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箴言总论(二)
栏目分类:道医概论 发布日期:2017-10-15 浏览次数:次
箴言:少不勤行,壮不意时,长而安贫,老而寡欲,闲心劳形,养生之方也。(南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教诫篇》)。
语译:年少时行为勤勉有度,壮年时能注意时令世事的变化,年长时能安于贫困,年老时能清心少欲,心态清闲、形体适当劳动锻炼……这些都是有助于养生的措施和方法。
评述:本节一、二句中的“不”字疑为“而”字之误,从文义和风格看,“而”与本文的第三、四句才是相互呼应的。
箴言: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明·高濂《遵生八笺》)。
语译:真正懂得养生的人,注重养内心、脏腑的安和调适;不善于养生的人,则多只注意外形的摄养。
箴言:内外俱有养,则恬愉自得而无耗损之患,故寿亦可以百数。(明·张景岳《摄生篇·类经》)。
语译:对内心脏腑和外形肢体都注意保养,则常心神康乐自得、脏腑形体亦无虚损之虞,持这种内外养生并举的人,其寿命多可活到百岁。
评述:本节所言“内外俱养”的养生法,一般说来,较单只侧重内心或外形的养生法更全面。当然,养生也和治病一样,宜辨证论治,也宜辨人论养,不可拘执一法。
箴言:景世安乐长寿,长寿生于蓄积。(明,张景岳《十问》)。
语译:太平盛世人多因生活安乐而长寿,长寿是由于人们对生命的爱护保养、心身健康的积蓄所致。
箴言:养生之法有四:曰寡欲,曰慎动,曰法时,曰却疾。(明·万金《养生四要》)。
语译:养生的法则有四项:这就是清心寡有欲念,适当的运动和不轻举妄动,顺从时令的变化而对应,预防疾病的发生。
评述:这四项要则对养生是很重要的,但养生要则不仅此四条,它如饮食养生、气功按摩养生、药饵养生、房室养生、针灸调气养生及动静养生等的参照个人情况选用也很重要。
箴言:一莫贪非财,恐伤汝身;二莫饮醉,恐乱汝性;三不得苦己劳形,恐伤荣卫。(明·周履靖《益龄单·三戒》)。
语译:一不要贪图非份之财,以免伤害心身;二不要贪杯醉酒,以免损伤你的性能力;三不要过于运动作劳和刻苦自己,以免损伤气血和荣卫之气。
箴言: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啬其大宝,用其新,弃其陈,腠理遂通,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此之谓真人。(《吕氏春秋·先己》)。
语译:养生的根本是,首先要修养自己的心身,珍惜“精、气、神”人之“三宝”,用新弃旧、新陈代谢,使肌肤经络通畅,“三宝”日新月异,病邪之气消退,人就可活到百岁天年,这就是真正懂得和运用养生之道的人。
箴言:养生大要,一日啬神,二日爱气,三日养形,四日导引,五日合语,六日饮食,七日房室,八日反俗,九日医药,十曰禁忌。过此以往,义可略焉。(南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语译:养生大致有下列十大要则:一是守护心神以防心猿意马,二是爱惜元气,三是护养身体,四是气功导引,五是言语合度,六是饮食调理,七是夫妻和睦性事和谐,八是反对恶习陋俗,九是合理使用医药,十是宜忌得当。除上述以外的养生法,就不那么重要了。
评述:此节举出10种养生大法,提出了综合措施的养生要领,其关键在于善自综合择用(包括此文尚未提及的动静疗法、四季养生,居室衣著养生等),切忌单打一,更忌一曝十寒而流于形式。
箴言:养心无别法,只寡言、少食、息怒数般。 (清·梁章钜《浪迹丛谈》)。
语译:养生时的养心没有其他方法,但只须做到尽可能少讲话、饮食适可而止和尽可能不发怒气这几点。
箴言:圣人之于声色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弃之,此全性之道也。(战国·《吕氏春秋·本生》)。
语译:懂得养生的人对闻声音的听欲、视颜色的色欲、觉滋味的食欲,其取舍原则是,有利于养生养性的就择用它,不利于养生养性的就舍弃它。这也是养生养性的一条重要原则。
箴言:虽常服药,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南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食诫》)。
语译:虽平时常服药调治,但却不知“修身养性”方法的人,也难达延年益寿的目的。
评述:这节点明了,单靠药物养生是不能获得长生的效果的。
箴言:劳形按影皆非道,炼气吞霞更是狂。(宋·张伯端《悟真篇》)。
语译:仅使形体劳动和心神压抑,都不是养生的正道;晨夕的服气吞霞更是狂妄少功的方法。
评述:此节也指明了单靠劳形按影、或服气吞霞都不能延寿,而需多途径地根据个人特殊情况(包括体质和弱点、环境等因素)选用前述有关措施并长期坚持才会有成。
