应,逐渐把建筑布局推向最高顶峰——那就是在“一柱擎天”的天柱峰顶上建造的重檐庑殿式金殿,达到了皇权和神权所需要的“人间天堂”宏伟、神奇的艺术效果。

武当山道观有下述几个特点:一是有些观的建筑规模大于少数宫。按照道教的一般说法,规模小于宫的庙宇叫观。武当山的道观却不尽然。诸如明成祖敕建的复真观、元和观、仁威观等,其原建规模就大于其他同时敕建的朝天宫、清微宫。后经不断修葺和增建,其规模扩大,少则上百间,多则数百间,更是远远大于小宫。二是宫观庙宇有明确的分工。自明成祖敕建武当山宫观以后,从全国钦选400名正一派高道分派各大宫办道,专门负责皇室的祈祷事宜。同时分别钦授正六品提点若干名,负责管领各宫及附近观庙的各种事宜。其观、庙、祠、庵一般由全真派道士修持,负责采药、接待香客和游客。三是南北建筑风格的融合,将南方园林借景、造景等灵活多变的建筑方法,融汇于北方皇家建筑法式之中,使武当山宫观显得更加绚丽神奇、宏伟壮观。四是道观规制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武当山众多道观,大体可归纳为三种人创建:一为皇帝敕建。均严格按照官式法式建造,以中轴线为中心,因地制宜,展布三至五重建筑,正殿均为歇山顶。殿前设月台,周饰石栏望柱。山门设黑构件八字照壁,门和壁下设石作须弥座,显得宏伟壮观。二为官吏、财主创建。这种人有钱有势,所建道观虽有规模,但不敢逾越官式建筑规制,一般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尽力使所建道观富丽堂皇,观的主殿屋顶,一般采用大式硬山顶。三为民间信士集资建造。这种人因财力、技术都有限,所建的道观多为民间四合院、三合院式建筑,简朴实用。因此说,武当山道观建筑,既有北方皇家建筑的雄伟、凝重、庄严、肃穆的风格,又有江南园林借景、造景、灵活多变、巧妙华丽的风格,还有民间简朴实用的风格等。这就是说,武当山古建筑群,融汇我国传统优秀建筑法式为一体,成为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宝库。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上一篇:武当山的道宫
下一篇:武当山的祠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