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和无极(微论)
栏目分类:太极文化 发布日期:2017-10-15 浏览次数:次
太极和无极(微论)
【三家】儒道都讲太极,其实同中有异。儒家太极就是乾元,具有乾卦的特征;道家太极实为坤元,具有坤卦的特征。乾卦虽有寂静的一面,但侧重于健动;坤卦虽有动生的一面,但侧重于静翕。《系辞》说:“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仁本】儒学即仁学,即仁本主义学说。仁本主义也可以称为仁道主义。仁,于天而言为乾元,于地而言为坤元,乾坤二元统一于太极;于人而言为人元,亦称为人极。仁道是天道、地道、人道的统一。仁道主义是古今中外唯一能够上明天道、下明地道、内立人极、外建皇极的文化体系。
【三极】在辛庄讲理学时,我提出“三极论”:尊太极,立人极,建皇极。尊太极者,重道也,敬天也,畏天命也,存天理也;立人极,立德也,致良知也,明明德也,尽心知性也,自立自达也,建设健美人格也;建皇极者,保民亲民也,富之教之也,立人达人也,替天行道、建设王道政治也。
【太极】太极是乾元坤元的统一,其能量作用无限大。宇宙之中一切能量力量,无不根源于太极;宇宙万象一切现象,无非太极所现之象。儒家明太极,立人极,建皇极。太极即天地之心,明太极是为天地立心;人极即天命之性,立人极是尽心知性知天;皇极即王道政治,建皇极是明明德于天下,为生民立命。
|
【无极】儒家不讲无我无心,也不讲无极。以“有无”来论道心道体,说有说无都没错,说有以无对,说无以有对,最容易缠夹不清。所以在第一义和根源处上,儒经不说无我、无心。张载说“大易不言有无。言有无,诸子之陋也。”“有有无之分,非穷理之学也。”然哉。诸子中,最爱说有无的是老庄。
【太极】没有无极,不需要无极,不需要床上加床。太极不是无极所生,太极本身就是宇宙生命系统的最高本质,至高无上。宇宙生命一切现象无不根源于太极,归本于太极。无极是道家的概念,“无极生太极”是周敦颐说的,偏离了儒理和易理。《易经》只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无极】濂溪继承《易传》思想又深受道家的影响,虽是大儒却杂染了道家,源头不纯,不够中正,其“无极”、“主静”、“无欲”之说为儒道混杂开了口子。故我称之为理学別宗。二程自少游于濂溪之门,然终身不甚推尊,直呼其名而不称先生,就因为在学术根源处不认同濂溪。详见东海《宋儒和理学》一书。
【无极】朱陆之争,除了尊德性与道问学之争,还有“无极”之争。朱熹认同周敦颐之“无极”并为之解说。陆九渊坚决反对,两人往来辩难不休。关于“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先后次第,我认同朱;关于“无极”,我赞肯陆。朱晚年对此亦有所反思,认为《太极图说》容易导致“驰心空妙”之弊。
【无极】文天祥《御试策》说:“当是时,未有人心,先有五行,未有五行,先有阴阳,未有阴阳,先有无极太极,未有无极太极,则太虚无形,冲漠无朕,而先有此道。”此言不足为训。文天祥于道有得,然所得不纯,不仅于太极之先设无极,更于无极之先言太虚,比周敦颐偏得更远了。
【无极】或说:“无极是太极的状词,非谓在太极之上另有一个无极。正如现代为使人理解太极往往长篇大论,无极是为人们正确理解太极而言。”这个解释不错,与朱熹不谋而合。朱亦认为,无极是太极的界说语。然非濂溪原意。濂溪“无极而太极”,加无极于太极之先,故能导出“无欲”、“主静”说。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