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中指南·药物说》
道教典籍2017-09-25
药物说古歌曰:借问因何是我身,不离精炁与元神,我今说破生身理,一粒玄珠是的亲,夫神与炁、精,三品上药,炼精化炁,炼炁成神,炼神合道,此七返九还之要诀也。红铅黑汞,木液金精、朱砂水银、白金黑锡、金翁黄婆、离女坎男,苍龟赤蛇、火龙水虎、白雪黄芽、交梨火枣,金乌玉兔、乾马坤牛、日精月华、天魂地魄、水乡铅、金鼎汞,水中金、火中木,阴中阳,阳中阴,黑中白、雄里雌,异名众多,皆譬喻也。然则何谓之药物?曰:修丹之要,在乎玄牝,欲…
-
《规中指南·火候说》
道教典籍2017-09-25
火候说古歌曰:圣人传药不传火,从来火侯少人知。夫何谓不传?非秘不传也。盖采时谓之药,药之中有火焉,炼时谓之火,火之中有药焉。能知药而取火,则定里之丹成,自有不待传而知者已。诗曰:药物阳内阴,火候阴内阳,会得阴阳旨,火候一处详。此其义也,后人惑于丹书,不能顿悟,闻有二十四炁,七十二候,二十八宿,六十四卦、十二分野、日月合璧、海潮升降、长生三昧、阳文阴武等说,必欲穷究何者为火,何者为候,极心一生,种种著相,虽得药物之真…
-
《规中指南·后序》
道教典籍2017-09-25
后序 神无方、易无体。夫所谓玄关一窍者,不过神识气,使气归神,回光返照,收拾念头之一法耳,玉溪子曰以正心诚意为中心柱子者是也。夫所谓药物火候者,亦皆譬喻耳。盖大道之要,凡属心知意为者,皆非也,但要知人身中一个主宰造化底。且道如今何者为机,若能知此,以静为本,以定为基,一斡旋,顷刻天机自动,不规中而自规中,不胎息而自胎息,药不求而自生,火不求而自出,莫非自然妙用。岂待乎存思持守、苦己劳形,心知之,意为之,然后为道哉。究…
-
系列专题片《90后对话道德经——味无味》
道教典籍2016-08-20
子夜的北京,万籁俱静。灯光的掩映下,北京的街道终于回复了平坦、宽阔的模样。在繁华都市生活着的我们,每天都行走在各式各样的道上。汽车道、人行道、商道、茶道等等,各行各业都有其道,这种道究竟是个什么模样? 道是我们每日行走的道路,也可以是看不见、摸不到的轨迹。何处去寻道?也许正如老子所示,道即是我们每天习以为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 说起道在一日三餐中的体现,首先让人联想到的就是味道。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味自然也有味的道。味想…
-
系列专题片《90后对话道德经——贵柔》
道教典籍2016-08-20
水,是谦和的。水,也是柔弱的。谦和,是一种美德;而柔弱,则是成就这种美德的大智慧。居弱、怀柔,不但是一种大智若愚的处世心态,也是一种了然悟道的人生境界。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柔弱的力量温润而绵长,与刚健迅捷相辅相成,共同演奏着自然与人生妙不可言的和谐乐章。 立春刚过,从南国吹来的暖风便开始徐徐地改变着季候。早春时节,大地仍然一片肃杀,偶尔好奇地拨开枯草,便可以看到一叶新芽已在春泥中轻轻颤动。春天,就在这稚嫩而簇新的绿意中…
-
系列专题片《90后对话道德经——自然无为》
道教典籍2016-08-20
自然,是中国人对人类以外大千世界的一种总称。在中国人眼中,一切按照其本来面貌自由生长的存在,就叫做自然。自然一词包含了中国人对宇宙、对世界的独到理解。而这种理解,则可在老子的思想中找到根源。在老子的哲学中,自然秉承着许多难能可贵的美德柔弱、不争、虚静、谦下,而这一切,都可以归纳为两个字:无为。 列车一路向北,气温变得越来越低。再过上一段时间,北方的大部分土地都会在大雪的覆盖下开始长达一季的休眠。在铁路两旁的农田里,总…
-
系列专题片《90后对话道德经——道法自然》
道教典籍2016-08-20
老子的道法自然,大家都知道是来自于我们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最后的一句话道法自然,可以说是高屋建瓴。在道法自然的解释这方面,我们想起了前面的几个字: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来自于这个。也就是说道在天地人里头,是统领万事万物的这个规律,说天地人都有他的规律,这种规律的总和构成我们的道。道,是无所不在;道,也是无所不能;道,就是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同样也来自于万事万物。他至大至小,也是至高至弱 ,也是至高至低 ,…
-
系列专题片《90后对话道德经——虚静》
道教典籍2016-08-20
致虚极,守静笃虚与静都是老子哲学中饱含智慧的闪光点。放之自然,虚无是世间万物的起点、静谧是万籁俱寂的宁和;放之人生,虚心是难能可贵的美德;静心则是必不可少的修行。在有与无、动与静之间,老子徐徐述说着天道的奥秘、人生的格言与心灵的归处。 如果你曾经有过在农村生活的经验,也许你就会记得乡下家里的那方低矮的火灶,记得那口黝黑的铁锅、通红的灶膛、灶边那只大风箱不停发出气流声、还有从锅里不断蒸腾出来的饭菜香。乡下的小丫头,最喜欢…
-
系列专题片《90后对话道德经——知足》
道教典籍2016-08-20
中国人爱说:知足常乐。这四个字是中国人几千年的家训,也是人们用以自勉、自警的一句常谈。作为中国文化源头之一的《道德经》,是这句古训的出处。老子说: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懂得知足的那种满足,才是真正的满足,才是恒久的快乐。然而真正的知足到底是什么?你可能会从你的周围得到迥然相异的答案。知足之乐,也许就在那些灿然绽放的笑脸中,只是我们,还不曾读懂。 初夏的清晨,天气尚且微凉。正值晨练的好时节,城市里大大小小的公园绿地,几乎…
-
系列专题片《90后对话道德经——上善若水》
道教典籍2016-08-20
如果我们要为《道德经》的思想寻找一种贴切的象征,这种象征则莫过于水。在老子看来,这流淌于生活之中无处不在、平淡无奇的水,却与道有着不可思议的冥合。寻道之路曲折而漫长,我们不妨解开思想的扁舟,任其逐水而荡。也许有一日我们会发现,道,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 拧开水龙头,细细的水流源源不断地涌进水池这一幅场景,每天每夜、在每家每户重复上演。这无色无味的液体一直默默滋养着生活的点滴,然而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然忘却了她的本来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