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丹道修炼 >

“偷拳”成功的太极宗师杨露禅
栏目分类:丹道修炼   发布日期:2017-05-03   浏览次数:

“偷拳”成功的太极宗师杨露禅

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

杨露禅生平

杨露禅(1799—1872年),名福魁。河北广府(今永年县)人。自幼喜欢武术,年青时,在广府武禹襄的介绍下,到温县陈家沟投拜陈长兴学习太极拳。陈家太极拳原本不向外姓传授,因陈家沟富商陈德瑚(也习太极拳)在广府开有“太和堂”药店,与武禹襄交往至深,经武禹襄牵线,陈德瑚介绍杨露禅到温县投奔陈长兴(陈长兴当时在陈德瑚家开拳馆教拳)。

陈家门规规定,拳不传外人,所以杨露禅开始只能以做工身份居住陈家,在陈氏师徒练拳时,在一旁偷偷观看。因聪慧留心,久而久之,大有所得。后被陈长兴发现,见其是可造之才,加上有陈德瑚推荐,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大胆摒弃门户禁忌,正式纳入门下,传其太极拳。这便是民间传说中《杨露禅陈沟偷拳》的真貌。经小说家的艺术加工,如民国初年有人所编的传奇小说《金蝉盗技》等,也由此衍化而来。宫白羽武侠小说《偷拳》和由此书改编的电影《神丐》以及最新热播的电影《太极1》,就是由此事情为基础加工创作的文学作品。

杨露禅正式拜师后。在二十多年中三下陈家沟,历时十八载,深得陈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长兴先生所传太极拳的精髓。艺成时,已届不惑之年,被推荐去北京授徒。因武艺高强,号称“杨无敌”。他在北京授拳时,因弟子多为王公大臣,贝勒贵族,生活奢侈而体弱多病,又不耐艰苦。

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保健需要,将自己所学太极拳中的一些高难度功架简化,使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既适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习,又有益于健身。后经其孙杨澄浦修改、定型,而演变成流传至今的杨式太极拳。其特点是:柔和缓慢、舒展大方、速度缓匀、刚柔内含、深藏不露、轻沉兼有。此拳一出,在京、津一带影响很大,学者日众。相对于仍在陈家沟陈姓内部传习的陈家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最早流传于世,所以当时的武术诗人杨季子写的诗中,有“谁料豫北陈家拳,却赖冀南杨家传” 的句子。杨露禅在太极拳的社会传播中,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与“八卦董”不打不成交

在京城,“太极杨无敌”之名惊动了深居内宫的八卦掌开山鼻祖董海川。董海川几次想登门拜访杨露禅,又恐有失面。一日,他再也忍不住了,便派徒弟执请柬邀杨露禅小酌。这天上午,董海川准备停当,静候杨露禅前来。但杨露禅直到中午还未露面。董海川平日有午休习惯,当他静了下来睡眼朦胧,忽觉人影一闪,他一睁眼,但见桌上摆着一个装潢十分考究的礼品花篮,内装“稻香村”各式糕点一份,“杏花村”老窖好酒四瓶,红色缎带上用金字写着“杨露禅拜上”,花篮下还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拳师小憩,露禅不敢打扰,权且告退。失礼!”董海川心中一惊:好个杨露禅,我刚一眯眼你就给我来这一招,真乃武林高手也!可你也太不够意思了,难道我董海川想见你一面都不肯赏脸吗?好!明日我原礼奉还。

第二天,杨露禅晨练完毕,大门便被人拍响。他开门一看,街上悄无一人,便觉被人戏弄。忽觉门前树上有个人影一闪。杨露禅拧身一纵上了门楼,只见四面房脊披露,白色一片,并无半点脚痕。不禁心里一动:来无踪去无迹,此乃上乘之轻功也!他忙飘身下房。进得大厅,见迎门桌上稳稳当当放着一个礼品花篮,竟是昨日自己送董海川的那个。花篮下也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道:“太极名师杨露禅,送礼进府不见面。有礼无人不算‘理’,今日隐身把‘礼’还!董海川。”杨露禅正在聚精会神看纸条,次子杨班侯进得厅来伸过头一看,大怒道:“好个八卦董,如此狂妄!”他一把提过花篮说:“爹,八卦董用心不善,让孩儿去治治他!”说罢推门而去。

杨班侯初生牛犊不怕虎,风风火火来到董府门外大声吼道:“董老拳师,接礼来呀!”隔着门楼便把花篮向院里投去。谁知花篮刚飞上门楼,便被董海川一个“燕子抄水”轻轻接住。董海川大声道:“班侯来送,我定收下,请!”杨班侯见董海川身手不凡,也提身飞腿上房,谁料到脚未贴瓦垅,便被宗师轻轻用手一托,隔着一层院落请到客厅太师椅上.杨班侯羞得面红耳赤,坐在太师椅上直发愣。董海川不语,进内院拿出一个羊皮匣子,客气地说:“有来无往非礼也,请你带回一件薄礼给令尊大人。”杨班侯回到家来,杨露禅打开匣子一看,里面装的是一件薄如蝉翼的杭纺真丝大衫,并有一纸条写道:“送此应时衣,请君莫嫌弃!”杨露禅抬眼望着窗外,心想此时正值三九隆冬滴水成冰,送这薄衫不是明摆着要看我的内功如何吗?