箴言:天下悠悠,皆可长生也,患于犹豫,故不成耳。(晋·葛洪《抱朴子·黄白》)。
语译:世界上众多的人,都有可能延寿长生,但所考虑的是,有的人对选用养生之法疑虑不决或延误时机,以致不能成功。
箴言:凡为道者,常患于晚,不患于早也。(晋·《抱朴子·极言》)。
语译:凡炼养生延寿的功夫,其成功与否,不在于早作决定早修养而在于为时过晚。
箴言:凡学道当阶浅以涉深,由易以及难,志成坚果,无所不济,疑则无功,非一事也。(晋·葛洪《抱朴子·微旨》)。
语译:凡从事和学习养生之道的人,其步骤应是由浅人深,由易到难,要心诚、志坚、行动果断。如此,则没有不成功的。如迟疑不决则多难成功,这不仅是指养生这件事。
箴言:人之修真达性,不能顿悟,必须渐而进之,安而行之。(唐·司马承祯《天隐子·渐门》)。
语译:人的修炼真元通达性命,基于这些的养生诀窍和方法,是不能够在瞬间或短时间内领悟即知的,而必须在修养中通过学习和实践而慢慢地有所领会和进步,也必须在渐有进步的过程中安心潜意地不断实践它。
评述:养生学术,渊博精深,学非一朝一夕可通,行非一朝一夕可效,多需潜心致意,潜移默化,渐晓渐深。实践此学,更非晨学夕就而常需连年累月心悟身行,始可有成。
箴言:众人熙熙①,如享太牢②,如登春台③;我独泊兮其未兆④,如婴儿之未孩⑤。众人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老子·第廿三章》)。
注释:
①熙熙:熙熙攘攘,形容人多而挤
②太牢:即美食。
③春台:盛景游乐之地。
④泊兮其未兆:淡泊清静而无为。
⑤婴儿之未孩:返朴归真如婴儿之纯真。
语译:世人对美食和美景多趋之若雾,孜孜以求,而我却淡泊视之,纯真朴静。他人力求的东西而我却视为敝物,我这纯真之心是不是愚钝的表现呢,我却认此为养生之道。
评述:恬淡虚无、返朴归真、无为而治,是老子修身养性的真谛,含无为无不为之意。
箴言: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第八十章)。
语译:自己能吃到的饮食就是甘美的,能穿上的衣服就是俊美的,能居住的房屋就是安心遂意的,所遵循的风俗习惯也是感到自乐和乐人的,两国居民虽相邻相望,但至死也从不相识往来好像是对视无睹。
评述:老子的养生总则,在于提倡无欲、无求、无知、无为回复到像初生婴儿那样完全处于自然的状态。且认为,只有这样淡泊无为,无忧无虑,返朴还真,才能长保精神,全其性命而益寿延年。看似有些消极,其实,老子的所倡无为,是无为而无不为之意。其主旨在不做自己力不能作之事,安份守己求其放心而已。
箴言:夫恬儋寂寞,虚无而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故曰:圣人休休①”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儋②矣。平易恬儋,则忧患不能人,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庄子·刻意)。
注释:
①休休:大而美的赞誉之词。
②儋:儋同淡,无所好憎,即安静无为。
语译:无所好憎、安静无为是天地平衡永存和人类道德修养的本质。所以说,善于养生的圣人皆具有平易的美德,能平易则可恬淡虚无,能平易清静,则心无忧患、病邪不侵,故能达到道德全美、元神也不受亏损的境界。
评述:庄子继承老子无为的养生思想,并进而强调安静清闲、无所杂念的静养以全神延寿的重要性。后代养生家和儒道、道家医学大多循此而有所阐发。
箴言: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章下》)。
语译:养身修性的最好方法是尽量减少对物质的需求欲望。
评述:孟子所倡寡欲以养心的养生法则,是与老子所总结的“少思寡欲”(《老子·第19章》)等思想基本一致。
箴言: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无恚①嗔之心……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素问·上古天真论》)。
注释:
①恚嗔:恚(音奎),怨恨、愤怒貌。
②嗔:音真、怒甚。
语译:意志清闲而少欲望,心绪安详而无惧怕,无怨恨愤怒之心,思想上没有忧患,以恬淡愉快为本,以自得其乐而功。做到这些多可使“形体不敝,精神不散”而益寿延年。
评述:如与此相反,在生活中经常是“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素问·上古天真论》),则每易使神气外散、导致“半百而衰”。
箴言: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节乐莫若礼(《管子、内业篇》)。
语译:制止发怒的好办法莫过于吟诗作赋,去除忧愁的好办法莫过于自寻快乐,而节制过于欢乐的办法则莫过于知时达礼、适可而止。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