他于是脱掉皮袍换上真丝大衫,穿北海,走前门,进天坛,逛天桥,什么地方人多就往什么地方去。迎面北风“呼呼”刮着,可杨露禅光头上却热气蒸腾,脸似三月桃花红润,谁离他近了就象挨近一个大火盆。这件真丝大衫他直穿了二十七天才换下来。这可闹翻了北京城,武林中谁见了不竖大拇指!一晃春去夏来。三伏天里董海川也收到杨露禅捎来的一个羊皮匣子,内装一件关东二寸厚的白板老羊皮袄,梨花笺上写着:“隆冬送衣人情重,三夏还裘意更浓。想见庐山真面目,冷暖相宜各不同!” 董海川自然不甘认输,当下就穿上这老羊皮袄,整整过了一个三伏。有时还手把一壶老烧酒,对着烈日自斟自酌呢!

三伏过后,董海川给杨露禅捎去一封信:“弟恨无亲睹金面之机,今备小酌,请下临寒舍。弟愿聆听赐教!”几番来往,杨露禅早已识得八卦董是难得的知己,立即直奔董府而去。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董海川道:“兄乃太极泰斗,今日到来蓬荜生辉,我想借着酒兴看上一回太极神拳,不知杨兄肯否赏光!”杨露禅连连摆手:“董兄是八卦开山宗师,弟乃山野村夫,今日高攀上座,倍感荣幸。借兄一方宝地献丑,更觉三生有幸也!”

话罢仆人前面引路,两人随后,过了月亮门,来到一个开阔的院落里。杨露禅微微一笑抱拳道:“献丑了!”脱去鞋袜,飞身上了梅花桩,神气内敛,身轻如燕,手、眼、身、法、步都恰到好处,真不愧下了十八年的苦功。“好!真乃一绝也!”大家正看得忘神,忽然谁叫了一嗓子。回头一看,原来是头戴金冠、腰束玉带的恭亲王驾到。杨露禅忙飘身下桩,抱拳施礼……恭亲王上前拉住杨露禅说:“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呀,这么热闹也不叫我一声,怕我偷走你们的绝技吗?”董海川忙笑道:“亲王公务繁忙,我们未敢惊动!”谁知恭亲王紧追不舍:“这就不对了,要看双雄绝技,何惜江山万里!你们今天该让大家一饱眼福才对嘛!”董海川和杨露禅明白王爷今天要看他们双上梅花桩了,于是一对眼神,双双抱拳飞上桩去。他俩一个是太极泰斗,一个是八卦宗师,在桩上你来我去,如一对蝴蝶,似两颗流星,忽分忽合,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前忽后,看得众人如醉如痴。恭亲王赞不绝口:“八卦董,太极杨,实乃武林双绝也!”

在北京时,杨露禅与董海川交善。一日,二人一起在德胜门散步。有鸟低飞至,海川一跃,随手逮之,然后交于露禅,露禅伸张接着,鸟在手掌只见振翅而不能飞起。盖因鸟类在起飞之前,两足必先用力,方可借力飞出,露禅听其劲而随之松化,则鸟无力可借,故无法飞走。由此可见露禅之听劲功夫已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其子健侯亦有此功夫。

京城比武有气节

京师有一富豪张家,延请武术教师教其儿子。露禅被同乡推荐给张家,主人见露禅体格不魁梧,文质彬彬类文士,很轻视他,把原来请的三位武士请来作陪。这三位都是彪形大汉,尤其轻视露禅。主人请与三位教师一较身手。露禅欣然答应。

张家所请的三位教师,皆是京中有名的武师。露禅先告诉他们说:“既然是比武,请不要给我留情,用尽你们的全力攻我要害,死伤都不怪你们,都是我甘愿的。”一大汉首起疾如鹰隼。露禅俟其至而举手挥之,其人遽跌出数丈,头破血流;其余二人一起上前,略一接触,立即败北。主人愧汗不胜,马上重开盛宴,改容请罪。但露禅见其前踞后恭之丑态,席终后坚辞而去。

在广平时,尝与人斗于城上。其人非露禅对手,直退至城墙边缘,立足不稳,身随势后仰,眼看就要坠落。在此千钧一发之际,露禅忽于二、三丈外一跃而前,攀握其足,其人幸免于难。露禅善用大杆,物之轻者,露禅只要用杆一沾靠就能吸起。救火时则用杆头拨墙垣,火势不致蔓延,而且能在马上不用弓箭,仅用手指投箭,百无一失。

露禅一生勤学不辍,年虽八十依然练功不息。一天忽然函招弟子们,定于某日齐集其家,说要外出一游,有话吩咐。至期到家后,并未见有外出的迹象,大家都感奇怪。露禅坐在堂屋正中,弟子们拜毕后,露禅将每人叫于跟前,勉励数句,并传授太极拳大意。过了一会,忽然弹弹袖子,端坐而逝。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